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下午,由《诗刊》社主办的2020年青年诗词创作网络座谈会,通过腾讯会议召开后,赢得媒体的广泛反响。现将与会诗人的发言及作品逐期分享如下。 我叫郑泽帅,目前还在读大学,每在平时闲下来后,就喜欢拿起唐诗酣畅淋漓得读上一会儿,过一过瘾。而诗词也渐渐成为我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部分了。 其实,回想起来,真正喜欢诗词和开始作诗是在高二期间,那个时候,也不知道是怎么,开始偷偷写一些句子,都是些凑不成完整的诗。到步入高三时,就没有多余时间允许我在做这样的事;直到高考结束后,才能将大把的时间放在诗词上。刚开始写的时候,并不知道要依格律,只知一味地写,后来,通过阅读格律书籍和网上查找,才渐渐明白什么是平仄格律,什么是平水韵和新韵等等。期间,父母和朋友也没有对我看好,认为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无用的,同样也是难以安身养命的。但热爱终究能战胜一切,我喜爱在夜阑人静时创作,这时思维往往最集中,最适合冥想,有时在躺下时,头脑里突然灵光一闪,便赶忙起身拿本子记下来。 到进去大学后,我已经大体掌握了诗词写作基础,通过学校组织和社团我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诗的内容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期间,也参加了不少的诗词比赛,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后来,随着自己的提升,渐渐在网上也认识到了很多同样喜欢诗词喜欢创作的老师和朋友,并结下了深刻的友谊,这也开拓了我的眼界,使我的诗词创作之路愈加宽广。而我这一时期的诗作,更加关注新时代,更加融入到生活中去,摆脱了对古人以往的模仿和没有艺术思想性的无病呻吟。诗词滋润着我的性灵,让我的生活变得更为丰富并能够真正的感觉生活,同时也给予我面对生命虚无和痛苦的勇气。总之,它让我终生受益。 如今,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日渐丰富起来,而诗词也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诗词历来就是中华文化中一颗耀眼璀璨的明珠,是跳动在千万华夏子女心中的音符。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钻研,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当代诗人也崭露头脚,挥毫尽意。但无论古代,还是近代,或是我们当代,我认为写诗最重要的还是意境,王国维也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有无意境始终是我国诗词创作的最高审美标准,意境创新是立意创新,同样,新的立意和新的意境也是密不可分的。 寂寥川色外,薄暮暗光寒。 晚叶高秋下,霜鸿极浦还。 思牵初渡口,心绕古藤间。 举目迷津路,依稀向远帆。 白烟生陋巷,清景返林光。 布谷声声唤,农家处处忙。 晴川投远色,幽径傍邻香。 偶值前村叟,相欢问稻秧。 一朝僻巷接青峦,草色柴门湿翠寒。 更识故溪灵鹊语,长随渔父学持竿。 千里神州吹梦远,龙城遗迹云烟。风流尽事凋朱颜。春秋分几度?弹指一挥间。 孙仲曹刘吟万古,豪杰天下狂言。多情目送向悲欢。江山回首看,谈笑寄他年。 渚沙烟袅,残荷影落,清绝自碧。风销今古陈迹,物外年光空移。望极玉宇琼楼,孤风月照,凌波赋笔。寂寞凭阑久,故悠酒尊意。 野渡池头,桥夜横笛,万籁声寂。犹记旧曲遗中,何待谩客骚辞?文章无名数十年,莫沉吟,豪志向天寄。今朝狂客,共醉千古愁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