年“味” 民以食为天。食最能折射社会的变化,反映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人的食又集中体现在年味上。年味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根深蒂固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
策划:神编小妖 蒜香悠悠 春来早 □付群华 兄弟六七个,围着柱子坐。大家一分手,衣服都扯破。这个谜底谁都知道是大蒜,白色或淡紫色的蒜皮紧紧包裹着蒜瓣,去掉大蒜的托盘和茎盘,白嫩脆生的蒜瓣就露出来了。 小时候每到腊八这天,母亲都要腌腊八蒜。腊八前一天,母亲挑选一些个头大、蒜瓣均匀的大蒜出来,剥了皮洗净晾干水分,留着腌腊八蒜。我最喜欢帮母亲剥大蒜皮了,剥完的蒜皮被我拿在手里吹口气飘走,一会儿,炕上地上落了不少蒜皮,我便兴奋地喊:“下雪喽下雪喽!” 腊八蒜最初并不是作为食物流传下来的,它是缘自于以前人们年底算账的一种方式。从前人们每到腊八前后都要把外面的账结清,有些欠账的能主动还账还好些,遇到不主动还账的,债主又不好意思直接讨要,怎么办?有聪明人就想了个法子,把剥了皮的大蒜用醋腌了,在腊八这天送给欠账不还的人,表面上是联络感情,其实是“腊八蒜(算)”,意思是要算清账了。收到腊八蒜的人自然心里清楚,该算清账了,于是腊八蒜由此而来。
“甜甜蜜蜜” 过小年 □彭忠富 腊月二十三,烧香送灶王爷上天。灶王爷早在夏朝时就已成为民间百姓尊崇的一位大神,《论语》中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记载。先秦时期有“五祀”,也就是祭拜五神,即灶、门、行、户、中雷(土神),而灶君位列其首。祭灶,是每个家庭的一件大事,一点也马虎不得,因而腊月二十三就成了小年,仅次于除夕夜。
腊月民俗 炖大肉 □张彩芬 所谓炖大肉,并不是简单地在一口大锅里面炖肉,而是要把一年的荤腥准备出来。
石舂声声 糍粑香 □胡喜荣 我的家乡流传着一句俗语:“吃了香糍粑,准备种庄稼。”糍粑,又叫年糕,是家乡的特产,也是过年必备的美食。
热气腾腾 蒸花馍 □张军霞 “年到了,该蒸花馍啦!”童年时小孩子盼年,最喜欢听母亲说这句话。我们老家过年时,家家户户都有一个不变的风俗——蒸花馍。那时的蒸花馍可不比现在,物资匮乏,一年到头能吃到白面馍的机会可不多,何况是又好看又好吃的花式馒头,我们早就盼着这一天啦。
刊发于2018年2月2日《劳动时报 · 周末》 合作媒体:《劳动时报》 合作媒体:上海《故事会文摘》杂志 相关链接 版主介绍丨神编小妖是何方妖孽? 疑问解答丨常见问题,小妖对作者们的统一回答 投稿方式丨《妖风》杂志栏目撰稿人征集令 神编小妖 《妖风》网刊编辑部 贵州文学院签约公号 最有逼格的原创文艺网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