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1212奇闻异事求解073 鲶鱼的悬念

 资源与环境保护 2020-09-25

       1977年之前,我不认识“鲇”(nián)这个字。当时,我刚从农村招工到余家湾火车站干调车员。车站的货场叫“鲇鱼套”,班长报此名时,我不知道“鲇鱼”和“鲢鱼”的区别,在调车单写上了"鲢鱼"。到了货场,到处看站牌,才知道自己是个白字先生。

        鲶鱼(Silurus asotus),又名鲇鱼,它与胡子鲶(塘鲺)是市场上常见的两种鲶鱼。1979春年,我在课堂上听了杨其仁老师讲到这两种鱼的生境差异后,我只选择食用鲶鱼而不愿意再吃胡子鲶。

  鲶鱼须2对

胡子鲶须4对

        杨老师与我是湖北汉川老乡,我们从小都是吃汉江的鱼长大的。我三姐曾经在家乡开了个蒸菜馆,其中粉蒸鲶鱼、炮蒸鳝鱼我们是百吃不厌。有一次,杨老师看见有人把胡子鲶放到有猪粪的乱泥中养殖后,认为此鱼太脏,就再也不食用此鱼。受此故事的影响,以后每次到餐馆点鲶鱼时,我向店主反复强调,我只吃鲶鱼,不吃胡子鲶。但是,这两种鱼的营养价值有区别吗?胡子鲶是被人养殖在乱泥中还是它自己爬到那里去的呢?有文献记载,胡子鲶迁徙能力很强,利用强壮的硬棘,在陆上支撑身体爬行,越过许多障碍物,从一个水体可以迁移到另一个水体去寻找新的生活环境。对这种少有的鲶鱼迁徙行为有视频资料吗?这些疑问一直在我脑中纠缠不清。

鲶鱼属于鲶形目、鲶科、鲶属的鱼种。嘴大、头大、肚子大。鲇鱼多黏液,体无鳞。嘴上共4根胡须,即2对须,上长下短,而胡子鲶有4对须,共8根,两者均肉食性,多为野生。鲇鱼体色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少有牙黄色。鲶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中医认为,鲶鱼味甘性温,有补中益阳,利小便,疗水肿等功效。特别适合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之人食用。在史书中记载,此鱼可以和鱼翅、野生甲鱼相媲美,并提出了一些有待科学考证的问题:

“鱼杂”是我的家乡一道很有风味的菜肴,是以鱼鳔、鱼籽鱼白为主要食材,辅料为青椒,红尖椒,色拉油,食盐,味精烹饪而成。但是鲶鱼的卵即鱼子,不宜食用。胡子鲶鱼的卵有毒,误食会导致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情况严重的会造成瘫痪

鲇鱼的最佳食用季节在仲春仲夏之间,鲇鱼不宜与牛羊油牛肝鹿肉野猪肉、野鸡、中药荆芥同食。

限于专业知识的局限,以上现象未收集到相关的研究成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