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校治理共同体:让“涌现”成为常态 | 头条

 大奔h1wmjlcm1r 2020-09-26

 

办好一所学校,需要有好的愿景和理想,需要有好的组织架构和制度设计,还需要有好的执行力。同时,在学校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还需要不同的方法来落地。

学校的运行方式有很多种,自上而下的多,“布置—安排—检查”的成分多,当然,也有发挥群体智慧的共同体。从教师参与度的角度,可以视其为参加型、参与型与自治型。

参加

在传统的科层式的运行模式下,被动接受、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很容易成为教师工作的行为习惯。如何帮助教师有规划地执行,并关注执行的过程和结果?

1.使用任务清单

任务单含有三个基本要素,即任务、标准和完成时间,一般于学期初和期末工作杂繁及学期中活动多时采用。一张《任务单》不仅可以节约管理成本,且能帮助教师清晰地明确自己的任务和完成时间、完成结果、呈现方式等(见下图):

2.梳理流程


流程变了,结果就会变。当工作出现问题时,画出详细的流程图反思,是很好的方法。画图,可以将工作流程和管理环节可视化、简洁化。
 
案例:

如学生安全问题,平时大家都知道发生意外之后,孩子的治疗是最要紧的,但当大家面临实际场景时,往往会被一些现场因素困扰,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和果断决策。如孩子牙磕断了,是等班主任回来处理,还是直接送医院?将孩子送到医院进行确诊治疗,家长无意见,后期是否需要关注……梳理出《安全事件》处理流程后,就可以尽量减小对孩子的伤害。



除了建立流程,还要改造流程。我们最初梳理出的《班主任一日工作流程》《学生一日活动流程》《值周教师一日工作流程》,不久就出现了某些活动节点衔接不到位,于是我们重新梳理,将流程优化。

3.双向反馈

双向反馈,是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助于达成共识,凝聚人心,促进人的成长。一方面,管理者要向被管理者传递决策信息,以便把握推进节奏;另一方面,被管理者也要向管理者反馈执行情况,寻求资源与支持。
 
执行者如何反馈?主动及时和清晰阐述是重点。带着想法去反馈,就能获得更多支持。如果执行者没有思考分析,只做事件描述,管理者很难掌握实质信息,难以提出具体建议。
 
管理者如何向执行者反馈?跟踪指导和平等沟通是关键。
 
案例:

上级领导会定期走进学校跟踪指导,并与各层级教师访谈,然后给管理者反馈。这个反馈结果,以前仅限于中层干部内部,效果有折扣。如何更有效地处理信息呢?学校管理者得到评价反馈之后,应该及时将反馈意见传递给全体教师。对于优点,及时告知相关人员和部门,而对于问题和建议,组织全体教师讨论,拿出改进措施。

 
这样,既让教师感受到了被认可,也可以改进工作。信息反馈,更多应该是坦诚沟通,共同承担和研究。



参与型


当积累一定经验之后,组织成员能够根据预设的任务,参与执行方案的设计,并协作完成。
 
1.协商制定方案

案例:

每年都要策划“六一”活动,很有挑战性,为了让孩子保持新鲜感,我们尝试由不同部门来策划。学期初,我们向全体师生征集“六一”金点子,并确定了活动主题和组织单位(六年级师生)。之后又组建临时策划组,确定了任务、时间、形式及活动内容,如601班承包了学校餐厅,六一当天主办自助餐等。


组织单位如何开展活动,不是领导说了算,也不是临时项目组说了算。每个组织单位,在了解学弟学妹的需求后,整合资源,与教师多次协商。实际上,策划六一活动共有三次集体协商——

第一次——德育处协商,确定管理组织变革思路;
第二次——临时项目组协商,确定项目内容和各项目的组织单位;
第三次——各组织单位共同协商,确定活动操作方案。

2.共同决策

在我们学校,学校的发展愿景,学期计划,教师都是主体参与者;学校文化的提炼,全体教师参与;学校大事要事的决策,常问计于老师。就连校服的选择,也咨询师生意见。经历了这些共同决策之后,师生深切地感觉到——“这些大小事情,无尽的远方,都跟我有关”。
 
案例:

学校每学年的工作计划,都有固定流程:先是师们先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复盘上一学年,之后是行政根据大家的意见,起草初步规划,最后交由全体讨论修改看起来似乎效率很低,但正是借此,达成了全体老师对学校规划和方案的认同。

 
3.共同反思总结

任何活动,仅有体验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形成经验。无论是听课研课,还是开展活动,学校都倡导参与者现场反思。
 
案例:

集体听完一节课后,授课者会利用下课十分钟,组织听课教师,用轮流说,不重复他人发言的方式,趁热打铁,直指问题并给出建议。及时的反馈有利于授课者梳理问题,自我反思,发现问题、积极改进。

 
案例:

每年实施的、固化下来的年级课程,为什么越来越受学生和家长欢迎,跟队教师越来越轻松?活动中、活动后共同反思总结是主要原因。我们每年做五年级红色课程《走进湖南》时,无论是学生小组,还是教师家长管理小组,每晚都要做十分钟反思,不断改进。


自治型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这是一种理想,也是我们的追求。
 
1.明确目标及措施

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结构——制度——执行——激励”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融合的闭合式体系。理顺优化组织架构、建设科学有效的制度、开发执行的策略和工具、建立激励沟通机制,让每个员工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如何做。
 
案例:

在制订学校管理手册时,我们根据各自的成长兴奋点,在未来学校发展系统中认领研究领域,经过独立思考和团队风暴,梳理出每个领域的框架及层级,以及每个层级的关键事件。经过反复修正,既让团队清楚地看到前景,又探索出了好的路径。大家可以根据手册提示的思路,自主探索。

 
2.培养更多的领导者

团队快速运行,80%靠体系推动,20%靠领导者带队,推拉结合。“培养更多的校长”,是团队培养管理者的目标,那用什么样的方式呢,就是在做事的过程中培养人。
 
案例:

很多时候,我们做了看似低效的事。比如,在讨论未来学校系统框架图时,我们采用了归纳梳理——每个人从分管板块中跳出来,去思考其他领域,海阔天空,纵横捭阖,不断迭代更新,最后集体决策。

 
案例:

我们“未来学校”团队管理的每一所学校,都需要培养新团队,寻找能帮助、支持自己成长的专业人士。我们有一个好玩的规则——每一个管理者,必须在三年内培养出一位能代替自己的管理者。成长的方式可以不断创新,但促进团队成长的理念不变。

  
3.让“涌现”成为常态

“涌现”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成熟的标志。当团队成员不断有新思路涌现,并付诸实践,而不是在“领导”授意下实施时,就说明,这个组织,已经走向了学习型组织,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团队。

案例:

在一周内,学校出现了好多新事物:美术组,挂出海报,面向全体师生征集爱护花草树木、保持清洁的创意;四年级,正在协助家委会策划亲子活动和家长育儿经验论坛;五年级的班主任,正联合起来准备进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在全校发起“我爱毛笔字”的书法活动,邀请家长书法爱好者来做培训……

这些,都不是学校安排。校园呈现出一片生机,师生忙而不乱,积极的氛围。

 


当学校关乎民主、包容、欣赏、支持、倡导的组织文化逐渐形成,便会生长一批纯民间的组织。对这些纯民间组织,如何给予支持呢?
 
氛围保障。首先是招募同行者。可以是组织者邀请,也可以是学校倡议。其次,必要的资源倾斜。如,给予必要的活动经费;聘请专家辅导;给予必要的包容,民间组织的发展有快有慢,有的甚至夭折,都是常态,应该在等待中让老师寻找自身价值。
 
平台支持。对于走得快的自组织,提供机会,让其充分展示研究的历程、故事,激励前行。同时,在分享对话中也促进思考和改进。
 
愿景激励。每个自组织和项目,走到一定阶段都会遇到问题,领导者需要细心呵护,及时给予帮助,特别是帮助他们厘清组织愿景,因为使命感才是促进团队不断发现问题、寻找策略、解决问题、不断前行的原动力。
 
实践证明,30%教师,能带动70%的团队成员。学校以点带面,涌现出了一批草根的自组织:以班为单位的课程整合研究组,以年级为单位的学生评价讨论组,跨年级、跨学科的大型活动课程讨论组……

大家,因为共同的志趣或信念,走在了一起。



作者 | 王昌胜 刘玉华
来源 | 王昌胜丨我们丨工作室
责编 | 陶小玮
排版 | 又又

2594889720@qq.com

· 八部委“办学活力若干意见”刷爆朋友圈,如何落地?专家解析“行动指南”

·创新年会持续一个月的分类培训,我们整理了学校报名参会15问

· 体育分值提高,会成为下一个应试科目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