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附子汤组成以及用量 本方为经典的祛风除湿止痛方,用于因风湿而致的严重关节疼痛类疾病。 药物组成、用量及煎服方法如下: 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白术二两,桂枝四两(去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 此方用量特殊者,为附子,用了二枚。 在前面已经学过,经实际称重,一枚附子约重15克。这里用了两枚,故按二两计算。 甘草附子汤推荐量: 原方原量:炙甘草30,炮附子30,白术30,桂枝60。 常规标准量:炙甘草6,炮附子6,白术6,桂枝12。 经方中医程医生说明: 1.此方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都有记载,其方证文字也基本相同:175、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2.根据以上经方原文可知,此方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由于风湿导致全身关节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并且伴有汗出、恶风以及小便不利。 3.具体而言,本方可用于急性关节风湿病疼痛剧烈,也可用于急慢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痛,痛风,流感,过敏性鼻炎,等。 急性关节炎疼痛不可忍受 4.由于风湿性关节炎可合并风湿性心脏炎,在临床上也可以见到汗出、短气,因此,在临证时不要忽视心脏检查。 5.本方附子用了二枚,相对而言,其用量较大,用意在于止痛。但由于附子有毒,所以在使用饮片时,一定要泡透、久煎、先煎,最好先煎半个小时以上。不仅如此,还要参照个体差异,针对病人的体质强弱灵活掌握,并且采用递增之法。 6.在临床使用本方时,每药的药量可以针对病情适当增减。如有报道急性期重用桂枝,慢性期重用熟附子。如合并全身浮肿者,甘草减量,重用白术、附子。体重者加防己。悸而小便不利加茯苓。下肢麻痹时加地黄(酒浸)。 7.还要注意煎服方法。在此方后,医圣明确说明“初服得微汗则解”。为什么呢?因为张仲景治疗风湿病的原则是微发其汗,才能达到风湿俱去的目的。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