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0902 周末杂谈 茶马古道的记忆

 资源与环境保护 2020-09-25

 2018年810日重走威尔逊之路科学考察队结束了松潘考察后,沿岷江顺流而下,我们断断续续地发现岷江左岸的大山上依然保留着一条深山驮道,在茂县一带的茶马古道上有着威尔逊铜像的遗址,矗立着松茂保障的石牌,那就是松茂茶马古道。也是在这条古道上,我们找到了威尔逊发现的岷江百合。下午,便到达都江堰市,次日清晨参观都江堰风景区,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松茂古道

松茂保障(20180810,桂柳柳)

都江堰松茂古道(图片来源于网络)

松茂古道又叫冉咙山道,最早在李冰修建都江堰时,得湔氐之帮助,凿通龙溪、娘子岭至冉珑的山道,打通通往藏羌的山道,故称之为冉咙山道。后经许多代人的努力,才形成这条松茂古道。起于灌县(今都江堰)城西,终于松潘,全长约320km,是古代沟通成都平原与川西北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沿古道而上,依山傍水,峭壁陡崖,险峻幽深,沿途风光俏丽多姿,磨损的石阶印证着当年的马帮商旅络绎不绝。

茶马古道上的背夫(1908,威尔逊)

茶马古道因茶马贸易而兴盛。当时,中原王朝利用茶叶和西北民族地区,特别是藏族地区交换马匹,这种特殊的贸易形式就是“茶马互市”。马蹄嘚嘚、铃声叮当。那些赶着牛马的客商以及来来往往的背夫、挑夫,成为岷江河谷一道靓丽的风景,也繁华了古道上的一个个关隘城堡。到了明朝,茶马互市达到了空前兴盛,松潘城内就有“填不满,搬不空”之说。松潘古城因此商贾云集,成了川、甘、青三省边区最大的贸易集散地。这对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以及汉族与西部民族的友好关系的推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清朝乾隆年间,茶马互市作为一种官方交易制度渐渐淡出历史舞台,历时一千余年,但由此而形成的茶马古道以及汉藏间的贸易往来却仍在延续。

从现在的眼光看,区区300多公里算不上遥远,我们半天时间便从松潘到达了都江堰,但在古代,其艰难困苦和危险是无法想像的,这就有了马帮血泪凝成的民谣:"三垴九坪十八关,一锣一鼓到松潘,上一回松潘作一回难,下一回灌县过一回年。"关山万重,刻写商旅蹉跎;江流百转,沉淀古道沧桑。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当时各地来往于古道的牛队、马帮和挑夫的艰辛。

今天,我们只能站在斑驳的古城墙上远眺历史的背影,松茂古道早已消失的大山深处,隐隐传来几声羌笛的残音,逝去的岁月如夕阳般鲜红,滴落在我们深深浅浅的回忆里。

致谢:伊美净公司桂柳柳工程师对此文进行了细致的修改,在此深表谢意!

作者简介:尹恒,伊美净种植专业合作社经理,2018重走威尔逊之路科学考察队专职司机和植物标本采集工作。从小爱好历史和交友,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尤其感兴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