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人传|他将忠烈一家灭门,连肚里婴儿都不放过……

 忧郁的妖精 2020-09-25

元人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与《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并称中国古典四大悲剧。讲述了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相关历史事件记载最早见于《左传》,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

段故事最早见之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赵世家》。当年赵衰辅助重耳回国当上国君,立下汗马功劳,赵家因而在晋国发展壮大,权势和声望不断膨胀,甚至让国王晋灵公都艳羡恐惧不已。赵衰的儿子赵盾死后,赵朔袭职辅佐晋景公。奸臣屠岸贾准备发动对赵氏的攻击,大将韩厥得知后向赵朔报信,令其逃亡,赵朔不肯。屠岸贾不经晋景公允许便带着军队围攻赵朔居住的下宫,杀死了赵朔和他的几个叔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并且尽灭其族。

在这场大灾难中,惟一漏网的是赵朔的妻子庄姬公主,她是晋成公的姐姐,肚子里怀着孩子,躲藏在宫中。赵朔有个门客叫公孙杵臼,还有一个好友叫程婴。赵朔死后,两个人聚到了一起。公孙杵臼质问程婴:“你为什么苟且偷生?”程婴说:“赵朔之妻正在怀孕,若生下来是个男的,就把他抚养成人,报仇血恨,若是个女的,我就彻底失望了,只好以死报答赵氏知遇之恩。”不久,赵妻就分娩了,在宫中生下个男孩。屠岸贾闻之,带人到宫中来搜索。赵妻把孩子藏在裤裆里,暗暗祈祷:如果天意要让我赵家绝后,孩子你就哭吧!没想到小婴儿竟然真的没发出一点声音。

母子俩逃脱这次劫难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屠岸贾这次没找到孩子,绝对不会罢休。你看怎么办?”公孙杵臼一腔血气地问:“育孤与死,哪件事容易?”程婴回答:“死容易,育孤当然难。”公孙杵臼:“赵君生前待你最好,你去做最难的事情。让我去做容易的事情——我先去死吧!”恰好程婴家中也有一个正在襁褓中的婴儿,程婴含泪采取了调包之计,将自己的孩子抱上,与公孙杵臼一齐逃到了永济境内的首阳山中,让妻子带着赵氏孤儿朝另一个方向逃去。屠岸贾闻之,率师来追。程婴无奈只好从山中出来说:“程婴不肖,无法保生赵氏孤儿。孩子反正也是死,屠岸将军如能付我千金,我就告诉你孩子的藏身之处。”屠岸贾答应了。程婴领路,终于找到隐匿山中的公孙杵臼和婴儿。

公孙杵臼当着众人的面,大骂程婴,他一边骂一边佯装乞求:“杀我可以,孩子是无辜的,请留下他一条活命吧!”众人当然不允。程婴眼睁睁地看着亲生儿子和好友公孙杵臼死在乱刀之下。

程婴身负“忘恩负义,出卖朋友,残害忠良”的“骂名”,偷出赵氏孤儿来到了山高谷深、僻静荒芜的盂山隐居起来。这一隐居就是十五年。就在这片人迹罕至的深山中,穿梭着一老一少的身影;就在这片世外桃源的泉林中,回荡着一老一少的对话;就在这片与世隔绝的沟谷中,积聚了一老一少的复仇力量。赵氏孤儿,终于长成了顶天立地的汉子。苍天不负有心人,程婴与赵武,在朝中韩厥的帮助下,里应外合,灭掉了权臣屠岸贾。赵氏冤情大白于天下,程婴忠义大白于天下,公孙杵臼忠烈大白于天下。最后的程婴,并未品味胜利的美酒。十数年积聚的丧子之痛、丧君之痛、丧友之痛一并袭上心头,程婴自刎而死,赵武为此服孝三年。赵武重新继承赵宗,赵氏势力才又兴旺发达起来。

中国历史上如果没有这段传奇故事,战国时代的名门望族赵氏何能复兴?何能有后来雄霸天下的赵简子赵襄子?何能有韩赵魏三家分晋?何能有后世的“三晋”称谓?后世为纪念忠烈千秋的程婴,公孙杵臼,在藏山立庙以祀。庙曰“文子祠”以赵武之谥号赵文子命名。


最后需要指出,由于文献资料限制,我们对赵氏族诛一案所知甚少。人们熟知,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大变革、大动乱的时代,在当时社会政治舞台上主要有三大势力,即周天子为首的周王室,各国诸侯为首的公室和各国内部的卿大夫。这三种势力之间,各诸侯之间,以及各国内部卿大夫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分化和组合,构成了当时新旧贵族之间展开斗争的基本格局。这些矛盾和斗争,在春秋时期各个阶级表现不尽相同。初期主要表现为周王室同诸侯之间的矛盾;中期主要表现为各诸侯之间的矛盾;后期主要表现为卿大夫之间的矛盾。在晋国,卿大夫同晋公室、卿大夫之间的矛盾斗争尤为明显。晋文公时期称霸中原,这既是对诸侯斗争的胜利,也是对周天子权威的进一步削弱。晋文公之后,随着私家势力的发展,卿大夫对晋公室的矛盾、卿大夫之间的矛盾日益纷繁复杂,错综交织。晋景公时期赵氏族诛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可以说,赵氏族诛是晋国内部卿大夫各集团之间矛盾的一次公开冲突,也是晋国政治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如果说六卿专权、三家分晋是卿大夫同晋公室旧贵族的斗争所致,那么,赵氏的一度族诛以及栾氏、郤氏、范氏、中行氏、智氏等诸侯集团的覆灭,则是卿大夫之间互相倾轧、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