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赏》—黄庭坚草书《诸上座》

 邢玉洁驼云闲夫 2020-09-25

諸上座帖 簡介

宋·黃庭堅書。紙本。草書。33x729.5cm.後有吳寬,梁清標跋。《寓意編》、《鈴山堂書畫記》、《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石渠寶笈初編》著錄。故宮博物院藏。上海書畫出版社有影印本。刊於《故宮博物院藏歷代法書選集》(二)、《中國美術全集·宋金元書法》。

集評

清梁清標跋:“涪翁此卷摹懷素書,昔嘗觀於退谷翁齋中,見其紙墨完好,神氣奕奕。”明都穆《寓意編》:“余生平閱黃書頗多,此其最也。”明文嘉《鈐山堂書畫記》:“前作草書,師懷素,頗逼眞,皆禪語也。······祝枝山草書,多生於此。”清孫承澤《庚子銷夏記》:“此卷乃涪翁草書,末有數行正書,如龍搏虎躍,不可控御,宇宙偉觀也。然縱橫之極,却筆筆不放。古人所謂屋漏痕、折釵脚,此其是矣。世傳東坡見山谷草書,從旁稱嘆。錢穆父謂惜未見懷素眞迹。後山谷見《自叙帖》,書法頓異。然山谷天分高,學力足,固非全取法於懷素者也。······余見山谷草書,當以此為第一。”

賞析

我不知道您是否聽過著名的琵琶獨奏曲《十面埋伏》,是否曾用心靈去感受過那手指和琴弦的碰撞產生出來的獨特的境界和氛圍。然而,每當我一翻開山谷老人留下來的這件著名的草書帖,馬上就會聯想到這首著名的樂曲。耳邊便會響起那雄渾的弦律和鏗鏘有力的節奏。這時,眼前的點畫似乎活了起來,化成一個跳蕩的音符,使我分明地看到了馬蹄得得,兵器錚錚,錯雜跳躍,鏗然作響。一派“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氣勢!

《諸上座帖》本來是作禪家語,我的直覺却把我引向了金鼓齊鳴的軍陣。好在宋代本有“狂禪”,既可以呵佛罵祖,又可以酗酒食肉,甚至眠花宿柳亦不為過。只要“佛在心頭生”就可以了。那麽我的直覺大約也不算褻瀆黃涪翁了吧。其實,一切藝術創造的作品題材、內容都不是目的,作者不過是借“屍”還“魂”-借一定的题材内容這個“屍”,來表現藝術家本人的思想和情感這個“魂”。書法自有自己的内容在,本不必去過多推敲文字内容的。狂草是一種寫的人很多,成功者却很少的書體,順旭狂素之後,能以狂草名家的便要算這位不顯不狂的黃涪翁了。歷來許多人就將山谷與旭、素並題,稱為“草聖”。此說也許過譽,但說山谷使“草法為之一變”,倒是極為確切的。涪翁的草書,師法懷素而變出自己的面目。他改變古法之處甚多,最重要的表現兩個方面,第一,是筆法。狂草,本以中鋒使轉為正宗。山谷却說:“近時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筆左右纏続,逐號為草書耳”。他認為草書筆法應當“與蝌蚪篆隷同意”。他的線條摻以《瘞鶴銘》和隷書筆意,使轉中強調提按,向背,起側,所以他的線條豐富而又凝重。決非左右纏続者可以比擬。然而,他的線條同時又活潑瀟灑變化莫測,有極強的節奏感。第二,是章法。山谷的章法,十分獨特。他的線條極少氣貫底的、甚至一字之中也多處斷開,連筆勢也不連接。然而我們却能感到磅礴的氣勢,决無隔斷之感。原來,他巧妙地利用了人們對正書空間的聯繫能力,用各種誇張的長線和有意縮短的線-圓點,把紙面空間粉碎成各種不同形狀的塊面,使性質相迫的空間產生特殊的連續運動。在字的連接上,經常採用傾側的字勢相互呼應的辦法來“勢接”,而不是筆連”。這樣便造成了中軸線和行外廓線的大幅度變化,常常突起波瀾,出人意外。這樣兩種流動的氣勢-黑的點線和白的空間-使得整幅作品全部活了起來,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氣勢。以空間的流動來引導時間的流動,這是山谷對古法最大的改變,也是最成功之處。

黃庭堅不是信筆揮毫的書家,他的每件作品都經過了深思熟慮的推敲。《諸上座帖》是他晚年隨意之作,然而其苦心經營,直到不能移動任何一點!但,也正因為這種苦心經營,使得他理性的成份太重,格調雖高,天趣却少欠了。

長短縱橫的線條,與大小多形狀的點劃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片狼藉,滿紙雲烟,變幻莫測的奇麗局面。然審視它的每一點劃,却能從中品味出無法之法,無趣中的奇趣。他以“意”制約筆墨,以線條表達意向。例“僧在衆見此多”,線條曲張回環處如江濤拍岸。以點劃變異耀精神,例“不仁者恁”等,其點劃橫堅斜側處如隕雨墜地。這些奇肆之變,令人酣醉。在謀篇留白上,行距取素師,斜側錯落過之;使轉取張旭,方圓參半異之。縱勢貫氣和橫向取勢互為映照,誇張留白與點線變異相輔成,獲得了異於前人的極高藝術成就。他在筆法上以篆入草,以用鋒為主,極少使毫,加上他高執筆的靈活運腕方法,其力易注於紙,行筆中振蕩應手,筆畫能直中虬曲,顯得遒勁婉通,奇逸灑脫。《諸》書之多變、天成過於前人者,體現了書者傲岸不羈的性格和豁達灑脫的情懷。此作始則奔放,終則不衰,亦非常人所能及。

深於禪學的黃山谷有不少關於佛家內容的作品傳世。請先看兩位古人的跋語:“涪翁參黄龍禪,有倒用如來印手段,故其書得筆外意。金趙秉文跋“涪翁精於禪悅,發為筆墨,如散僧入聖,無裘馬輕肥氣,視海嶽眉山別立風格。”清笪重光跋兩位都把山谷的書法與禪宗掛起了鈎。事實上,山谷書風近禪、內容錄禪,這樣的作品也是不多的,《諸上座帖》可算是殊聯璧合的一件珍品。《諸上座帖》是黃山谷為其友李任道用大草書寫的五代文盆禪師語錄。禪師語錄,當然盡是禪家語。這些禪語甚是佶倔,有時間如偈頌,有時又是口語俚語夾雜入內,讀起來頗難順口。當然,也許這種怪誕的語言風格本身就是禪的主要特徵,清暢如白香山,質樸如杜工部,這是凡世間所為;得道高人們是不屑為的。

《諸上座帖》在結構上雄放奇肆、極盡變化之能事,可謂驚天地動鬼神,而用筆紮實,特別是線條絕不中怯,無一毫髪苟且,充分顯示出了狂草書的獨特魅力。在點線交叉時,一種跌宕欹側、屈伸繞纏之趣,眞有吞吐宇宙、橫掃八極之氣概,與禪家即性成佛,以本心成事的觀念是有精神相通之處的。關於山谷草書那種奔放不羈的氣度,後人是頗多讚之辭的。趙孟頫看了山谷草書,覺得其“得張長史圓勁飛動之意”,至於明代黃山谷的傳人祝允明更是對之五體投地,認為是“搏龍蛇、搏虎豹,乘風霆而上下太清,誰得而襲其踪迹也”(均見《珊瑚網》卷五)。祝氏還據以發了一通感慨:“凡事至於入神之境,則自不可多有。蓋其發之亦自不易,非一時精神超逸格度之外者,不爾也。”用現在的話說,當書家“精神超逸格度之外”之時,就是進入角色、進入最佳競技狀態之時。祝枝山善草,有山谷之韻,他認為此不多有,想來也是總結自身體會而發的。

抖擻精神,縱橫上下,山谷可謂書中之雄矣。不過想想也有趣,佛家講色空,四大皆空;喜怒哀樂、七情六愁均在摒棄之列。但從山谷禪書來看,却頗有入世之意,他的大草並不是古井枯木,而是活生生的人世間心情的寫照表現。眞正的佛家書法似乎應是平靜簡略死水一潭,像山谷這樣能達佛家宗旨嗎?我們不禁想到了唐代大文豪韓愈《送高閑上人序》中那段絕妙的話:“今閑師浮屠氏,一死生,解外腹,是其為心,必泊然無所起;其於世,必澹然無所嗜;泊與澹相遭,頹墮委靡,潰敗不可收拾,則其於書得無象之然乎?”是啊,山谷禪書也理應泊澹相遭、頹墮委靡;但他却是如此積極昂揚、不可一世。看來,他的書法構成甚是複雜,似乎也很難以一個宗教性來作簡單觀。

《每日一赏》—黄庭坚草书《诸上座》
《每日一赏》—黄庭坚草书《诸上座》
《每日一赏》—黄庭坚草书《诸上座》
《每日一赏》—黄庭坚草书《诸上座》
《每日一赏》—黄庭坚草书《诸上座》
《每日一赏》—黄庭坚草书《诸上座》
《每日一赏》—黄庭坚草书《诸上座》
《每日一赏》—黄庭坚草书《诸上座》
《每日一赏》—黄庭坚草书《诸上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