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红兵 用文化提升文化人,使教师成为有文化的教师,使学校管理 教育的问题主要是学校的问题,学校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团队的问题,教师团队的问题主要是管理者和教师的问题,管理者和教师的问题主要是文化的问题。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师的发展,学校核心发展力集中体现在学校教师队伍的文化素养上,体现在教师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上。文化素养的问题是文化习惯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要用文化的方式来改变或解决文化的问题。文化赋予一切活动以生命与意义,文化的缺失就意味着生命的 一、用文化培养有文化的教师 现在的教师大都是大学毕业。我们经常讲大学毕业生就是知识分子,就是有文化的人,教师应该是文化人。现实情况是很多教师都是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优秀教师,他们在自己的岗位表现出很高的文化素养,也有些老师在教育观念、课程建设、教学行为、教育言语等方面出了不少问题,究其根本是教师文化素养出了问题,即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文凭没学品,有学历没有动力。 有文化的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有品,就是有高尚的人品。20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这样回答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先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写的音乐人,最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按照这个逻辑可以推出:教师首先要成为一名大写的“人”,必须具有高尚的人品,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最后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品,教师必须不断地净化与提升其人格,并不断地超越。 第二,有人,就是心中装有孩子,始终用童心拥抱校园,始终拥有人文关怀之心,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提高教育质量,不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来换取高分。要考虑孩子的成长、孩子的心理特征、孩子的情感需求,教师的教育行为必须符合学生的人格心理,要给孩子们快乐幸福。 第三,有梦,就是应该有理想。有文化的教师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心中要有梦、要有追求。梦是教师心中不懈追求的动力所在。 第四,有课,就是把课上好,让学生满意。不仅是天天上好课,更重要的是年年上好课,不仅是上好课,更重要的是要建设学校课程。教师应该开出几门有较高文化品位的、体现学校理想追求的课程,这样的教师才称得上是有文化的教师。 二、用文化造就有文化的管理人才 学校课程改革需要有文化的管理人才,我们要用文化来造就有文化的管理人才。什么叫做有文化?什么叫做有文化的管理人才?有文化的管理人才需要什么样的品质? 第一,有开阔的视野,有高远的立意。是否具有开阔的眼界决定我们是否具有较大的作为。读书学习、交流研讨就是开阔视野的一种方式,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获得我们需要的信息。立意要高,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不是普通的教育教学,而是在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这个意义上来从事教育教学,我们是着眼于未来、着眼于为国家和民族的明天培养合格人才而办学的。没有高远的立意,就没有很高的品位,就没有很高的文化含量。在立意高远的同时还要重心向下,着眼点要低,低重心操作、低重心实施,才能保证所有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实现我们的文化行为“润物细无声”。 第二,有领袖的气质。管理者就是领袖,每一个管理者所领导的人可能有多有少,但是在其所领导的范围内就是领袖。领袖应该有领袖的气质,具体表现在:人不能识之我能识之,这是一种见识;人不敢为之我敢为之,这是一种魄力;人不能为之我能为之,这是一种智慧;人不为之我肯为之,这是一种信念;人不能忍之我能忍之,这是一种气度。 第三,有垂范的意识。管理者应该有率先垂范的意识,敢于并能够说“向我看齐”这句话,无论多么繁杂的事情都带头去落实,以无声的号令、以自己的行动去带动、影响大家。 三、用文化建设有文化的团队 学校是师生的学习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在尊重教师个性需求的前提下,建立共同的哲学观和价值取向。一所学校的教师有共享的空间和条件、共享的制度和规范、共享的理念和情操、共享的愿景和使命、共享的传统和文化,于是把大家联系在一起,形成学习共同体。 第一,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一支有文化的团队,应该有共同的价值观。我们的价值观应该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快乐负责。在学校应该有许多让学生难以忘怀的快乐的活动、快乐的课堂,目的就是让学生幸福快乐、健康发展。 第二,有共同的理想愿景。有文化的团队都有共同的理想愿景,学校教师共同描绘一个理想的蓝图,就是从文化层面上来打造自己的学校,把自己的学校建设成具有现代精神内核的学校。 第三,有共同的文化精神。一个团队要有共同的文化精神,这个文化精神是这个团队的标志。学校的团队精神首先是和谐,教师和学生幸福快乐的源泉就是相互之间的和谐;其次是进取,一支很好的团队,必然会共同执著奋斗,忘我工作,相互协作,相互补充,这是一个团队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用文化的标准培养教师、造就干部、建设团队,在课程改革与学校课程建设的行动过程中去锻造一支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教师队伍,从而推动课程改革,提升教研水平,促进教师发展,培育特色学科。学校要更好地提升服务品质,更有力地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最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健康、全面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