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阳系的舞蹈室:柯伊伯带

 wenxuefeng360 2020-09-27

其实冥王星并不寂寞,柯伊伯带就是冥王星的家,家族成员还包括了矮行星,小一点的岩块和冰块。

太阳系的舞蹈室:柯伊伯带

我相信你一定知道冥王星,它装扮好自己,让我们几十年来一直相信它是太阳系大行星家族的一员,直到科学家重新给“行星”一词下了更完美精确的定义,人们才把它从“大行星”名单上除名。

但是你知道吗?冥王星其实才不孤单呢!

太阳系的舞蹈室:柯伊伯带

说它不孤单,是指它有大约100000个伙伴,一起运行在寒冷又遥远的太阳系荒蛮之地的轨道上。

那个寒冷又遥远的荒蛮之地,就是“柯伊伯带”,是以荷兰天文学家杰拉德·柯伊伯的字命名的。杰拉德·柯伊伯是20世纪中期少数几位假设太阳系在过了海王星外的区域绝对不是空无一物的天文学家之一。他认为这块区域仅在过去是空无一物的,到了现代(主要指过去的十亿年)已经被清除了。由于一些只有天文学家才知道的古怪的原因,它的名字就这么被定下来了。

太阳系的舞蹈室:柯伊伯带

柯伊伯带

柯伊伯带有点类似于行星带,宽度和厚度都是行星带的2倍,天体数量也是行星带的2倍,其中最有名的成员就是矮行星冥王星。它被探测到有大约10万个天体。

柯伊伯带起于海王星运行轨道的边缘,即30AU到约50AU,具体要是去问天文学家,就能得到精确的范围。对于那些不太了解这些蹦出来的天文术语的读者,“AU”是“天文单位”的缩写,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所以30AU就是30 倍的地日距离。

除了说这里是冥王星的家园,柯伊伯带内还有另外两个矮行星成员:妊神星和鸟神星,以及成千上万的小冰块和岩块。然而众所周知,那里还有更多天体由于a.太小以及b.太远而无法被我们观测到。因此,我们推测那里至少有十万个“柯伊伯带天体”或“柯伯体”如果你觉得这么叫更有意思也可以。你要是想彻底表现的一无所知,柯伊伯带天体的主要天体的数量叫做“QB1-O’s”或者,我发誓我不是在乱说,“柯伊伯带天体(cubewanos)”。

太阳系的舞蹈室:柯伊伯带

总之,柯伊伯带类似于小行星带,只是更大,更冷。

图片

马克·加利克 科学图片图书馆

天文学家们在经过大量数学和计算机运算后推测,柯伊伯带很早就形成了,和大行星的形成时期差不多前后脚。那时,几个大家伙(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彼此还离得很近,被一群类小行星包围着。

它们形成之后,受微小重力的影响,木星和土星移动到了离太阳更近的地方,而天王星和海王星则被越推越远。你可能也想到了,当大家伙们四散而开,破坏也随之而来了。

太阳系的舞蹈室:柯伊伯带

当天王星和海王星被推离太阳的怀抱后,它们的重力可能使一些类行星被彻底射出太阳系,开启了独自漫游星际的命运。但是有一些留了下来,追随着大行星一起向外迁移。在太阳系的最外缘,它们终于找到了运行稳定的归宿,勉勉强强能够让它们还留在太阳系里。如今,它们各自在轨道上安静地运行着,回忆那欢快而活泼的过去。

太阳系的舞蹈室:柯伊伯带

保罗 M. 萨特是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位天体物理学家,是“问问太空人和太空电台”的主持人,以及《你在宇宙中的位置》一书的作者。

相关知识

柯伊伯带(英语:Kuiper belt),又称作伦纳德-柯伊伯带,另译柯伊伯带古柏带,是位于太阳系的海王星轨道(距离太阳约30天文单位)外侧,在黄道面附近的天体密集圆盘状区域[1]。柯伊伯带的假说最先由美国天文学家弗雷德里克·伦纳德提出,十几年后杰拉德·柯伊伯证实了该观点。柯伊伯带类似于小行星带,但范围大得多,它比小行星带宽20倍且重20至200倍[2][3]。如同主小行星带,它主要包含小天体或太阳系形成的遗迹。虽然大多数小行星主要是岩石和金属构成的,但大部分柯伊伯带天体在很大程度上由冷冻的挥发成分(称为“冰”),如甲烷、氨和水组成。柯伊伯带至少有三颗矮行星:冥王星、妊神星和鸟神星。一些太阳系中的卫星,如海王星的海卫一和土星的土卫九,也被认为起源于该区域[4][5]。

作者: Paul M. Sutter

FY: ISHUCA·柳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