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常生活中的幽灵:抽象概念的存在性

 cat1208 2020-09-26
在现实世界中,许多看不见的幽灵萦绕在人们身边,它们并不参与周遭事物有任何物理或化学上的交互,这使得大多数人难以探查到它们存在的痕迹。
可是,少数例外却能切身体会到这些幽灵的存在,它们似乎寄居在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借助人类的言行,展现着操纵世界的威能。

作为幽灵的“羁绊”

我对这群幽灵的认识,源于一部有趣的动画片。
主角是一个有着猫胡子的黄发少年,他自称与一位罹患眼疾的黑发少年有着“羁绊”。这个我查了字典后才知道怎么读的汉语词,始终印刻在我的脑子里,如幽灵附体,影响着我的言行。
起初,我以为这个“羁绊”就是一种看不见的粗麻绳,甚至是用来将巨轮绑在码头上用的那种超坚固的绳子。
因为,那部动画片中因为出现了许多超自然现象,比如像山一样庞大的蛤蟆、蛇以及鼻涕虫,所以存在看不见的粗麻绳也并不令人意外。我以为,这种名为“羁绊”的粗麻绳,就绑在黄发少年和黑发少年的身上,当双方距离彼此太远时,就会拉扯着彼此,让双方都很痛苦。这就能说明,当黑发少年离家出走时,为何黄发少年不顾艰辛坚持着要追他回来。
我始终在期待作者为这种超自然麻绳取一个炫酷的名字,就如同“忍术:尸鬼封印”一样,可以叫“忍术:量子羁绊之缠绕”。
可惜,直到这部作品完结,我所期待的这种东西都没有出现。
后来,我才发现自己的期待不可能实现。毕竟,那个幽灵无意在那部作品中现身。

作为幽灵的“所有权”

日常生活中,像“羁绊”这样的幽灵还有许多。最常见的“所有权”也是其中之一。
年幼的儿童免疫“所有权”幽灵的控制,他们看到桌上的蛋糕,就自然而然地伸手去拿。可作为成年人的家长则不能脱离幽灵的魔爪。这些幽灵立即控制了家长的大脑,让他们阻止自己的孩子,并说出类似“不要拿不是你的东西”这样的话。
刚刚听到这话的儿童,一定非常困惑。什么叫“我的东西”?为什么不要拿“我的东西”之外的东西?如何区分一个东西是“我的东西”还是“他的东西”?为什么有时候“他的东西”会变成“我的东西”?
儿童的困惑不会持续太久。毕竟,“所有权”这个幽灵几乎无处不在。如同鱼儿身边的水,人类身边的空气。呼吸的久了,这个幽灵迟早要钻进我们的脑子。那些早晚会被社会所驯服,被“所有权”这一幽灵掌控。
“所有权”这个幽灵向我们展现了幽灵控制世界的方式。幽灵没有体积和形状,也没有特定的化学性质。它们不与氧气反应,在高温高压下也没有任何表现,拿电子显微镜也察觉不到它们的运动轨迹,毕竟它们并不在这个四维时空中运动。
但它们能控制人类。没有任何物理上的法则限制了那个嘴馋的儿童伸手拿取桌上的蛋糕。但那个儿童依然能忍住不去拿蛋糕,就是因为他的中枢神经系统被幽灵附体了。“所有权”这一幽灵,使得这个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向四肢的肌肉发出抑制运动的电信号,从而限制了这个儿童的行为。

许多可爱的幽灵

也许,幽灵这个隐喻让人毛骨悚然,但请原谅,我一时半会儿还想不到更恰当的说法。而且,那些寄宿在神经系统中的幽灵,大多数也不是长相恐怖之徒。其中还有许多可爱的幽灵,这里我忍不住介绍我最钟爱的一位。
无论是作为动词还是名词抑或是形容词,“萌”都是我最喜欢的幽灵之一。它的本意表示植物的落在土里的种子变成了地表上可见的新芽,不过这个本意并不是我萌的对象。新的意思表示喜欢,最近在《凉宫春日的忧郁》中看到,男主角说自己萌单马尾,差不多就是表示自己喜欢单马尾。
与“喜欢”相比,“萌”的用法更随意。比如,单马尾很萌,单眼皮很萌,贫乳很萌。万物皆可萌。
大多数人并不觉得“萌”是一个幽灵。人们以为这只不过是个普通的汉语词罢了,随着年轻人的使用,这个词有了越来越多的新用法。
大多数人的想法并没有错,所以大多数人并不觉得“萌”是一个可爱的幽灵。而我之所以觉得这个幽灵格外可爱,就是因为它时常向我提出很多有趣的问题。比如:
1.在一个萌榴莲的人和一个不萌榴莲的人口中,榴莲是同一种味道还是不同的味道?(此处的榴莲可以替换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2.小明不萌李白的诗,这是因为李白的诗不够萌,还是因为李白的诗不戳小明的萌点,还是因为小明是个“萌痴”,发现不了李白的诗有多萌?(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应该如何建立对萌的量化分析系统)
3.众所周知,萌的对象很可能因人而异。小明萌单马尾,小强则萌双马尾。但是,假定有某种属性是所有人都萌的,比如0.7的腰臀比,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看似主观任意的萌,其实有客观的生理基础呢?(这是在问作为社会建构的萌与作为生理活动的萌之间的关系)
由“萌”这个幽灵引发的有趣问题有很多。像“萌”这样可爱的幽灵也有许多。最近设计的一门关于幽灵的发现、捕获与育种的课程里,围绕着“独立思考”、“人生意义”、“善恶是非”、“科学”这四大幽灵,展开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以后再来和大家分享。

幽灵的特征

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幽灵,缺少的是发现幽灵的眼睛。
这样的眼睛不多,毕竟,要去被发现的幽灵并不深埋于地底或海洋之中,反而是无处不在的。它们没有被发现,不是因为它们过于稀少和罕见,而是因为大多数人对于它们的存在已经熟视无睹了。
所以,只有能在熟悉的景象中看出陌生的事物的眼睛,才能在具体的世界中看见抽象的幽灵。
某种意义上,发现与捕获幽灵就是我的职业。为了更炫酷,就让我们称这个职业为“幽灵鉴定与设计师”。如果你也对这份职业感兴趣,那我有一些小窍门想和你分享:
1.幽灵不存在于物理世界之中,没有形状和体积,没有颜色和味道,没有存在和消亡的具体时间点。蛋糕存在于物理世界中,有形状和体积,有颜色和味道,所以蛋糕不是幽灵。而蛋糕的所有权却是个幽灵。要想寻找幽灵,我们要先睁开眼睛,再闭上,再睁开。
2.幽灵和人一样,有无数种,每一种都有自己的个性。但我们无法直接看见幽灵,所以要想知道幽灵的个性,我们只能观察人类的言行,反推出幽灵的存在和它们具体的性格。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羁绊”这个幽灵的性格,就是控制被它寄宿的人,让这个人始终一远离另一个特定个体就会感受到被麻绳拉扯的痛苦。
3.通过观察,我们还会发现,无知者能免疫幽灵的控制。刚刚出生的人类,刚刚到外国的人类,都可以不受某些幽灵的控制。这就说明,幽灵无法瞬间钻入人脑,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成功寄宿于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之中。
4.幽灵也无法直接钻入人脑,因为幽灵无法直接与物理世界相互作用。所以幽灵必须借助一个人才能钻入另一个人的脑子。像父母,教师,广告行业从业者,都是幽灵所钟爱的对象,它们是非常好用的工具人,可以帮助幽灵高效地自我复制。
5.大多数幽灵对人类本身无害,甚至还能帮助人类生活在这个充斥着幽灵的人类社会之中。刚到外国,我们脑中的幽灵不够多,所以生活得不方便。时间久了,幽灵一多,反而生活得更便利了。这是因为,脑中寄宿着同样幽灵的人,彼此相处起来更加融洽。
6.大多数幽灵都是土生土长的天然幽灵,在人类出生前,这些幽灵早已存在了无数年。但也有些幽灵是新生物种,它们最近才演化出来。也许是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原本因为地域隔离而无法彼此交配的幽灵,重新有了见面的机会。
7.幽灵的繁衍也符合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原理。幽灵也会发生随机变异,也会因为各自对环境的适应度不同,而出现差异化的复制,这就会出现类似“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现象。
8.就像人类可以控制西瓜、金鱼以及狗的繁衍一样,人类也可以通过选育幽灵,创造出某些特定表型的幽灵。不过,就像大多数吃西瓜的人对于西瓜种植一无所知一样,大多数脑中寄宿着幽灵的人,对于自己脑中的幽灵的来历,其实一无所知。
9.对于幽灵的存在一无所知的人,是不可能发现、捕获甚至一定程度上控制这群幽灵的繁衍的。所以,“幽灵鉴定与设计师”这个职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合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