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 | 多注意这几个细节,你的写作会顺利许多

 飘渺哥aseyovy3 2020-09-26


人物的语言武器
你怎么知道人物会用哪种语言武器?他们又会在什么时候用?你怎么能预料到角色间互相角逐会采取哪些行动?
 
在创作一场戏(或小说)之前,如果你能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就能顺利许多。
 
首先,人物是什么类型的?如果人物是掌控类的,那么他的语言表达就应该直接有力。达希尔·哈米特的《马耳他之鹰》中的山姆·斯佩德就属于此类。他面对奇怪的不速之客乔尔·卡伊罗说:
 
我捉到你了,卡伊罗。你把自己跟昨晚的谋杀案扯上了关系,这对警方太有利了。现在你得跟我玩玩了。
 
但是衣着讲究的卡伊罗,身上有股淡淡的栀子花香,他用考究的语言说道:
 
我在行动之前对你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我敢保证你非常理智,不会允许其他因素干扰到有利可图的业务关系。
 
仅从人物的用词就能看出,两个人物非常不同。
 
然后,保证在每个场景里都给人物安排对手戏。如果没有冲突对象——无论是公开的还是隐秘的——你创作的场景就会陷入危机或趋于平庸。不管怎样,知道每个人物想要什么就能够帮你谋篇布局——制造跌宕起伏的局面,打出佯攻猛击的套路。
 
上面列举的对话所在章节的开头,卡伊罗用枪指着斯佩德。斯佩德用手肘击中了卡伊罗的脸,抢了他的枪,此时局面彻底改变了。卡伊罗现在必须说服斯佩德接管失踪的黑鹰这个案子。这一章节的大部分都是在描述,卡伊罗试图用言语进行劝说。最终斯佩德答应了卡伊罗并归还了他的枪——卡伊罗拿过枪迅速地再次指向斯佩德。又是一个转变。
 
最后,列出有用的同义词的明细表,比如以拳重击、闪挪、刺拳或者你喜欢的其他打斗动词,尽情发挥吧。以后创作场景的时候你可以参考这个专业术语的明细表,其中一个可能就会成为你笔下人物使用的最完美的语言武器。

归属性
 
通过归属性,读者能够知道说话者是谁。通常,一个简单的说字应该是你的默认选择。一些作者想办法尽量避免使用这个字,错误地认为用说这个字不够有创意。这是一种误解。

说的主要功能是用来表明谁正在说话,除此之外在读者眼里几乎是隐形的。它尽职尽责并且又很低调,让对话挑大梁,起主要作用。
 
所以读者几乎注意不到。其他任何替代词,都会分散读者的精力。
 
过去,副词经常大量出现在对话中。比如,索恩·史密斯创作于1929年的小说《迷途的羔羊》,随意翻开一页就会看到下面这样的描写:
 
“少校,又关上了。”桑德拉顺从地说……
“一点证据都没留下。”郎先生乐观地告诉大家……
“我们没有相机太可惜了。”她说道……
“这要看情况。”托马斯考虑了一会儿回答道……
 
毋庸置疑(我不赞成),华丽的语法在今天会使人感到不悦。

别再犹豫了,用说就行。在两个人对话的场景中,如果很明显地知道说话者是哪个,则不必也不应该用说这个字。不能像下面这样:
 
“我们直接开过去打声招呼吧。”他说。
“哦,听起来太棒了。”她说。
“你别用那种语气说话。”他说。
“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她说。
他说:“我会打你的啊。”
她说:“别威胁我,我会叫爸爸过来。”
“去呀,去叫他啊。”他说。
“别以为我不敢。”她说。
 
根据所描写的场景,可能用一个说话的标记就能达到目的。比如,如果你已经设定这对男女在开车行驶中,对话可以如下进行:

“我们直接开过去打声招呼吧。”他说。

“哦,听起来太棒了。”

“你别用那种语气说话。”

“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我会打你的啊。”

“别威胁我,我会叫爸爸过来。”

“去呀,去叫他啊。”

“别以为我不敢。”

第一个他说就表明了说话者是谁,在剩下的对话里,读者知道是谁说了什么,不用这样一直进行下去,可以时不时地插入一个说话标记或动作标记来提醒读者说话人是谁。
 

动作标记
 
对话是一种动作,我们可以运用肢体协助语言,这叫作动作标记。
 
动作标记通过描写人物的身体活动来代替“说”,例如在丽莎·萨姆森的《女人的直觉》一书中:
 
玛莎把乐谱放进书包:“爸爸,不管怎样,她现在已经不吃糖了。”

他吃惊地转向我:“你怎么没说?为什么?”

玛莎适时地插话,谢天谢地:“她看了WJZ电视台的一期健康新闻特别报道,说食糖其实是毒药。”

我摇摇头:“玛莎,快别说了。”
 
动作标记也可以在对白后面出现。
 
“亲爱的,一起来吧。”哈丽特朝门口走去。
 
当然,并不是每一次都要这样做,太多的动作标记会使读者感到精疲力尽。我们需要做出变化,但通常来说最好的选择是根本没有标记。如果读者通过对白的交替或明显不同的说话方式就知道是谁在说话,一般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但是,如果你计划把对话当成动作,那么就应该想办法把标记加入场景的变化中。这样就能使书面的对话呈现出更直接的画面感。

所以,不应该这样说: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我们要干什么呢?”史密斯紧张不安地说。
 
而应该这样说:
 
史密斯皱了皱眉:“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我们要干什么呢?”
 
在生活中,说话可能很容易,但在小说中却不是这样。应该把人物的台词作为动作的延伸,仔细斟酌每个字。
 

疑问和感叹
 
人物问问题的时候,从从属关系上讲,是用“他问”还是“他说”?有人觉得使用问号时,问这个字就有点多余。

不过,问跟说是一样的,对读者几乎是隐形的。如果有时你想来点变化,也可以。但是我建议不要使用类似疑问或询问这样的同义词。

我认为,在小说中应该少用感叹号,只有在传递内心思想时,或是在对话中,才可以使用。(或者你写的是“哈迪男孩”系列!章节以感叹号结尾,是为了使年轻读者继续读下去。)

内心思想是类似下面的表达:
 
她往窗外看了一眼。

是托尼!
 
在对话中,有时候将感叹号与后面的说字连用是可以接受的,但要注意上下文,有时用说这个字会显得力度不够:
 
“你这个怪物!”她说。
 
在这个句子中,说与感叹号不搭配。如果知道说话的人是谁,可以不用是谁说的这种归属标记:
 
你这个怪物!
 
或者可以使用动作标记词语:
 
她举起斧头:“你这个怪物!”
 


要 点

●把对话看成动作。人物可以通过对话推动故事发展。
●对话不是“生活中的对话”。它是有目的的,但应该给人以真实的感觉。
●所有的对话都应有对抗或紧张的气氛,即使只体现在一个人物身上。
●潜台词——故事、背景、人物、主题——使对话更有深度。
●精心设计人物,让他们各不相同。
●把阐述的部分放入对抗性的对话中。
●把说设为默认的归属标记。在极少数的情况下,你需要使用其他的归属标记词或副词。
●如果要表现一些变化,可以使用动作标记。

本文节选自《从创意到畅销书——修改与自我编辑(第二版)》





建议星标公众号


关注约稿投稿平台

离稿费

只差一个公众号的距离

有空吗?帮忙点个“分享”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