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尔吉斯先民,为什么自称李陵后人,又为什么从白种人变成黄种人

 singer0852 2020-09-26

坚昆是一个存在时间很长但是存在感很低的民族,他们是吉尔吉斯人、柯尔克孜族的祖先,同时,也是部分地图开疆者的重要意淫目标。

坚昆长期生活在今日俄罗斯的哈卡斯共和国、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及其周边,也就是萨彦岭以北的叶尼塞河上游地区。从西汉到明朝,其主体一直都在这里。但是,明朝中后期已降,他们逐渐南迁到天山周边,最终到达了今日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帕米尔高原周边。

坚昆部落林立,人口众多,鼎盛时有众数十万,胜兵八万,历史上不停的分分合合,实话实说,今天的吉尔吉斯人仍在分分合合。唐代,坚昆统一,最高首领号称“阿热”,拉施德《史集》中也说,“他们的君主尊号均为亦纳勒”,阿热就是亦纳勒。

坚昆既有游牧,也有狩猎,也有农耕,还有手工业和贸易。《魏略》记载,坚昆“随畜牧”,《新唐书》记载,“有橐它、牛、羊,羊为多”,《世界境域志》记载“他们随随气候的变化逐河流水草迁徙”,《史集》记载“游牧人很多”,是为游牧。《唐会要》记载,坚昆人“若猎兽,皆乘木马,升降山磴,追赴若飞”,是为狩猎。《新唐书》记载,“稼有禾、粟、大小麦、青稞,步硙以为面糜,以三月种,九月获”,是为农耕。他们很早就会酿酒、磨面和冶炼金属,会用牛角做刀把,元朝的刘好礼又教会他们制陶,是为手工业。《新唐书》记载,坚昆从安西、北庭和阿拉伯商人那里购买丝织品,向突厥人出口铁,是为贸易。可见坚昆的发展并不落后。

西汉初年,中国人就知道坚昆的存在,最初称之为鬲昆、隔昆,后来改叫坚昆,到了南北朝,叫纥骨、契骨、结骨,到了晚唐,依据突厥语转译,叫黠戛斯。后来,契丹人称其辖戛斯,蒙古人称其乞儿吉思、吉利吉斯,满清称其布鲁特。今天叫吉尔吉斯、柯尔克孜。除布鲁特外,从坚昆到柯尔克孜,显然是一脉相承的同一称呼。

坚昆人的服装很有特色,《新唐书》记载,坚昆贵族戴的帽子,“锐顶而卷末”,《清史稿》记载,布鲁特人的帽子“顶甚锐,卷末为檐”。从唐到满清,这种帽子没有变过。时至今日,这样的帽子,依然是吉尔吉斯人的盛装。

吉尔吉斯先民,为什么自称李陵后人,又为什么从白种人变成黄种人

注意吉尔吉斯的帽子

族名从古至今一脉相承,帽子也千古不变,但是,他们的人种变了。

坚昆本来是白种人。比如,《新唐书》记载,“人皆长大,赤发、皙面、绿瞳”;大唐安西都护盖嘉运亲见,“坚昆国人皆赤发绿睛”;《酉阳杂俎》记载,“其人发黄、目绿、赤髭髯”。

但是现在,他们却是黄种人。可见,坚昆在历史上发生了剧烈的民族融合现象,最终整个民族的人种都被改变了,白种人特征被淘汰,黄种人特征成为主流。这是怎么回事呢?

吉尔吉斯先民,为什么自称李陵后人,又为什么从白种人变成黄种人

吉尔吉斯前总统巴基耶夫是黄种人

吉尔吉斯先民,为什么自称李陵后人,又为什么从白种人变成黄种人

奥通巴耶娃,也是黄种人

李陵与草原游牧民族

其实唐朝时期,坚昆人中就杂有黄种人成分。

对此,坚昆有自己的理解,《新唐书》记载,“黑瞳者,必曰陵苗裔也”;盖嘉运说,“其有黑发黑睛者,则李陵之后,故其人称是都尉苗裔,亦有由然”;《酉阳杂俎》记载,“其髭髯俱黑者,汉将李陵及其兵众之胤也”。也就是说,黑发坚昆人,自称是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的后人。坚昆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李陵是李广的孙子,属陇西李氏,唐朝皇室即出自陇西李氏,那么坚昆也算远房皇亲国戚,就能得到唐朝更多的赏赐,不香吗?

对这样的骚操作,出于政治目的和政治正确,唐朝政府欣然予以高度认可,欢迎他们认祖归宗,既然大家五百年前是一家,那么坚昆就应无条件忠于大唐,所以唐中宗曾经热情的说,“尔国与我同宗,非它蕃比”,唐武宗甚至命令宗正将坚昆阿热列入皇家宗牒,李德裕代唐武宗起草的诏书中也说,“我国家承北平太守(李广)之后,可汗又是都尉(李陵)苗裔,以此合族”。

此外,李陵后裔一说,也得到了相当多地图开疆者的无脑认同。

吉尔吉斯先民,为什么自称李陵后人,又为什么从白种人变成黄种人

为李陵辩护而惨遭宫刑的司马迁

其实,很多出身漠北的人都认李陵为祖先。《宋书》记载,“索头虏姓拓跋氏,其先汉将李陵后也,陵降匈奴,有数百千种,各立名号,索头亦其一也”。《南齐书》又记载,“匈奴女名托跋,妻李陵,胡俗以母名为姓,故虏为李陵之后,虏甚讳之,有言其是李陵后者,辄见杀”。这两部南朝史书都认为北魏拓跋氏是李陵之后,《南齐书》的记载有板有眼的,但这显然是以讹传讹。但《宋书》说有成百上千个漠北部落认李陵为祖先,这应该反映了一定的史实。

北周李贤家族就公开认李陵为祖先。李贤、李远、李穆兄弟三人是北周重臣,李穆活到了隋朝,在《隋书》的列传部分,除后妃外,李穆高踞第一位。这个家族影响很大,俨然时代第一高门,《周书》如此评价:“任兼文武,声彰内外,位高望重,光国荣家,跗萼连晖,椒聊繁衍,冠冕之盛,当时莫比焉”。李穆自称是陇西成纪人,自称祖上就是李陵。据他交代,李陵没入匈奴之后,子孙代居北狄,其后人追随北魏南下,留下他这一脉。可见,南北朝时期,有鲜卑人自称是李陵后裔。

在北魏南下之时,也就是5世纪初,李贤的祖宗不是什么鲜卑权贵,可见当属鲜卑别部,不是正经鲜卑人。根据《魏书·官氏志》,山西-河南的北魏鲜卑各氏族都改为汉姓,但没有一个改成李姓;而陕甘宁的鲜卑,似乎没有大规模改姓,普遍保留着鲜卑姓氏。可是迁到陕甘宁的李贤他们家是汉姓,而且偏偏姓李。

姓李且沦落漠北的不止李陵一个。见诸《汉书》的沦陷匈奴且有名有姓的,至少有三人姓李,李陵、李续和李广利。其中,李续很受匈奴重视,很可能有匈奴老婆,但他在匈奴的时间不长。他曾是塞外奚侯城的都尉,而汉朝在塞外的这些要塞都修建于太初三年,匈奴于当年秋天攻陷了部分塞外要塞,李续必定是此时被俘的。三年后,天汉二年,李陵被俘,又一年多后,李续被李陵所杀。可见,李续即使在匈奴有后,他死的时候,其子顶多三岁,很难在匈奴语环境中知道自己是李姓苗裔。李广利和李陵都曾经娶过匈奴单于的女儿,但是,李广利只在匈奴待了一年多就遇害了,留下后人、且后人知道自己是李姓苗裔的可能性更小。李陵在匈奴待了二十多年才死,时间够长,且李陵确定有生育能力。李陵的好友苏武持节不屈,在匈奴放了十九年羊,都有一个匈奴老婆生的儿子苏通国,而李陵已经胡化,官至右校王,拥众数万,他有很多后人、且后人知道自己是李姓苗裔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因此,众多漠北少数民族认李陵为祖,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是没有实锤。

吉尔吉斯先民,为什么自称李陵后人,又为什么从白种人变成黄种人

南宋 陈居中 苏李别意图 局部

李陵官居右校王,掌握一定的部落。李陵的同事卫律,也是汉朝降将,官居丁零王,其享有的待遇是“赐号称王,拥众数万”,二人都曾带兵抵抗汉朝,李陵的待遇应该不在卫律之下,肯定也有自己的部落。所以匈奴瓦解之后,李陵的后代部落也瓦解并融入周边民族,有的向东融入鲜卑,有的向西融入坚昆,也是可能的。但是没有实锤。

东汉末期,鲜卑崛起,留在漠北的匈奴人大规模融入鲜卑之中。根据《魏书·官氏志》,鲜卑姓氏中有两个非常耀眼的姓,须卜氏、丘林氏,这是典型的匈奴贵族姓氏,另外出大汗氏、独孤氏也是匈奴人,可见鲜卑中有很多匈奴裔。而其中包括李陵的后裔,最终发展成为李贤家族,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没有实锤。

同理,坚昆之中融入了匈奴人也是有道理的。经过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持续的穷追猛打,匈奴最终瓦解。汉宣帝晚年,郅支单于为躲避汉朝攻击,率领一部分匈奴人西迁,征服了坚昆,郅支单于在西部的统治中心,就设在坚昆。所以,一定有匈奴人永远留在了坚昆。这其中有李陵的后裔是可能的,但是没有实锤。

所以,黑发坚昆人是李陵后裔,只能存疑,没有实锤,不能以此为据进行地图开疆。但是,这至少说明,很久以前,坚昆就有民族融合了。随着后世黄种人的大批融入,坚昆最终变成了黄种人。

人种的变化,其实质是坚昆全族的突厥化

晚唐时期,坚昆仍以白种人居多。根据他们所处的位置,大致推测,坚昆最初是雅利安人,说印欧语言。但是,随着与阿尔泰语系民族的接触,坚昆被突厥化了。《通典》说,“其俗大与突厥同”,《新唐书》说,“其文字言语,与回鹘正同”,可见,最晚9世纪,坚昆在文化上已经彻底突厥化了。

最重要的原因是坚昆与突厥语民族纠缠在一起。公元前2世纪,冒顿单于征服了丁零、隔昆、呼揭,百年后郅支单于再次征服坚昆、丁零、呼揭。参考《魏略·西戎传》的记载,坚昆与呼揭、丁零比邻而居。可见,这哥仨自古以来就在一起,坚昆之中,“其种杂丁零”。丁零是正经突厥语民族,是后来的铁勒、突厥等主要突厥语民族的祖先。至于呼揭,有人主张他们是乌古斯人的祖先,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呼揭也是突厥语民族,或者后来发生了彻底的突厥化。坚昆人突厥化是不可避免的。

6世纪中叶,突厥雄起。木杆可汗灭掉柔然,西破嚈哒,东走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可见,契骨,即坚昆,被突厥征服了。东突厥灭亡后,坚昆一度接受西突厥的统治,附臣于乙毗咄陆可汗。但乙毗咄陆可汗很快因内讧而崩盘,坚昆又被唐朝扶持的薛延陀汗国统治,由薛延陀派驻的颉利发监管。薛延陀被唐朝灭掉之后,坚昆归顺唐朝。安史之乱后,回鹘雄起,坚昆被迫接受回鹘统治。9世纪,回鹘衰落,坚昆阿热自称可汗,经二十多年大战,最终赢得独立,阿热在独立宣言中豪迈的对回鹘宣布: “尔运尽矣!我将收尔金帐,于尔帐前驰我马,植我旗!”后回鹘内乱,阿热亲统十万大军入侵,杀回鹘可汗㕎馺特勤,焚回鹘牙帐。回鹘汗国崩溃,蒙古高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成为坚昆的天下。不久,坚昆裹挟着大量的回鹘遗民退回故壤。

坚昆与突厥语民族之间不仅有战争,也有和亲。《新唐书》记载,突厥曾用联姻笼络坚昆,将突厥女人嫁给坚昆酋豪。前述的坚昆阿热,本身就是坚昆与突厥语民族通婚的产物和践行者,他妈是突骑施人,他媳妇是葛逻禄人,都是突厥语民族。上有所好,下必甚之。《通典》说,“(坚昆人)性多淫佚,与外人通者不忌”,可见坚昆的族际交配是很平常的。

突厥人是突厥语民族,薛延陀人和回鹘人都是铁勒人,也是突厥语民族。在这爱恨交织的三百年中,坚昆最终在文化上突厥化了。而那时的突厥语民族是黄种人,经过几百年的交流与交配,坚昆的人种也开始发生量变。

唐朝以后的坚昆

晚唐以后,由于中原王朝与漠北断绝了联系,所以中国史料对坚昆的后续记载很少。借助外国史料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可以对坚昆后来概况略知一二。坚昆经历了剧烈的兴衰荣辱。

吉尔吉斯先民,为什么自称李陵后人,又为什么从白种人变成黄种人

演唱《玛纳斯》的大师居素甫·玛玛依

当年,被坚昆破国后,回鹘乌介可汗率残部依托唐朝避难,后与唐朝闹翻。唐武宗几次联系坚昆夹击回鹘都无果,最终还是唐朝亲自动手灭了回鹘,而坚昆始终无力南下。可见,坚昆不能服众,蒙古高原上的突厥语诸部和鞑靼诸部根本不服,这群人闹起来,局面很难收拾,连后来的契丹都搞不定,何况区区坚昆。坚昆根本镇不住场面,所以无法安居蒙古高原,只能退回老家。

可是蒙古高原岂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坚昆成为所有突厥语部族的众矢之的。9或10 世纪成书的《世界境域志》说,坚昆同周边一切民族作战,接着又说,除了可汗牙帐之外,坚昆没有一座城市,没有一个村落。唐代坚昆的法律曾经最为严酷,但此时坚昆已无法纪之约束,人如野兽。可见,坚昆战损巨大,礼崩乐坏。最终,坚昆失败了。

诞生于10到11世纪的《玛纳斯》歌颂了英雄玛纳斯带领坚昆反抗卡勒马克统治的传说。可以猜想,坚昆曾被卡勒马克征服。考之史料,卡勒马克应该就是坚昆西邻基马克汗国。后来在玛纳斯的领导下,坚昆联合60个突厥语部落打败基马克,赢得了独立,玛纳斯被被推举为坚昆和这60个突厥语部落的可汗。此事当在10到11世纪。10世纪,坚昆与契丹建交,契丹设立辖戛斯大王府进行羁縻,坚昆先后四次向契丹朝贡。而另一方,基马克汗国则在11世纪中叶崩溃了。

吉尔吉斯先民,为什么自称李陵后人,又为什么从白种人变成黄种人

吉尔吉斯首都比什凯克的玛纳斯雕像

根据《史集》,到了13世纪初期,坚昆实力有所恢复,已经有了很多城市和村落。但是,玛纳斯家族的统治应该也崩溃了,因为此时坚昆没有可汗,却有好几个亦纳勒并立。可见,动荡不安中,坚昆汗国还是不可避免的退回了部落联盟状态。

13世纪,蒙古崛起,坚昆与其他林木中百姓一起被征服。一开始,坚昆是和平归顺的。但后来蒙古讨伐秃麻惕部,坚昆拒不配合,结果也连带被揍。蒙古在此设立益兰州,后来忽必烈曾派开封人刘好礼管理此地,刘好礼带着众多汉人农民、工匠来到益兰州,促进了坚昆的发展。

在这三百年中,随着与突厥语部落和蒙古语部落的深入接触,坚昆的人种发生质变,从白种人升级为黄种人。

尾声

到了15、16世纪,瓦剌,即曾与坚昆同属林木中百姓的斡亦剌惕在蒙古高原西部崛起,坚昆受到严重冲击,被迫大规模南迁到天山,还曾与哈萨克人和东察合台汗国发生一系列恩怨情仇。不久瓦剌又追来了,坚昆被迫又南迁。18世纪,满清灭掉瓦剌中的准噶尔,坚昆又回流到天山。最终,坚昆发展成为吉尔吉斯人和柯尔克孜族。

历史上,坚昆与中国的关系并不密切。贞观六年,中国官方代表王义宏莅临坚昆,这是双方正式交往之始。贞观二十二年,坚昆首领入贡,唐朝封之为左屯卫大将军,在其地设坚昆都督府。安史之乱后,双方的联系被回鹘阻断。唐武宗时,坚昆击败回鹘,恢复与唐朝关系,唐武宗、唐宣宗册封坚昆首领为宗英雄武诚明可汗。

21世纪,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必将越来越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