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无双

 新用户1606Lek8 2020-09-26

2018年32日,晴。

这一天,我的qq空间出现了第一条和13班有关的说说,是我在分班考前转发的一条锦鲤,那条说说的配字写道:“还愿!13班了嘻嘻嘻!”

如果可以,我还是想回到那个3月。

回到我们故事开始的地方。 

“愔愔于思,夔夔于守,穆穆语言,不惊左右。

张嘉佳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故事的开始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

二十几张白白的纸往公告栏上一贴,把我推向了一个未知的未来。我凑近一瞧,还真不知道怎么误打误撞跑到13班去了,看来锦鲤有用,还个愿吧。于是喜滋滋地拖着行李箱,直奔那个位于四楼的教室。

到13班的第一天,我怀着一点和惶恐揉杂起来的雀跃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观察着周围的人。诶,原来他就是张杰,看起来也不像会唱歌的样子啊(杰哥别打我我听你开演唱会)。这个低头刷题的男人就是宾凌宇吗,怪不得人家考年级均分60的数学卷子能拿142呢。啊这是宣燕吗,看起来好安静……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在红榜上卯足了劲儿往最左上角那个尖尖挤的名字此刻都活了,就坐在我触手可及的身边,低着头一副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样子,是他们一如既往的从容。

抱着一本闲书看了一天的刷题会死星人心如死灰地想:乖乖,这个班好可怕啊。

然后她又想:虽然我考不上清华北大,但是我的同班同学可以,这么一想,血赚不亏,以后和我儿子吹牛能吹二十年。

挺好。

尽管当时还没有预料到在告别将临的这一天我会像丢掉了最心爱的东西一样难过,但我当时还是觉得,有荣幸加入这么个班集体,挺好。

值得一提的是,我想起来进204的第一天,大家收拾完东西躺在床上,我绞尽了脑汁拼命找话题,一个理我的人都没有。当时的我想:7号床的长腿mm真的好高冷一女的,8号床这个看起来圆圆的女生好安静,为什么134号床都不理我,感觉这个宿舍待不下去了,剩下的一年怎么捱啊!!!

后来呢?那个所谓高冷的7号床陈抓鱼同学成了和我每天一起吃饭的人,还相互扬言要是对方三十岁都嫁不出去那两个人凑合凑合得了。我发现所谓安静的8号床阿豆虽然身体(?)和心灵都很柔软,但是属实暴躁,我斗胆猜测全级找不出一个比她骂人战斗力更强的人。1号床小国和3号床子琳成了我的脆皮鸭伙伴,4号床晴晴的小奶音有让宿舍每个人和她说话都变得温柔一点的魔力。(不提宣燕和阿柴不是因为不爱她们,是因为她们给我的印象一直都没变。)204也逐渐成为三个女生宿舍中玩的最野尺度最大的,毕竟好说歹说有一位朱一龙女朋友和王凯夫人(?)坐镇,气氛总是欢脱。

话又说回来,这一段的小标题是:愔愔于思,夔夔于守,穆穆语言,不惊左右。

这句话出自明方孝孺《蜀府敬慎斋》,后来成为了13班的班训。再后来,这句话被拆分成愔思和穆语,作为班级最后一本文集里两个小单元的标题。

曾经我也觉得这句话晦涩,然而每一次从堆成山的试卷练习中烦躁地抬起头来,视线难以避免地扫到教室正前方挂在黑板上方的班训时,耳边只有那一群少年认真奋笔疾书时笔尖摩擦纸面的沙沙声,好像诉说着一份虔诚于自我的坚持,于是一颗纷乱的心霎时间平静。

在日复一日的光影交错里,我抬起头来,复又低下头去。身边的人永远沉默、冷静、端正、专注,我渐渐明白了班训所表达的那一点儿难以捉摸的东西,也看见了与我同在一个教室里的这群少年在静默之间散发出的灼灼光芒,那是一种暮去朝来依然如故的坚定。

挺好,真的挺好。

“图其至远,犯其至难。

放两年之前,我是做梦也不会想到,苏东坡这么意蕴深远的“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以勉之”还能被一个胆大妄为的理科班化用成跑操口号,在操场跑步的时候响彻云霄。

这句口号也是13班戏称自己为“文科标杆儿”的开始。“想要质疑我们是不是文科标杆,先把我们班的跑操口号什么意思弄懂再说!”说这话的人嬉皮笑脸时的样子,真是欠拍的很。

所以这句出自苏轼《思治论》的话到底什么意思?

“向至高至难的地方冲击,才能够达到至臻至美的境界;向至高至难的地方发起挑战,才能够达到最远的目标。意思就是,一个人敢于挖掘潜力,挑战极限,就能超越自我。”

这是来自于百度知道的解释,也是我当时把这八个字作为班级口号的初衷。

事实证明,在后来的一年半中,13班也确实做到了。

印象中,我们是每个月文明班里的第一名,是“Mr. knowledge”里大放异彩的队伍,是篮球联赛惜败他班但仍旧奋勇拼搏的战士,是绿茵场上一次次突破对方防线摘得桂冠的英雄,是在校运会上一骑绝尘夺得无数奖牌的总分第一,是排球联赛里从零基础到第七名的黑马,是科技节上当仁不让的第一,是成绩名列年级前前前前茅的理科尖尖班,是出过两本文集的文科标杆,是自己谱曲填词演唱原创班歌的艺术鬼才……

13班天下第一,永远天下第一。每当我的心为这个集体那么热烈地跳动的时候,我总想这么大吼一句。

我们并不是处处完美,但是让我最骄傲的,恰恰就是这种承认自己不足的真实和极力突破上限的勇气。我们可能偶尔笨手笨脚不知所措,但从不畏惧未知,不躲避挑战。尽善尽美很难,但是这一群热烈勇敢的少年,一直在向更高的云彩追赶。

图其至远终致远,犯其至难无事难。

“请理解着记住它。

前两天收到了13班最后一本文集,文集的名字叫《请理解着记住它》。

“请理解着记住它”本是我们的生物老师梁晖一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我很喜欢容骏在《祝你好名》里对这句话的解读,对于在这个班集体中已经待了一年半的我们来说,要理解着记住的远远不止生物题。

我们应该记住,认真负责、细心温和的叶老师,看起来严厉还有点凶其实可爱又会变魔术(做数学题就是一种魔术)的根叔,兼具了少女的活泼可爱和母亲的温柔细腻的密斯袁,身高一米八气场八米一、爱和儿子一起做实验的别人家的妈妈王琳老师,总是笑眯眯地给学生很多鼓励、上课常有奇妙比喻的录飞老师,对一切生物题都很严谨、上课十分幽默风趣的梁晖老师,用各种生动的例子给我们讲晦涩难懂的哲学的李慧老师,说“女孩子约你晚上去吹海风都是骗你的晚上只有陆风”的钟晓伟老师,会给同学们认真解答困惑、板书非常整齐的王焕进老师……

我们还应该记住,每个季度的生日会时关掉灯的那一刹那,大家围聚在一起,摇晃的烛光映红了那个生日帽都戴歪了的寿星的脸;球赛结束的哨音响起,声嘶力竭地喊完“十三牛逼”,转过头看见彼此眼中的泪水;考完期末考的晚上,所有人聚到阶梯二室,吃披萨、寿司、零食,看班里同学的微电影作品;军训时大家都竭尽全力,加班加点训练,为了在闭幕仪式上打出漂亮的军体拳;男子4x400m以第一名的姿态冲线后,女生们尖叫着抱在一起;考完试以后惯例对答案,一口一个凉了,演技精湛堪比奥斯卡男女主角……

该被理解着记住的到底是什么?

一些人,一些事,一段不长的时光,一份沉甸甸的情感,多少次的疾呼,多少次的谈笑,多少次的黯然落泪,多少次的热血上涌,多少次的相视一笑,多少次的了然于心。

我理解着记住了它们,而它们终将成为我生命中永不褪去、万古鲜活的色彩。

“还是觉得相遇太美好。

郭顶在《保留》里唱道:

时间 过一分一秒

还是觉得相遇太美好

在不同的遭遇里我发现你的瞬间

有种不可言说的温柔直觉

当不远的蓝色渐渐显现这无边境界

我始终等待再见

只不愿再也不见 

回想这一年半以来,身为13班的一份子,和这个可爱的班集体所经历的种种,再想到一个月后大家将要分离,心中不免五味杂陈。这一年半的酸甜苦辣,实在太珍贵。珍贵不在于这一段时间,而在于以这一段时间为载体的那些五彩斑斓的记忆与情感。

这是13班的最后一次随笔,我正在写的是这最后一篇随笔的最后一段。

“我情愿这是幻觉,也不愿是种告别。”

用来形容我此刻的心情,再恰当不过。

文章开头说的张嘉佳的那句话,其实还有后半句。

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哪怕这次不用面临离别,一年后的今天,已经高考完的我们躺在床上,还是会发现,该来的总是会来,是时候说再见的,可能再也不见。

我遇见13班,遇见一分偶然,两分惊诧,三分惶恐,四分自疑,五分坦然,六分勇气,七分真诚,八分包容,九分喜爱,十分幸运。

真真是十分幸运。

所以不需要觉得可惜或者遗憾,毕竟无论如何,相遇太美好。

最后用班歌歌词结束自己这篇不知所云的随笔:

你也终有一天将要离开我的身旁,某天我们最后离散天各一方,还会永远记得你的笑颜,和你给的力量。

我曾经说你们是星光,但其实你们是太阳。感激你们热血从未冰凉,给我光芒,赐予我力量。

十三班天下无双。

【推荐语】作者用四句十三班的同学们才懂的话作为小标题,将她与班级的缘分从看分班榜开始叙写了一个透,这篇留在十三班的最后一篇随笔更像是一篇2017届十三班的正史,作者就是班级的大脑,将天下无双的十三班这一庞大生命体从出生开始记忆中的酸甜苦辣点点滴滴记录了下来。这篇随笔更像是刻在坚硬的石头上的碑记,可以成为每一个十三班人的备忘录,我相信多年以后,忘却的人还会从这篇随笔里再查找,查找每一丝属于自己和同班同学的甘甜。(陈奕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