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自圆,中年心渐淡 在俗世里忙碌,有时就忘了时间。倒是窗前人行道上的那棵棵栾树,比头上的白发,更能提醒我时光流转,月到中秋。 季节分外神奇,秋天一到,虽然天儿还是那么热,但阳光没有了刺眼的白,涂上一层金色的光晕。栾树好像应和着秋天,树木顶端开出簇簇金黄的碎花,因这碎花的装扮,钢筋水泥的建筑显得温情,灰扑扑的街道也变得养眼。进厨房忙碌,总要在窗前遥望片刻。不管心情多么灰暗,俗世多么繁琐,栾树那一片片金黄,总能瞬间妥帖抚慰你的心灵。 月到中秋自然圆,人到中年万事淡。孩提时代,喜欢就热烈追求,要不到就哭闹不休。青葱岁月,夺目的灯光,震耳的音响,爱就惊天动地,不爱就人去楼空。大起大落,如过山车的翻转,恰如这一段时光,豪情奔放!人到中年,在时光的捶打中,学会了含蓄、忍让、内敛。明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知道缘去缘散,顺其自然;懂得发乎情止于礼,随心所欲不逾矩;喜欢一个人,可以淡淡地放在心底。 人到中年,越来越喜欢菜市场。卖菜的人有一种热情的朴素,犹如菜摊上的黄瓜、茄子,虽然水灵灵的招人喜欢,但绝不会混同颜色,绝不会把别人的外衣拿来自己披上。倘若是附近乡下的大娘,蹬着三轮车,朴素中有一种局促。新出土的萝卜,支楞着绿叶的小白菜,还有润着秋露的扁豆角,它们一个个从秋天的田野走来,又将走上千家万户中秋的餐桌。茄子是紫的,南瓜有黄有绿,土豆浑圆的身子,裹着些许新鲜的泥土,让人回想记忆中的田野。一转念,哑然失笑,因为在这阵阵的秋风中,又开始期望牛肉炖土豆的温暖。 你站在菜摊前徘徊,不知买些什么去祭拜月到中秋的圆满,或者招待久未谋面的朋友。那青翠欲滴的茴香苗,那青枝绿叶的芹菜,还有那在秋风中重返鲜嫩的韭菜,无不在展示自己的美妙。包顿饺子吧!古老的美食,朴素的愿望,最能表达真挚的情感,连同天上圆圆的月,把节气与节日,烙印在每一个游子的心间。 中秋的晚上,仰望深蓝的夜空,竟然有白云层峦叠嶂!月亮看似柔弱,但却不畏险阻,在云间穿梭,将云也映衬得异常耀眼。秋风爽朗地刮过,和夜色融为一体的绿叶,哗啦啦鼓起掌,驱赶着长夜的寂寞。天上的云,随风流转,月也时隐时现。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十五的夜晚,红枣、石榴,坚果、月饼,诚心诚意地祭拜月亮,祝愿家人安好!十六的日子,回家看望爹娘,汽车疾驰在田野,玉米金黄,豆荚饱满,到处是丰收的景象,许多人俯身劳作,从他们身上,我仿若看到父母辛苦的身影。娘累憔悴了,却笑容满脸;爹疲劳了,但风尘仆仆中自有丰收的喜悦。于是,心中暗暗自责,恨不得马上赶到田野,帮爹娘一把。十五也好,十六也罢,只要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都是月满中天的希冀,都有一颗恬淡闲适的心。 城市的夜空,华灯初上。栾树的果实,如同悬挂的彩色的灯盏,即使月光明朗,也掩盖不住栾树节日的盛装。朋友圈内,曾有人断断续续记录栾树的风采:散落一地的黄花,让鹅卵石小径写满诗情;挂满枝头的果实,如同天边云霞那么灿烂。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美丽,但我明白,彼此的心中,都有月到中秋的风景和人到中年的心境。 眺望中秋的月,心生无限遐想。人到中年,知其不可而安之若命;月到中秋,知其可能而大放异彩。站在北方的田野,想你在南方街头徘徊的模样。或是在一扇小窗前,明月高悬,方桌小灯,茶点几碟,薄酒一杯,或者香茗一盏,不需要烛光,月色溶溶,诗意无限。把酒敬月,遥祝各自安好;抿一口茶,品人间淡味清欢。酒是酒的醇香,茶是茶的清淡,人到中年,活得越来越洒脱自然。 月到中秋,是圆满,是丰收,是希望。人到中年,是家里的主心骨,是单位的骨干,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既要是好儿孙,又要做好父母,还要当好公民。 儿时的月,是白玉盘,是瑶台镜;中年的月,是团圆意,是思乡情。 月到中秋,万物风流;人到中年,淡而清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