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匡胤之死和“金匮之盟”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凤凰山居士 2020-09-25


2020-05-07 18:23 来源:旅行者说文史

如果要说起北宋第一历史疑案,莫过于宋太祖赵匡胤的死。公元976年,阴历十月二十日晚,年仅五十岁的赵匡胤毫无征兆地死在了皇宫的万岁殿里。他死得太过于突然,也太具有传奇色彩,就连宋朝的官方史书上,也只留下了短短12个字:“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所以,直到千年以后,仍然有执不同观点的人为此争论不休,成为了至今都无法揭晓的历史谜题。

金匮之盟初现

公元981年的阴历九月,原宋太宗赵光义的幕僚柴禹锡突然告发开封府尹、秦王赵廷美,罪名是“骄恣,将有阴谋窃发”(《宋史》)。赵廷美是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的弟弟,若要审理赵廷美是否有不臣之心,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关键性人物,他就是赵普。

赵普出身官宦之家,帮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历任枢密院直学士、枢密使等职,后连任十年宰相一职。赵普他志存高远,深谋远虑,在任何时刻都和赵匡胤配合的天衣无缝。赵匡胤对于这个帮助自己登上皇位的谋臣也十分信任。

后唐李煜灭国后,为了让赵普在皇帝面前说些好话,就给他送来了五万两白银。赵普没敢接受李煜的贿赂,直接上交给了赵匡胤。赵匡胤又还给了赵普,并嘱咐赵普,别忘了写信向李煜表示感谢。过了一段时间,李煜前来朝见赵匡胤的时候,赵匡胤非常高兴,就赏了李煜一些金子,这些金子的数目,不多不少,正好是五万两。李煜这下才明白,他送赵普银子的事被皇帝知道了。

赵匡胤有一次去赵普家,看见墙角放着十个瓶子。赵普说,这是吴越王钱俶送给他的海鲜。打开一看,全是金子,吓得赵普慌忙跪倒请罪。赵匡胤哈哈大笑:“收就收下吧,他估计天下之事都是你拟定的吧!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赵匡胤在这个时候还是相当信任赵普的。然而随着赵普的权势越来越大,也让赵匡胤开始忌惮他。赵普收下吴越王钱俶的金子后,就在京城开始修建自己的府邸。这原本也不是什么大事,皇帝也不会过问。当时官府禁止私人贩卖陕西、甘肃的木料,赵普就派府中的小吏去采购,然后运到京城。这个小吏就趁机偷窃木材,打着赵普的旗号在京城贩卖。赵匡胤知道后,非常生气,就想下旨意将赵普赶出京城。

而就在这个时候,赵普又与枢密使李崇结成了儿女亲家。李崇手握兵权,而赵普手握相权,如果他们两个人联合起来就等于控制了国家的军政大权,赵匡胤对此当然不能容忍。赵匡胤虽然没有在这件事降罪赵普,却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将李崇降了职。

赵匡胤对赵普的态度,让翰林学士卢多逊看出了端倪,于是,一次又一次告赵普的状,不是说赵普贪赃枉法,就是说赵普纵容手下胡作非为。赵匡胤于是就顺坡下驴,将赵普赶出了京城,挂着宰相的头衔,调任河阳三城节度使。

当柴禹锡等人告发秦王赵廷美骄奢恣肆,将会发生阴谋的时候,赵光义就召见已经回京闲仕的赵普前来问话。在官场摸爬滚打一辈子的赵普知道自己升迁的机会到来了。他对赵光义说,愿意替皇帝查明真相,又随意编造了“金匮之盟”,为赵光义即位的合法性提供佐证。

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建隆二年(公元961)二月,杜太后自知在世时间已不长,就召赵匡胤、赵普等入宫受遗命。太后问赵匡胤说:“你知道你是怎么得到天下的吗?”赵匡胤呜咽:“此皆祖考及太后馀庆也!”杜太后说:“不是!那是因为柴家让一个小孩儿当君主,群臣不服。如果后周有年纪稍长一点的国君,你怎么会有机会?你和光义都是我所生,在你百年之后,应该传位于你的弟弟,这才是社稷之福。”赵匡胤痛哭说道:“我怎么敢不按你的教诲去做!”并转身对赵普说:“你把我们说的话记下来!”于是,赵普就在杜太后的病榻前写下了誓书,并在纸末署上:“臣普记”。赵匡胤亲手将其放到金匮之中,命可靠的宫人掌管。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疑云

赵光义听赵普这么一说,就在宫内找到了金匮,打开一看,果然有誓书,不由得大喜,对一直没有重用赵普表示了诚挚的歉意。于是,赵普重新得到了重用,晋升为司徒兼侍中,这是北宋前期最高的宰相之位,后来又被封为梁国公。

“金匮之盟”的出现,使赵光义的继位变得合情合理,使人们原先对他即位的怀疑一扫而光。长期以来,没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宋史》、司马光的《涑水记闻》、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均以此作了记录。尤其是明代的一些历史评论家,都接受了这种说法。

而对“金匮之盟”提出疑问的,则是起源于一个和尚对赵匡胤之死的描述,他在《续湘山野录》中记载:赵匡胤和赵光义年轻的时候,遇到一个道士。这个道士神通广大,准确的预测出了陈桥兵变,赵匡胤成为皇帝的日期。赵匡胤当上皇帝后,多方查找这个道士也没有找到。赵匡胤五十岁的时候,道士又出现了。故人相逢,赵匡胤格外高兴,就询问自己的寿命。

道士说:“今年十月二十日夜,如果天气晴朗,陛下可以再活十二年;如果不是,就请您准备后事吧!”到了这一天,赵匡胤怀着忐忑的心情,登上了太清阁遥望天空,天气晴朗,星星璀璨闪烁,他感到十分高兴。不料,天色骤变,大雪伴随着冰雹从天而降。于是,他就召来了晋王赵光义,屏退了宫女太监,两个在宫中喝酒。守在外面的人隔着窗户看到赵光义不胜酒力离席后退。到了三更的时候,两个人走到了外面,积雪已达数尺,赵匡胤柱斧除雪,喊道:“好为之,好为之。

然后,赵匡胤就回寝宫睡觉,鼾声如雷。到了五更的时候,发现皇帝“玉色莹然如出汤沐”,但已经驾崩。守在宫中的赵光义马上接受了哥哥的遗命,在哥哥的灵柩前即位称帝,是为宋太宗。

所以,有些专家就认为,“烛影斧声”只不过是赵光义弑兄篡位的借口。若赵匡胤真的觉得时日不多,需要安排后事,不可能单独召赵光义一人前来。至于守卫们在室外看到赵光义在喝酒时的几次退让和赵匡胤用玉斧刺雪,正是赵光义和赵匡胤进行殊死搏斗的真实写照。赵匡胤想不到一向温和善良的二弟会那么迫不及待地想要坐上那至高无上的宝座,而对他痛下杀手。

还有就是赵匡胤死的时候,他的两个儿子均已经成年且身体健康,都合法的皇位继承人,他为什么要破坏“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而传位于自己的弟弟而不是嫡子。更为奇怪的是,在赵光义继位后,想通过功绩来证明自己帝位的合法性,踌躇满志的发动了著名的高梁河之战,意欲收复被“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高梁河一战,赵光义一败涂地,差点丧命。赵光义逃回来之后听说,在他与大军失联期间,有人想拥立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为帝。赵光义在没有追查事情原委的情况下,就痛斥了赵德昭,最终导致赵德昭被迫自杀。赵德昭自杀两年后,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也不明不白的死去,死因仍然指向了赵光义。

正是在这种不利情况下,赵光义找到了郁郁不得志的赵普,炮制了“金匮之盟”的谎言。

无论赵光义是否通过合法途径获取了皇位,无论赵匡胤是病怒交加而死,还是死于兄弟之手,谁也不知其详。不过十分清楚的是,赵匡胤的死亡确实给北宋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由此拉开了宋朝与外族作战屡战屡败的历史序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