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导引疗法治疗“梅核气”—看完你治病的功力会大增

 杏林葛根兄 2020-09-26

梅核气,是指咽中异物感,如有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咽中梗阻感多在吞咽动作时,尤其是在吞咽唾液时感觉明显,吞咽食物时反而无异常感觉甚至会有所缓解,检查咽喉部或邻近器官并没有器质性病变。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咽异感症、咽部神经官能症、癔球症。
本病主要与情绪有关。人体气的上行,依赖于肝的功能,当压抑情绪、心情抑郁的时候可引起肝郁,气随之而郁堵,气不上行,津液也随之停留,短时间内,气停咽喉引起梅核气,且日久津液生痰,痰与气一同停留引起梅核气。
梅核气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好发于中年女性。但是误诊率极高,有很多患者自认为是咽喉炎,长期服用清热类消炎类药物不见效,也有的被医生误诊了,因为这个梅核气是“无形之疾”,是“气病”,大多数西医大夫和耳鼻喉科医生检查了一通发现咽喉和食道其实啥问题也没有,只是患者主诉的“不适症状”,就诊断为咽异感症或咽部神经官能症,开一些消炎药或抑制神经的药吃了也不见好转。

对于梅核气,中医针灸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在临床上常采用导引疗法。跟大家分享操作如下:

患者取端坐位,医者先告知患者病属“肝郁气结”,要用导引疗法“导气上行”。

然后太冲穴揣穴,询问酸胀感觉,一般“肝气郁结”之人“太冲穴”胀痛感很强烈,接下里指导患者用胸式呼吸法调息三至五次,采用“双手上托”体式,即吸气时双手掌从“膻中”位置托至咽喉位置,呼气时翻掌向上托至最大限度,选双“太冲穴”按跷或针刺,在患者呼气上托之际,医者双手大拇指以指代针缓缓下压,吸气双手下落之时两指针缓缓松开,反复操作三至五遍,呼气时采用“吹子决”呼气。也可以直接针刺双太冲穴,令患者摆好体式,“吹子决”呼气上托,医者双手持针同时刺入左右两太冲穴,呼气之际缓缓刺入穴位深部,吸气之际略退回少许,留针15分钟,出针之时令患者咳嗽三声。通常治疗一次见效,咽喉部异物感即消失,治疗隔日一次连续三次,即愈。

按语:无形之气郁积于咽喉,是气机的升降出入异常,清气当升不升,浊气当降不降,遂聚为痰核。盖人体诸多疾病皆因如此,瘰疬痰核、症瘕积聚,皆因气郁痰凝、气郁血聚,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畅则痰消。现代人多囊肿、包块、肿瘤,盖其根源皆是气机不畅在先。脏腑病症当先从气治。肺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之升降,人呱呱坠地呼吸开始,人驾鹤西去呼吸结束,呼吸对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呼吸吐纳、导引练功是古之圣贤长生无病的不二法门。所以予调畅气机先从调呼吸开始,此例胸式呼吸调理肺气,双手上托体式引气上升,按跷或刺双太冲为开枢机,枢机一开,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升降调达,症状即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