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黃附子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

 11jiuge 2020-09-26

【应用导读】

寒结证以脘腹满痛拒按,身热,大便干结,手足不温,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腻为主。辨治寒结证的表现不一定都具备,只要具备其中症状2个或2个以上,即可辨为寒结证。

【方药解读】

大黄附子汤是辨治寒结证的基础代表方,由大黄三两(9g),附子炮、三枚(15g),细辛二两(6g)所组成,方以温阳通结为主。

运用大黄附子汤,若是辨治寒结证,最好用大黄附子汤原方用量比例;若辨治以厥冷为主,可依病变酌情调整附子用量;若辨治以疼痛为主,可依病变酌情调整细辛用量;若是辨治夹热者,可酌情调整大黄用量;若是辨治相兼杂病,合方运用则是最佳选择。1.药用个性(1)附子味辛、甘,性热。辛热旨在逐寒,辛甘旨在温阳。

(2)细辛味辛,性温。辛温旨在通阳散结止痛。

(3)大黄味苦,性寒。苦寒以泻之。

2.药用配伍

(1)附子与细辛:两辛相济旨在散结,附子之甘以益阳。

(2)附子与大黄:附子辛开,大黄苦下,寒热相济旨在用其下制其寒。

(3)细辛与大黄:细辛旨在温通,大黄旨在通泻。

11.png-sy

【合方思路】

1.寒结证与脾胃病证

(1)寒结证与脾胃郁热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结证伴有脾胃郁热证如胃痛灼热,不思饮食,烧心。对此既要治寒结证又要治脾胃郁热证,可选用泻心汤和栀子厚朴汤与大黄附子汤合方,方以泻心汤和栀子厚朴汤清泻脾胃郁热,以大黄附子汤温阳通结。

合方组成:黄连3g,黄芩3g,栀子14g,厚朴12g,枳实4g,大黄9g,附子15g,细辛6g。

(2)寒结证与脾胃湿热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结证伴有脾胃湿热证如胃痛,不思饮食,口苦,口腻,肢体困重,脉沉。对此既要治寒结证又要治脾胃湿热证,可选用泻心汤和栀子柏皮汤与大黄附子汤合方,方以泻心汤和栀子柏皮汤合方清泻脾胃湿热,以大黄附子汤温阳通结。

合方组成:大黄9g,黄连3g,黄芩3g,栀子15g,黄柏6g,附子15g,细辛6g,炙甘草6g。

(3)寒结证与脾胃气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结证伴有脾胃气虚证如胃痛,不思饮食,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弱。对此既要治寒结证又要治脾胃气虚证,可选用黄芪建中汤与大黄附子汤合方,方以黄芪建中汤补益脾胃,以大黄附子汤温阳通结。

合方组成:桂枝9g,白芍18g,生姜9g,大枣12枚,胶饴70ml,黄芪5g,大黄9g,附子15g,炙甘草6g。

(4)寒结证与脾胃气阴两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结证伴有脾胃阴虚证如胃脘隐痛,饥不思食,五心烦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对此既要治寒结证又要治脾胃气阴两虚证,可选用麦门冬汤与大黄附子汤合方,方以麦门冬汤益气养阴,以大黄附子汤温阳通结。

合方组成:麦冬168g,半夏24g,人参9g,粳米9g,大枣12枚,大黄9g,附子15g,细辛6g,炙甘草6g。

2.寒结证与心病证

(1)寒结证与心热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结证伴有心热证如心烦,或心痛,失眠,舌质红。对此既要治寒结证又要治心热证,可选用栀子豉汤与大黄附子汤合方,方以栀子豉汤清泻心热,以大黄附子汤温阳通结。

合方组成:栀子14g,香豉24g,大黄9g,附子15g,细辛6g。(2)寒结证与心阳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结证伴有心阳虚证如心悸,或心痛,倦怠乏力,怕冷,脉弱。对此既要治寒结证又要治心阳虚证,可选用桂枝加附子汤与大黄附子汤合方,方以桂枝加附子汤温补心阳,以大黄附子汤温阳通结。

合方组成:桂枝9g,白芍9g,生姜9g,大枣12g,附子15g,大黄9g,细辛6g,炙甘草6g。

(3)寒结证与心血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结证伴有心血虚证如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头晕目眩,脉弱。对此既要治寒结证又要治心血虚证,可选用酸枣仁汤与大黄附子汤合方,方以酸枣仁汤养血安神,以大黄附子汤温阳通结。

合方组成:酸枣仁48g,知母6g,茯苓6g,川芎6g,大黄9g,附子15g,细辛6g,炙甘草6g。

(4)寒结证与心气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结证伴有心气虚证如心悸,气短,自汗,舌质淡,脉沉弱。对此既要治寒结证又要治心气虚证,可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与大黄附子汤合方,方中黄芪桂枝五物温补心气,以大黄附子汤温阳通结。

合方组成:黄芪9g,白芍9g,桂枝9g,生姜18g,大枣12枚,大黄9g,附子15g,细辛6g。

3.寒结证与肝病证

(1)寒结证与肝热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结证伴有肝热证如胁痛,头痛,急躁,失眠,舌质红。对此既要治寒结证又要治肝热证,可选用栀子柏皮汤与大黄附子汤合方,方以栀子柏皮汤清泻肝热,以大黄附子汤温阳通结。

合方组成:栀子15g,黄柏6g,大黄9g,附子15g,细辛6g,炙甘草6g。

(2)寒结证与肝寒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结证伴有肝寒证如胁痛,头痛,烦躁,失眠,手足不温,倦怠乏力,脉弱。对此既要治寒结证又要治肝寒证,可选用吴茱萸汤与大黄附子汤合方,方以吴茱萸汤温肝散寒,以大黄附子汤温阳通结。

合方组成:吴茱萸24g,人参9g,生姜18g,大枣12枚,大黄9g,附子15g,细辛6g。

(3)寒结证与肝血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结证伴有肝血虚证如胁痛,头晕目眩,面色不荣,失眠,多梦,健忘,脉弱。对此既要治寒结证又要治肝血虚证,可选用胶艾汤与大黄附子汤合方,方以胶艾汤补血养血,以大黄附子汤温阳通结。

合方组成:川芎6g,阿胶6g,炙甘草9g,艾叶9g,当归9g,白芍12g,干地黄18g,大黄9g,附子15g,细辛6g。

(4)寒结证与肝气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结证伴有肝气虚证如胁痛,头痛,倦怠乏力,自汗。对此既要治寒结证又要治肝气虚证,可选用苓桂术甘汤与大黄附子汤合方,方以苓桂枣甘汤温补肝气,以大黄附子汤温阳通结。

合方组成:茯苓12g,桂枝9g,白术6g,大黄9g,附子15g,细辛6g,炙甘草6g。

4.寒结证与肺病证

(1)寒结证与肺热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结证伴有肺热证如咳嗽,气喘,痰稠色黄,口渴,舌质红,苔薄黄。对此既要治寒结证又要治肺热证,可选用泽漆汤与大黄附子汤合方,方以泽漆汤清泻肺热,以大黄附子汤温阳通结。

合方组成:半夏12g,紫参15g,泽漆150g,生姜15g,白前15g,黄芩9g,人参9g,桂枝9g,大黄9g,附子15g,细辛6g,甘草9g。

(2)寒结证与肺寒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结证伴有肺寒证如咳嗽,气喘,痰稀色白,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对此既要治寒结证又要治肺寒证,可选用小青龙汤与大黄附子汤合方,方以小青龙汤温肺散寒,以大黄附子汤温阳通结。

合方组成:麻黄9g,半夏12g,桂枝9g,细辛9g,干姜9g,白芍9g,五味子12g,大黄9g,附子15g,炙甘草9g。

【验案体会】

1.小肠不完全性梗阻

郑某,女,58岁,郑州人,3年前因手术治疗小肠不完全性梗阻,半年后复发,又施行第2次手术,1年后又复发,改用中西药保守治疗,可腹痛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近因同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腹痛,痛则冷汗出,因寒及劳累诱发加重,大便困难4~5日1次,手足不温,盗汗,舌红少苔,脉沉细弱。辨为寒结证与脾胃气阴两虚证,治当温阳通结,益气养阴,给予麦门冬汤与大黄附子汤合方加味。方取麦冬170g,姜半夏24g,红参10g,粳米10g,大枣12枚,大黄10g,附子15g,细辛6g,生白芍30g,枳实5g,炙甘草6g。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分3服,第1次服药与第2次服药间隔30分钟,第2次服药与第3次服药间隔10个小时;二诊:大便较前通畅,腹痛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腹痛又有轻微发作,大便基本正常,以前方6剂;四诊:夜间盗汗止,手足温和,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六诊: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次,治疗3个月。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大便干结、痛则冷汗出为寒结,再根据盗汗、舌红少苔辨为阴虚,因劳累诱发加重、脉沉弱辨为气虚,以此辨为寒结证与脾胃气阴两虚证;方以麦门冬汤益气养阴,以大黄附子汤温阳通结,加生白芍补血缓急止痛,枳实行气导滞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2.慢性阻塞肺疾病、肠蠕动迟缓症

钱某,男,68岁,新郑人,有多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肠蠕动迟缓症病史,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咳喘,胸中痰鸣,痰稠色黄,大便干结4天1次,腹部怕冷,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弱。辨为寒结证与肺热证,治当温阳通结,清泻肺热,给予泽漆汤与大黄附子汤合方。方取:姜半夏12g,紫参15g,泽漆50g,生姜15g,白前15g,黄芩10g,红参10g,桂枝10g,大黄10g,附子15g,细辛6g,生甘草9g。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分3服;二诊:胸中痰鸣减轻,大便3天1次较前通畅,以前方6剂;三诊:咳喘减轻,大便通畅2天1次,以前方6剂;四诊:痰稠色黄减少,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明显缓解,以前方治疗50剂;六诊:诸症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10g,每日3次。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咳喘、痰稠色黄辨为肺热,再根据大便干结、腹部怕冷辨为寒结,因脉弱辨为夹气虚,以此辨为寒结证与肺热证;方以泽漆汤清泻肺热,兼益肺气,以大黄附子汤温阳通结。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