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条》逆熵?牛逼!

 未来电影局 2020-09-25

在首映场看完《信条》,演职员表出来的一瞬间有掌声。

这是一部太典型的“诺兰电影”,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又是一部走出诺兰舒适区的新尝试。对于观众来说,一如既往的烧脑、难懂,看一遍显然满足不了胃口,大概连资深影迷都需要反复品味才能窥知其全部内涵。

             

但是尽管完全弄懂很难,从制作角度说,它也依旧是一个非常适合入门级小白观看的电影,借用电影里的一句话来说,看《信条》这部电影时,“不要试图去理解,要感知”。

时间线的扭转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科幻题材的小说和影视剧作品中了,《终结者》中康纳和莎拉为了阻止天网系统诞生而不断在未来和过去中穿梭、《神秘博士》中博士与里芙·桑之间“你的未来是我的过去”产生的爱恨纠葛等,都在从某个角度阐释者时空扭转的奇妙法则。而在《信条》,扭转的已经不只是时空。

             

看懂电影,先要理解中心概念
 

在介绍所有剧情之前,需要了解一个概念——逆熵。

在目前的正常自然法则中,事物遵循的是“熵增”原理,构成事物的粒子从有序向着无序发展。在电影的设定中,在未来的研究之中发现,通过某种钚元素的帮助,可以通过建造一道机器闸门将粒子变为“逆物质”,从而出现“逆熵”现象。

             

在这种逆熵状态下,事物的运动状态会变为与常规相反的状态,温度可以从冷传递向热,热感也会变成冷感,人会倒行,做出射击的动作会让子弹回到弹夹。因此逆转状态下的人物由于无法适应常规状态下的氧气,要时刻戴着特制面罩,这也成为了区分人物正、逆向状态的一个重要标志。

             

由于逆熵的产生,《信条》并非扭转时空,而是由于人物被逆转以后,周围的一起事物都呈现出倒行的状态,正向的时间线在其看来是逆向而已。

同时,逆向化的物质与正向时空中与它的本体对撞,会引起粒子抵消,两者都将消散。军火商安德烈·萨塔尔正是在想要利用对撞即毁灭的性质,集齐某种核能钚元素,利用其巨大威力引发世界的对撞毁灭。

             

“信条”组织的出现即是为了阻止反派毁灭世界的计划而存在。

电影开头,乌克兰的基辅歌剧院被袭击,主人公的任务是从一位官员手中拿到装着钚元素的装置。在完成任务期间,同行的乌克兰人反水,试图从主角口中问得装置的下落,然而正是主人公宁可自己选择死亡也拒绝说出机密的品质让他被“信条”招募。

        

因果循环,结果早已注定
 

在被招募以后,他逐渐了解到逆熵以及一系列由于逆熵而引起的奇妙现象,并且认识到自己的任务是追溯逆时空物件的来源并且阻止反派拿走钚元素。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结识了搭档尼尔。他们一起策划了去印度的军火商手中获取信息,并且了解再到幕后的操纵一切的“上线”是俄国人萨塔尔。

            

萨塔尔身患绝症,并且得知未来世界并不美好,竭泽而渔的生活方式让人类陷入生存困境,而掌握逆熵技术以后他可以通过让世界毁灭的方式从源头上抹除人类,建立新的生命和新的秩序。

在电影的铺陈之中,主人公完成任务的每一环都形成了因果循环,在正逆转化之间通过镜像展现的方式展开叙述。其中自由港一段堪称绝妙地体现出正逆交错的怪异奇特感。

             

在正序的叙述中,主人公和尼尔得知萨塔尔常常在自由港内做贸易,决定制造一场飞机脱轨的意外来烧毁一切。在行动中意外发现自由港内有一个可以将物质转化为“逆物质”的闸门,而闸门内出现了两个神秘人物来与他们打斗。

           

自由港的神秘人究竟是谁?
 

这里的神秘人物是第一个明显的前后对应,作为对于逆熵现象的解释,在电影的后半段被重新诠释。在电影的发展之后,不难看出,其实这两个与主角打斗的蒙面神秘人,都是来自未来的主人公“本人”。

其中与自己打斗的是时间线逆向的未来主人公,从正序看来似乎是从闸门中出来与主人公打斗,而逆转后的正序则是从机场外赶来试图回到闸门内。转换结束后回到正常时间线而想要离开自由港的主人公,则再一次从同一时刻的闸门内出现与尼尔搏斗。

             

换言之,同一时间出现的三个人物,其实都是不同时间线中的主角自己,只不过有的是正序,有的是倒序,从逻辑上形成了一个闭环。

这种逻辑闭环实际上是将因果关系发挥到极致的表现,主人公在当下作出的每一个选择都导致了他未来的行动,而未来的他则作为”信条“组织的建立者,一手主导了他当下的行动,主人公作出的抉择和他身边的任务对于未来的自己而言都是“注定”的。

            

其实主角的无论如何行动,都会导致成功解救世界这一结果,但正是因为他们会做出这样的行为正在为以后的选择埋下伏笔。

这种因果关系的环环相扣是诺兰电影系列世界观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大作《星际穿越》之中也有所体现——五维空间是未来的库伯设置出的工具,用来解救当下的他,而这种解救必定成功,因为如果当下的“本人”失去生命,则不会有未来的自己。从最简单的时空旅行中的祖父悖论推想到时间钳型的布局方式,也是导演逻辑精巧高明之处。

          

没有来历的“主角”,神秘角色or工具人?
 

电影中给出的男主人公将“主角”作用发挥到极致,甚至有一些命定的意味,从头到尾,那些看似是在他任务中提供帮助或者阻碍的人物,不过是多年以后自己所招募的对象而已,一切都已经在他的规划中写明,所有的故事都围绕他本人展开。

但他的出现又是带有“无厘头”性质的,电影中的他更像是一个已经被塑造成型的公式,对于他的能力、个性、身世、经历没有一点叙述和铺陈,就直接让这样的人物出现在观众面前并且引导整个剧情。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个人物是没有被“立起来”的。相比于男二尼尔在经历的一众事情之后深刻知晓逆世界设定中的各种细节,对主角建立起非同寻常的深厚情感;反派幼儿时期命运的悲剧性和成长环境塑造的偏执狂和控制狂性格;

甚至女主人公对自己孩子的爱依旧被生命整个被控制、包裹的状况所造就的绝望内心来说,主角的人物没有任何细节交代,让他成为一个极度神秘的人物,那种由于个人情感的特殊性也就有所缺乏。“他”可以是任何一个人,只不过正好是“他”被选中当主角。

              

诺兰对于谍战片的尝试显然是成功的,几乎集齐了各类谍战元素让电影的观感极佳,公路飙车、恐怖袭击、枪战肉搏一个不落,如果不在内容上进行深究,单纯当作动作电影来看也未尝不可。在电影铺陈中出现的多个场景可谓美绝,在7个国家进行的外景拍摄让诺兰突破了在电影中多用局限的地域表达广阔感受的习惯。

              

当然,内容介绍和影片本身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笔墨无法渲染出电影中恢弘壮阔的世界观,用文字也难以讲清楚电影中丝丝缕缕的严密逻辑线,想要体会《信条》的震撼和诺兰特有的烧脑感觉,还需要去电影院看过才算完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