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子杀手》遭外媒嘲讽,我们都错怪李安了!

 未来电影局 2020-09-25

由李安执导、威尔·史密斯主演的科幻动作惊悚片《双子杀手》终于在中国与观众见面。

曾经创造了好莱坞票房奇迹的华人导演李安,曾经给我们带来《饮食男女》、《断背山》等高口碑剧情片,也让我们感受到如《卧虎藏龙》、《少年派》等视觉美学震撼,这次《双子杀手》又将传递出哪些独特的李安语言呢?

“120帧、4K、3D”+配合前卫调度和快剪,提升观影浸润感

继《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之后,李安带来 “每秒120帧、4K画质、3D技术”,高格式的《双子杀手》。

2016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首次实现了3D、4K、120帧的超高播放配置(尽管当时全球只有五个影院符合这一要求)。三年过去,在北美、欧洲等地,已经有几百家能够放映“HFR(高帧率)”的电影院,使得120帧不仅只存在于传说中。


然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后,李安导演意识到存在的摄影技术瓶颈比如景深、细度、帧数等,影响了画面呈现。他坚持,高帧数的摄影和放映,会实现更真实、更沉浸、更充满人性的银幕,极大的提升观影浸润感。

影片中,因帧数的提升,影片中飞驰的列车、穿梭的子弹、溅起的水花等,仿佛近在身边。相比较《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偏静态的画面,到了《双子杀手》几乎每一个场景都在动,而且有着大量的打斗戏。

两个威尔·史密斯的对垒很有真实感,根本分不清哪个是科技合成的人物,尤其是第一场追车戏和第二场墓室戏,这两场打斗戏的精细度让人叹为观止,横空扫腿这些高难度动作,几乎和游戏里的任务动作完全一致。

丝般顺畅的影像进程又快又真,摆脱了传统电影的布景和特效在摄影效果中的出戏点,高新技术下的动作设计,加上面部表情的细节,毛孔、汗水在大屏幕上丝缕毕现,让人感受到奋力搏斗的威尔·史密斯快要跳出银幕,试图挣脱取景框的束缚。

《速度与激情7》结尾处的保罗·沃克让人的惊艳,老马丁的新片《爱尔兰人》耗巨资用于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等人“减龄”,那么《双子杀手》将CGI技术贯穿始终的制作,是李安导演对观影体验的有一次冲破边界级别的探索和尝试,不得不让人敬佩。

除了新技术的应用,当然,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李安熟悉的前卫调度。低照度下的动作戏因为新技术有了更好的呈现,不断调整光线,观影中可以真切感受到眼睛适应的银幕对比度;动作戏虽然比不上《疾速》里拳拳到肉,枪枪暴血,但节奏把握层层相扣,行云流水般顺畅,宾馆上与屋顶枪手的对决,加入了长镜头的设置,一气呵成,超高清摄影让人物视角的切换无缝隙对接。公路上飞车角逐,快剪和长镜头的节奏配合,酣畅淋漓,这是李安传递出来的动作电影的新语言。

选题不新鲜+剧本无话语权VS新技术+新元素,新叙述方式

在《无法上映的54部电影》中,第52部就是《双子杀手》(GEMINI MAN)。 

《双子杀手》曾经作为热门剧本在好莱坞风靡20多年。最初版权归属迪斯尼,后来转手卖给了大卫·埃里森。主角候选人有哈里森·福特,梅尔·吉布森,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尼古拉斯·凯奇和肖恩·康纳利等,《洛杉矶机密》的柯蒂斯·汉森和《壮志凌云》的托尼·斯科特等导演也对导演该片感兴趣。

20年前的克隆题材还是炙手可热的热门话题。 2000年的《第六日》,2005年《逃出克隆岛》,2009年《月球》,还有星战系列《克隆人的战争》等,克隆成为很多科幻电影的选题之一。

20年过去了,再看当年的《双子杀手》,剧本在创新层面上已经不新鲜了,别说克隆了,就算是时间穿越的《环形使者》也玩过自己杀自己的戏码。

失去了选题新意的契机,李安还有更大的梗,那就是没有剧本话语权。

这次《双子杀手》的编剧阵容强大,有编写过《雷霆沙赞》的达伦.莱姆克(他也是《双子杀手》的故事原作者),有《权力的游戏》的大卫.贝尼奥夫,还有《菲利普船长》的比利.雷。经过了六七个编剧之手,换过不同的制片人,2017年才决定由李安导演执导。 而这时候的李安,对剧本的几乎没有太大的改动权,也没办法加入更多自己要表达的剧情。

如果中规中矩的拍出来,同类型片子中根本就不会被人注意到。想要让故事焕发活力,势必要加入更多新的元素和思考。李安毕竟是李安,即便是在好莱坞里,他依旧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电影语言。他制造出比史密斯更吸睛的存在:一个年轻的史密斯。

在大多数电影还用特效将角色复刻为年轻化得时代,这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当迪士尼的 “The Secret Lab”《人脸计划》(Human Face Project)测试失败,主演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部电影最终被制作出来的原因之一是,这项技术有可能制作出来,而且制作得很好。”所以,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威尔逊,五十多岁,二十多岁,甚至十几岁的更年轻态的他!

主角的特效部分由参与《魔戒》和《阿凡达》制造的维塔数码打造,剧组透过电脑动画来打造片中的年轻版克隆人,并由史密斯进行动态捕捉。这项技术与《惊奇队长》中用在塞缪尔·杰克逊身上的“年轻化”(de-aging)技术还不同,年轻的史密斯流下的每一滴眼淚,挥出的每一击重拳,都是史密斯本人表演的。

特工亨利和克隆版的他的几场对手戏:摩托车追逐、近身肉搏、暗洞偷袭等,都以超越想象的震撼效果呈现。临近尾声,青少年杀手版威尔·史密斯在临终时刻的天真怅惘神色,让人赞叹,也心生怜悯。

另外,摄影师迪昂·比比( Dion Beebe )对摄影技术的讲究也提升了整个影片的观赏度,在夜景的拍摄中,依稀可以看到《借刀杀人》以及《迈阿密风云》的影子。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胜的是抽象和写意的影像美学,这本身就是叙事的重要部分,在《双子杀手》这样大幅度依靠传统叙事的动作电影里,以高帧率和高解析度为物体赋予“生命”,是对情节和人物的大胆尝试,也是电影叙述方式的另外一种独特表达。

以动作科幻为皮,以人文伦理为骨
 

李安是一个作者性导演,《双子杀手》虽然有着特工动作片的类型化包装,但电影内核却依然是李安独有的人文伦理思想。

《双子杀手》里很多有价值的主题,比如对于克隆技术的反思、自我意识的对立、父子关系探讨等,而父子关系也是李安曾经无数次展现的荧屏主题。

《双子杀手》挑战父权,这是非常李安式的

情感,也是他多年来一直坚持表达的主题。

早年“父亲”三部曲最终是亲子达成和解,《推手》、《喜宴》中,代表东方文化的父亲与代表西方文化的爱人,就常常让儿子陷入两难。而李安给出了东方式思路法:不做选择,父亲和爱人因为都爱而各让一步。

《饮食男女》是李安“父亲三部曲”的完结篇,也是李安风格彻底成熟的标志性影片,电影以父亲的三个女儿各自不同的选择,完成了李安对东方家庭的重构。

而《双子杀手》则推翻了父权,几乎冲破了“弑父”的边缘,最后达成了与自己的和解。

过了知天命的李安对父子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这种“科幻动作为皮,亲情伦理为骨”的设计,确实是李安最得心应手的表达。

致敬李安

虽然剧情上我不够喜欢《双子杀手》,但我对李安这位导演却抱着由衷的敬佩。像他这样级别的,拿过三尊奥斯卡小金人了,一个64岁的老人,还在兢兢业业探索观影沉浸式的体验,背负着压力,不断前行,这样的精神已经足够令人尊敬。

电影这门艺术矛盾的地方就在于,在制作上是集体创造的结晶,在核心表达的上,是很个人的。伟大的作品不仅仅是实现投资收益的平衡,更是探索美学表达上的新语言。

“我知道我会遍体鳞伤,但我必须继续努力。”李安说。这也许就是艺术家的使命感。但我想说的是,李安,真的是推动电影制作、视觉效果和观影体验边界的伟人,他也是代表全人类探索电技术和视听语言新边界的伟人。

在追求极致的路上,他一直在坚持不懈的探索,哪怕顶着投资方和观众负面评价的巨大压力。这样的精神,这样的毅力,让我看到了电影事业前行的光。我敬佩他,更由衷的期待他的技术三部曲之《马尼拉之战》更震撼的到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