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五言律诗(简称五律): 是属于近体诗中律诗的一种。五律一句五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五律最讲语言锤炼,古人有“五律如四十尊菩萨,着一俗汉不得”的说法。 一、五律的格式 五律的格式一般有四种: 1、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2、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3、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4、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二、五律的对仗 跟其它律诗一样: 五律中间两联,即颈联和颔联一般要求对仗。对仗之法,古人归纳为六对: 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 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芽是也; 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 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 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 六曰双拟对,春风秋池是也。 当然这只是对仗的一般方法,在实际的运用中,在可不必拘泥于此。在表现上,颌联和颈联都是为了深化题旨,但要注意颈联下意要和颔联相应相避,要有变化。变化的方法之一是颔联既然写景了,颈联就要写人事;颔联写了人事,颈联就要写景。如果二联都是写景,那么一般颔联 在五律诗中,中间两联不完全对仗也时时可见。这种不对仗,多发生在颌联。而在唐人中,尤以李杜孟王四大家为甚,这样则可更显得高古、醇厚。 如: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这联不对仗。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这联不对仗。 李监宅/杜甫 尚觉王孙贵,豪家意颇浓。 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 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 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 五律的创作特点 古人“五律如四十尊菩萨”的说法决不是随便所说,具有很深的含义,十分赖人寻味。笔者根据多年的创作经历,对此有几点感悟: 1、立意堂正: 既谓“菩萨”,自当是宝相庄严。因此,作为五律在立意上就应堂堂正正,在表达上就该开门见山,不得含糊。这在古人的作品中有大量的例子可循, 如: 赠孟浩然/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首联就开宗明义,直道主题,没有半点虚与委蛇。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首联就扣得古原草三字,并说明其自然规律,由此而引出颌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名句。 2、文字朴实: 所谓“菩萨”,立在那,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自是不打诳语。在五律中,只有区区四十个字,因此每个字皆应有着具体的意义,不得浪费,所以五律中所用的字大多为名词、动词,次为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和语气词则很少用及。 如: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在这短短的四十个字里,名词占 22 、动词 7 个、形容词和副词 11 个,尤此可见一斑。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在这首诗中,名词就占了 25 个,甚是实在 3、语气自然: 所谓“菩萨”,自该是崇尚自然,而五律从六朝发展而来,自然、平淡应是其本色。沈(佺期)宋(之问)五律过于规整,杜甫以后人五律过于讲究锤炼,均未发挥五律的自然神韵。期间的王维、孟浩然、李白,都深得六朝诗艺滋养,五律不重技巧,而返归自然,追求远韵,故最耐读。 如: 酬张少府/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此诗娓娓道来,语言朴直、平淡,无一修饰。但细品全诗,含蓄而富有韵味,洒脱超然、发人深省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上,遥隔楚云端。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 4、语义精微: 所谓“菩萨”,自该是语义精微,正如前面“着一俗汉不得”所说。因此,五律四十个字,应该言简意赅、字字锤炼。其精微处,常由字眼来体现,五言句的字眼多在第三字,也有在第二字、第五字或第二及第五字的。一般字眼不用虚字,而用表示动词或形容词的实字。 下面来看一具体实例: 旅夜书怀/杜甫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在颌联中,“垂”字和“涌”字皆为字眼。.“垂”写出了在空旷平野看星的独特感受;而“涌”就描写了月落在江里随浪涌动的情形,且暗合了潮起潮落与月盈月缺的自然法则 三、五律的章法 五律的章法跟其它格律诗一样,也讲究起承转合之法。 下面分别进行阐述: 1、起法: (1) 对景兴起: 这是在五律诗中,最为常见的方法, 如: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比起或引事起: 送李判官赴东江/王维(引事起)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口号赠征君卢鸿/李白(比起) 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 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 云卧留丹壑,天书降紫泥。 不知杨伯起,早晚向关西。 (3)直起: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2、承法: (1)由心意承题: 谢公亭/李白 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2)直书事承题: 奉和杨驸马六郎秋夜即事/王维 高楼月似霜,秋夜郁金堂。 对坐弹卢女,同看舞凤凰。 少儿多送酒,小玉更焚香。 结束平阳骑,明朝入建章。 (3)就首句直承: 送友人入蜀/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3、转合: (1)就题转合: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2)宕开转合: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3)承上转合: 秋思/李白 燕支黄叶落,妾望白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4)用事作转合: 巳上人茅斋/杜甫 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江莲摇白羽,天棘梦青丝。 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词。 一篓夕阳轻/文铃歌编辑摄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