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志敏:玉米地待客

 文艺朝歌 2020-09-27

玉米地待客

文/李志敏

星期日的上午,我独自一人蹲在倒伏的玉米地低头掰玉米,耳边突然响起熟悉的声音。“哟,你这地翻得还不少呢!”我随口接茬:“还真是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你说这机械化咋不能全部代替人工呢!……叔叔,你咋来啦?”

 “我骑车到你家看你的玉米弄个啥样,谁知门锁着,打听邻家,才知道你到地里收玉黍,所以我就找到这里了。”

我抬头,看见穿着一身干干净净衣服的叔叔边说边向我走来。随即,他便蹲在我身边,掰下玉米棒扔到我掰好的玉米堆上。

叔叔的到来真如久旱的季节下了一场及时雨,我们边干边聊。有句俗话说得真好,两个人好干活,一个人好吃馍。两个人的密切配合,使玉米地的农活有了很大进展。


 “你靠好收玉米车了吗?”叔叔问。

 “还没有。来时,我已在这块地瞅半天,没见影。咱先干着,看见车再去排号。”

十点多钟,一辆蓝色半旧的收玉米车从地头“嗵嗵嗵”稳速开过,直向北边的方向拐去。

叔叔则忙提醒我:“快去和人家排个号。”

起身,追随车子前往,见到满面笑容的司机搭上话,他的回复倒使我心里猛喜:“别人暂时还没排号,收过这家的玉黍,就给你收,一个小时后准时到你地里。你把你家地块的具体位置和我说清楚,就等着吧!”

  
回来后加快马力和叔叔干活儿,拾拣,装袋,搬运,忙得气喘吁吁。他倒劝我,不要慌,活能干个啥样算啥样,先紧着“稠的”捞,“稀的”再说。反正我在这里,就是“遛玉米大军”来,我也给你看着门,你不用怕。

一个小时过去了,玉米收获机并没有准时到来。叔叔又催我,你去看看怎么回事?
   
见到司机后,他笑得比开始还动人。这不,紧挨的地邻也要收,硬不让走,也费不了多长时间,收完这家就去你家,你就等着,等着吧!四十分钟,四十分钟后,一准到你地!
   
我虽然着急,也能理解,一个玉米收获机既然来到一个地方,只要有户家收获,它不会再跑无谓的路。时间就是金钱。这一方地块没户家收获了,他才会掉头到下一方地块,开始按那里的排号顺序走。

  
走回地里,和叔叔汇报情况,又拿出手机看了看时间——11:32。四十分钟后,那已是中午了。我这才想起,只忙着干活儿,这么长时间,连水也不曾给叔叔喝,我忙拿出仅有的两瓶矿泉水,向叔叔歉意地笑笑,我就知道让你干活,连吃饭喝水都忘记啦,要不这样吧,我回家做饭,给你送来。
   
叔叔一摆手,来不及啦!忙时候,迟个时辰不碍事,饿不坏,以收获玉黍为重。
   
十二点,我再次去跟踪情况,玉米收获机竟又行驶在另一户玉米田地中央。地块的主人——一个瘦高的老头儿忙笑着对我解释,用不了多长时间,半个钟头,半个钟头!
   
我一刻也不愿等待,回到叔叔身旁斩钉截铁地说,我回家做饭。你在这儿候着!车子来了让他先干着,不能饿肚子!                                

我心底明镜,我们这玉米收获起来要将尽两个小时,即使现在机子过来,收获完也到下午两点钟了。
 

  
我开上车就到家忙活简单的午饭了。
    
饺子还正在锅里煮着,手机就响起来,是叔叔的声音,快来快来!车子已经快收满了!我答应一声,心慌不已的自己对自己说,镇定,镇定,那农用三轮车装满棒子,让他等会儿,把饭做好再说其它,事情是要一件件有条理做好,啥事也没吃饭重要,尤其是叔叔这个客人。
   
提着饭盒,拿着家里仅剩的十来颗苹果走到地头,送向叔叔跟前时,他不慌吃饭,只说,这车玉米收得太满,一上路怕会洒到路上,你领司机进家,还是坐到车子的玉米堆上看着点好。
   
坐上装满棒子的玉米车,回头望叔叔,他一张略显疲惫的脸上满是皱纹,因汗水湿透的头发贴在额前,那件来时干干净净灰白的防晒衣早已污点斑斑。他打开饭盒,拿起筷子夹起一个饺子……
   

 
我眼睛一阵酸涩,这是我家的客人,我的亲叔叔。不曾打电话,不曾到家寻求帮助,每年都要主动来家问候我田地的农活儿进展如何。只有他最清楚我孤身作战的艰难。在以经济为主,人人忙碌得不见面的今天,拿烟拿酒拿水果也找不到人的今天,这份情如沙漠中的金子一样宝贵。多少次在家中在饭店,有烟有茶,有酒有肉,我招待过无数的客人。可今日在这尘土飞扬的玉米田地头,一份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饭食就打发了客人。
   
剥去岁月的风沙,查询客人的内涵。我顿然领悟,叔叔才是我尊贵的客人,是足可以让我将真心全部给予的客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