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与等待 退休了没事干,参加社区活动,每个星期五上午在建国门街道的活动中心,由人艺八十八岁的老艺术家义务地给我们上课。那儿离着北京站很近,活动完了就骑个小黄车到北京站坐公交车回家。 李老师这周教学训练的内容是“寻找或等待”。 该我了,表演了《找钥匙》,刚刚三十秒,李老师伸出了一只手,手的形状是把枪,就是食指向前大拇指翘起来。如果食指没伸出来就好了,那是“好”或是真棒,可是李老师嘴里还发出了“啪”的声音,这是枪毙了,现场执行。老师说:太假,回家想。 下课了,我沮丧地骑着小黄车奔北京站。车的前筐里搁着我心爱的水壶,一把不锈钢的保温壶。骑着车,想着被枪毙的样子——寻找,等待,假,表演的太假。北京站很近,一会儿就到了。 刚放好车,一位穿着工装、戴着安全帽的人向我打听路,很详细地告诉他,还怕他找不到,就带着他走到了路口。回来时正好公交车来了,排队的功夫又有人问快慢车的事,因为路线不一样,一边说一边上了车。 车开了,想喝水,可是水壶找不到了,趴在地上从前座一直找到后座,也没有。保安员说:你上来时候没看见你拿着水壶。 坏了!落在小黄车的前筐里了,车好像也没锁上呢。 这趟公交车站长,一站过去就到了国贸桥。赶紧,下来,跑到对面等着坐回去,找壶。进二环路的车已经开始堵了,我等,等,等待着。不知怎的,就想起了李老师留的作业,寻找和等待。 一个小时以后,我焦急地在北京站东街下了车,急匆匆地向着我停小黄车的地儿跑。心里想着,寻找,这还用表演吗?肯定真实。远远看去,小黄车在那儿等着我,水壶——我心爱的水壶也在。 我刚拿起了水壶,一个小伙子,戴着黄色的安全帽。咦,怎么这么眼熟,这不是刚才向我打听路的人吗?他说: “您可回来了,水壶是您的吧?我回来看见这车和车里的水壶,觉得是您的。这车您还骑吗?” 我说不不骑了,他就推起了这辆沒锁住的、已经静静地等待了一个小时的共享单车,骑着慢慢地远去了,我都没来得及说谢谢,只是有点发呆。 这儿是北京站东,一个每分钟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急匆匆的行人的地儿。没锁住的小黄车,谁都可以骑走的小黄车,只是车筐里有一个等待着主人寻找的水壶,就静静地等待了主人一个小时,而没有任何人骑走它。 作者:四蹄生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