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的误区有哪些?你很有可能中过招!

 棕棕的思想夜宴 2020-09-26

我只想知道我将来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可以永远不去那里啦。

——查理·芒格

我们一直都过于在意学习的方法,却往往忽视了学习的误区。

今天就来聊聊三种常见的学习误区,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曾陷入过这些误区——有的人已经爬出来重新上路,有的人却还深陷其中浑然不觉。

希望这篇文章是一条绳索,能拉出在低层次努力却费力不讨好的我们。

01学习的三种误区:

①学习目标错误

在中国接受应试教育的我们都知道,“考高分”就是十二年来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目标。

“考高分”又是为了什么?

“考个好中学”“考个好大学。”

那么大学的目标又是什么呢?

“考研考博”“找个好工作。”

但是,这都只是浮于表面的答案。

仔细想一下:这些是学习的真正目的吗?

都不是,这些都只是环境催生的“副产品。”

真正的学习不只是在学校才进行的事,也不只囿于书本网络,而是一生都在做的事,处处都能获得智慧。

何以见得?

学习真正的目的在于:解决生活各方面的问题,活得更加通透。

问题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一个接着一个,我们永远都不能拒绝说:“问题啊,你别再来找我了。”那只是个美好的想象。

因此,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学习才是最符合人性的学习。

②只囤积不思考

纸质书时代,看到写得好的句子,用笔画线做上记号,然后继续看继续画……

屏读时代,看到写得好的文章,一键立马收藏,然后又看起下一篇……

可是,那些画上记号的书已经堆起了一层灰也没有再看过,那些收藏的文章存了几百篇也没有再点开过。

或许,某一天你心血来潮再次打开书,点开收藏,发现内容居然像从未看过一样新鲜,还是很喜欢。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许多看过的信息就这样迅速被囤积被遗忘,最终导致你花费了时间,却仍然收获寥寥。

其实这样既不算学习、又不算放松的做法是最得不偿失的,还不如干脆完全放松,发发呆晒晒太阳呢。

③不会举一反三

比如,你学到了一个新概念“损失规避效应,”就会死记着书中的那一个例子:同样是一百块钱,失去的痛苦大于得到的快乐。

可是除此之外,你就想不到这个效应会发生在生活的哪些方面,也想不到这个效应能给你带来什么,和这个效应相关的理论有哪些……

这就是很多人学习的常态:囫囵吞枣得过且过,把知识和知识脱离开来,把知识和现实脱离开来,不会联系实际举一反三。

这个习惯不全是我们的错,也和十几年应试教育有很大关系,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往后不能改。

以上三个常见的学习误区,你中了几个呢?

很不好意思地爆个料,这些误区笔者都中过招,但是好在后来终于意识到了,因此一直走在自我监督和改变的路上。

同一个坑,第一次掉进去是意外,第二次掉进去是装傻,第三次掉进去就是选择了。——棕棕

02方法篇

俗话说,只指出问题不给解决方法就是耍流氓,所以下面马上就要给到“绳索”拉大家出坑啦!

①第一条绳索:问题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 陶行知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海森堡

想想为什么古今中外的人如此强调善于提问的重要性,再想想我们小时候的口头禅是什么?

答案是:为什么。

“为什么鸟会飞啊?”

“为什么天上有太阳?”

“为什么树上会结苹果?”

……

正是天然的求知欲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也正是在一个个问题得到答案的过程中,我们对世界的认知面渐渐扩大。

所以,学习时——不论是从书本上还是从实践中,我们都要养成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

“我要从这本书中学到什么?”

“读后我要做出哪些行动和改变?”

“这个步骤为什么要这样做,能不能换个方法?”

“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它值得尝试吗?”

“能不能研究出一种又快又好的方法?”

……

只要你带着问题出发,你会发现学习并不是个枯燥的过程,相反它是充满未知的乐趣和挑战的,就像登山探险、海上冲浪一样。

回答问题时,你的思想还常常会碰撞出新的火花,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②第二条绳索:思考

把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卡曾斯

阅读、收集碎片知识并非完全是坏事,但是如果你不通过思考来精细加工的话,那么囤积就会变成无用功。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人的记忆大体分三种: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时间非常短暂且容量很小的,研究者们发现,对于大约7个项目的记忆广度来说,短时记忆的纯粹贡献只有3~5个。

心理学家还做过一个实验,让参与者回忆三个字母,间隔时间为3到18秒,且期间给他们安排了一个分心任务防止参与者复述字母,结果发现要求保持信息的时间越长,回忆的成绩越差。三秒钟以后相当多的记忆已丧失,18秒后几乎全部丧失。

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段信息过后,如果不进行复述和思考,很可能18秒以后所有的信息几乎都会忘光。

这段话也许令人难以置信,但是当你试一下只看一遍这篇文章而不进行思考,看完一分钟过后尝试回想,看看还能回想起哪些内容,那时候你就会知道这段话真的不是吓唬人。

思考也是接在第一条“绳索”:提出问题之后进行的。

当你读完一段话,一篇文章,思考你该怎么回答开始时提出的那些问题;思考和过去的知识有没有相似、重叠、相反之处;思考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例子可以用来解释它;思考该如何将这个概念传授给外行人……

当你能够做到以上这些事的时候,你就将知识真正地编进了自己的知识库,而不是让它们成为你脑子里走马观花的过客。

③第三条绳索:死磕。

不会举一反三的实质是什么?

其实它代表的是:你并没有真正地理解这个知识点。

你也不是没有能力理解,只是大脑想偷懒而已。

想想看,人脑的重量只占人体重量的2%左右,但是消耗的能量却占全身消耗能量的20%~25%。

于是,大脑为了节省能量就会千方百计“阻止”你思考,你可不能傻傻地中它的计!

还有,囫囵吞枣的学习其实是“假学习,”我们的生活又没有观众,何必浪费时间去假学习呢?

这个时候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社会的便利,求助于发达的网络,通过搜索引擎、专业网站、和请教专家等方式多个方面获取来解释。

在理解概念本身之后,再去联系生活举一反三。

对于生疏而重要的知识,刚开始你需要“死磕”的精神,规定自己至少要联想三个现实事例,不达目的不罢休。

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训练后,你会适应这种模式,执行起来得心应手,最终会比那些得过且过的人优秀很多倍。

小结:

学习目标错误→以问题为导向

只囤积不思考→以思考为方法

不会举一反三→以死磕为态度

说了这么多,接下来该做出实际行动了,我们一起努力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