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刻尔克丨别以崇拜的姿态去抬高一部平淡的电影

 未来电影局 2020-09-25

首先要表明笔者其实是诺兰的粉丝,上次还特意写了一篇关于诺兰的文章,但是笔者是一个非典型粉丝,虽说超级喜欢一位导演,但是永远不会崇拜到失去理智,笔者是允许别人批判自己喜欢的人或事,毕竟每一个被看作是“神”的人,他的本质还是人。上次批《战狼2时,有人就骂笔者只会跪舔外国大片,这回让这些人看看笔者是不是一视同仁。 

01

概要

《敦刻尔克》是一部非典型的战争片,总有人将它标榜为悬疑片,但是笔者觉得从始至末不过是三种形式的撤退,平淡到毫无悬念感,也不知道那些吹捧它是悬疑片的人心里怎么想的,笔者在断定一部作品是否为佳片时,有一个标准,佳片=震撼感+意外+内涵,要满足这三点其实必须要满足有一个好剧本的前提,

《敦刻尔克》是由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改编的电影,所以它的剧本架构的大方向已经确定了,看完影片笔者是没有感受到震撼与意外,所以从制作的角度来讲,它算作一部及格并有特色的电影,笔者只能给它7分,这是我认为诺兰所有作品中最差的一部作品

你如果带着他以往风格的期待去看《敦刻尔克》,你会失望而归,它没有战争场面的热血沸腾,也没有以往视效与结构精巧的震撼,它只是在平静中抒情,借环境的代入感染你的情绪,这只是诺兰对新类型片的一次尝试。

02

诺兰的奥斯卡

虽然诺兰将商业片拍出了新高度,备受全球影迷喜爱,但是他的作品从来不受奥斯卡待见。历史中获得的奥斯卡奖项也屈指可数,这次的《敦刻尔克》是离奥斯卡风格距离最近一次,或许这是诺兰的一次冲奥作品。

奥斯卡风格电影都是那种偏人文主义与艺术气息相结合的影片,或许由于笔者的品味太差,真的难以咽下奥斯卡风格这盘菜,除了奥斯卡最佳剧本奖的作品外,多数获奖作品都不是笔者喜爱的类型。

但是话又说回来,想要客观去评价一部作品,就得抛弃个人喜恶,不是你喜欢的电影就是佳作,也不是你厌恶的电影就是渣作,个人主观的偏见都会导致对一部作品评价有所偏差,必须抛弃个人喜恶去评价电影。所以笔者还是会找出这部电影出色的三点来阐述下。 

03

三个出色点

反派留白

一部成功的电影许多地方都会留白,比如库布里克擅长于音乐留白,金基德喜欢在画面留白反派留白长用于悬疑片与推理片的手法,反派留白是笔者为了解释一些电影现象所创造的一个词,

众所周知悬疑片一般为了让剧情更有悬念,整个电影很少会让反派罪犯出面,只会在结局推动高潮时反派罪犯才会出来盘下道,但是剧情会通过大量信息给观众塑造出反派一个大致形象。

而诺兰却将反派留白的手法用在了战争片上,许多观众都说,看完整个影片,德国人就结局露了2秒钟脸,这就是导演要表达的那种“看不见的敌人最可怕”的心理效应,所有的观众才能投入到士兵那种惶恐的心理状态,时刻思考敌军正在干什么,自然而然产生了内心深处的恐惧,才有了那些失去理智的士兵想游回英国,才能刺激观众对战争的畏惧与反感。

三线叙事

不玩弄下时间线,或许就不是诺兰以往的风格,第一条线是响应号召的英国居民去敦刻尔克港口营救,第二条线为港口待撤退的英法联军,第三条线是骚扰德军飞行员的空军。而这三条线的节奏恰好是:→快→很快

本片的时间掌控与《盗梦空间》略为相似,“盗梦”里,第一层梦:现实一小时相当于十二小时,第二层:现实一小时相当于一周,以此以指数倍类推。

而《敦刻尔克》三条故事线的时间分配仍是这样的方式,记得一个空军特地在他的仪表盘下记录了油量与所能维持的时间,所以空军所出场的时间跨度也就几个时辰;而海上撤退的船被敌军击沉时,有白天有黑夜,所以出场的时间跨度是以天计算的;

而游艇上被救的英军在讲说他们发生得沉船事件时,说明所有事件已经经历了很多天,出场时间是以周计算。诺兰将这些不是同一时间刻度的时间,却在电影里平均分配了他们出场时间,并让三条时间线在该出现的时间点交叉,结局又让所有的时间线汇聚到一条线路上。

或许这正是诺兰那种偏理科思维方式的体现,但仍没有达到笔者的预期,笔者原本以为诺兰要像《西部世界》中那样无缝衔接的分层叙事,但是导演似乎放弃了他以往玩弄故事的戏法,而这那种戏法才是影迷真实期待的。

沉船逻辑

从沉船我们可以看出诺兰追求真实的态度,沉船电影中最著名的是《泰坦尼克号》,众多影视剧为了追求视觉的华丽,却放弃了现实的物理逻辑。泰坦尼克号的沉船尽管导演经过受力分析,让特效师去制作沉船的特效,但仍是不完美的,它的沉船水是从后侧进水而翻船的,

而《敦刻尔克》的导演一定是对沉船处理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德军的轰炸,导致船的一侧进水后,通过受力分析后,我们得知游轮会从某一侧进水,而导致船的重心转移,从两边侧翻,是对观众很有说服力得,也符合现实逻辑。

总而言之,以上三点都是笔者从导演的技巧、叙事、态度找出的出色点,但是这些理由仍不能让本片成为佳片,只能说导演制作方面很精良,电影前15分钟很难吸引住观众,并且整个故事略显平淡,不能给予笔者震撼。

同样笔者是因为诺兰的电影而喜欢诺兰,并非因为诺兰而喜欢他的电影,这种充分不必要逻辑适合所有导演。今天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网络暴力而假装喜欢这部电影,笔者做一个比喻,

小时候你在吃一个很难吃的月饼时,如果父亲告诉你,你吃的一个月饼价值100元,你会因为它的昂贵,而表现为口中咀嚼着难以下咽的月饼,却在大喊“真的很好吃”,或许笔者所有的评论都是错的,但是这正是笔者真切的感受,希望大家不会沦为下一个皇帝的新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