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常人凡事(9): 参加学习班被紧急召回 受命查原因实责任重大 1981年8月,我到542厂参加一年一度的军工系统理化人员学习班,住在离苍岩山不远的山沟里,远离了市区的喧嚣,却也没避开暑热的烦恼。听了没几天课,就接到学习班老师的通知:“你们厂叫你马上回去。” 我问:“什么事?” “电话里没说。” 古人讲,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可我既不是将,也没有君。只有听到军令,立马返回厂。 好在二个工厂离得不远,当天搭车就回到工厂了。 向科长报到,听候分咐:原来是,本月初,邓小平在张家口举行一场大型军事演习,演习中,战车方阵有一台车出故障开不动了,这是丢面子的大事。情况由现场指挥首长一路追查,是我厂大修的车。电话从总部直接打到厂办,领导级别越高,态度越和蔼,也好说话,那些办具体事务的参谋、干事们传达起命令来口气就严厉了,能吓死你: “你们厂是怎么搞的?这还只是演习,就出这么大乱子,这要真打起仗来,刚出窝就趴那儿了,打不了敌人,只能挨打!查!严查!查到底!” 军品,真不能马虎,工件没大小,都得合格才行。那都是战士的矛和盾,好的矛、盾可以保己杀敌,废的、次的矛、盾不仅杀不了敌人还可能要了自己的命。 这故障是出在战车上,趴窝动不了,车里的战士还能撤出来。那要是故障出在天上飞着的飞机和海上游着的军舰上呢?发动机不转了?损失的可就不仅是设备了! 军工军工,我们虽是工,也是军。军人在战场进攻防守的保障都在军工厂里,也在军工人手里。 科长介绍情况,是发动机冷却风扇的连接轴坏了,导致风扇停转,发动机无法降温,驾驶员就不敢继续开了,再开发动机非烧坏不可。已经初步查明这批已装备到车上的连接轴齿轮部位发现大量裂纹,库存的已全部报废,已装车发往部队的由十几个检验员带着备件去各部队更换去了。 交给我的任务是:马上查明这批产品报废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杜绝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我接到任务,回到实验室,先找来图纸,查明工件选用的材料是中碳低合金钢,与40铬相近。工序为:下料→锻造燉粗二端→滚齿→淬火+回火→精整→入库。材料常见,工艺也不复杂,怎么会出现成批的废品呢? 现在离开工厂这么多年了,说心里话,这么大的质量事故,当时我有自私的想法,想找原材料的毛病,替车间推脱责任,减少些压力。 从原材料查起,钢是重庆特钢厂产专供的,取了几个批次的料头制样,检验:化学成分合格,机械性能合格,废品形成与钢厂无关。 再查锻造工艺,锻造工艺也是执行了几十年的老工艺,跟老锻造安工和同学姜工讨论,也只能涉及实际工作时执行工艺不严紧、不彻底的毛病。 老工艺规定:锻件成形前要求先进行三次敦粗拔长的预备锻打,就跟蒸馒头时揉面一个道理,揉得越彻底,蒸出来的馒头越劲道越好吃。锻件经过几次反复锻打后,钢中的夹杂物分布就均匀了,性能的各向异性就会降低,工件在使用中受力就均匀,寿命就长。现行工艺执行时,只加热敦粗二端,模锻到齿部尺寸要求,这是不完善的。 滚齿工序也没发现什么问题。 那就只有侧重查热处理车间的淬火+回火工序了。 只看图纸上标的工艺参数,是看不出什么问题来的,到现场询问了工人师傅,仔细观察了设备使用状况,检测淬火冷却液,在废品件上取样做金相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精确分析,我还跑到市区有电子显微镜的单位,对故障件断口面进行了电子显微镜扫描分析。这次借用电镜,教训深刻,记忆犹新,期间还闹出了个笑话。 几个本厂的工农兵同学,想随我一起去看电子显微镜,开开眼界,长长见识。我想这是好事,就带他们去了。有个同学对电镜不熟悉,就问人家操作的老师,这电子显微镜中的电子枪是怎么发射电子的?我用胳膊肘捅他一下,意思是别瞎说,没想到那老师挺风趣幽默,说:“没关系,不懂就问是好习惯,我邻居家的小孩,初中毕业就出国了,外语不过关,不怕,胆大,连比划带蒙的,现在都当翻译了。” 我去前少做一道工序,没对裂纹处断面进行清理,扫描拍出的高倍放大照片看到的全是氧化物,那操作老师是搞医的,说直管拍,不管分析,我拿拍的照片去找专业老师请教,老师也没看出什么来,说这不是断口吧?根本没得到断口真实形态。真惭愧! 我们科长真不错,没批评我,还鼓励我:“没关系,只当花钱交学费了,这次没搞好,下次肯定就搞好了。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科长的鼓励使我铭记在心,受益终身。 综合了所有检测数据,认定是由于高频淬火加热后冷却液配制浓度太高,冷却速度太大,导致产生淬火裂纹,造成的批量报废。 从这次质量事故来看,不论生产什么产品,必须选好合适的材料,制定好正确的加工工艺,准备好为执行工艺配套的设备,最重要的还是要认真执行工艺,有一批优秀的操作工人和道道把关的检验人员。 人的因素第一!真没错!(待续) 作者:果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