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人为本”莫走极端

 四地闲夫 2020-09-27

以人为本已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理念。学校管理以人为本有利于建立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这种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理念深受广大师生欢迎。但从实践来看,有些学校管理者却误读了这一理念,“以人为本”走向了极端。

案例1:砍树风波

某校,在建校初期栽了很多杨树,操场周围,教室前后,到处都是。杨树,似乎成了这所学校的代表。但随着杨树越来越高,树龄越来越大,却出现了许多问题。每逢雷雨季节,经常遭受雷电袭击。一次一根很粗的树枝被风折断,把教室的房顶砸了一个很大的洞,幸好是在晚上,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因于教室前后的树木长得过于茂盛,教室里光线昏暗,为了照明,学校每一年都要付出很多的电费。新来的校长根据安全部门的建议,决定把教室周围的杨树砍掉,重新进行绿化。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老教师的反对。这些树都是这些老教师亲手栽下的,他们对杨树充满了感情。当施工人员把车开到学校时,他们全都静坐在路上,校长怎么做思想工作,都没有说服,最终只好尊重这些老教师的意见,没有砍树。事后,这些老教师说校长以人为本,尊重大家的意见。可是校长每天都皱着眉头,时刻注意着天气的变化,学校仍然每月要付出大笔的电费。

民主管理,尊重教师的意见固然重要,但作为校长,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对于影响学校发展、影响学生健康的事情,要毫不犹豫地予以改正。杨树毕竟不是什么珍稀的树种,它的作用主要还是经济价值,到了应该更换的时间就需要进行更换。真正的以人为本应该是为了人的发展,而不是按人一时的意愿为本。如果因为树而影响了人的健康与安全,那就适得其反了。

案例2:如此考勤

一所学校,学习了外地的管理经验,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对教师不再考勤。有课就上,没有课的时候,可以在办公室里备课,可以在家备课,当然也可以待在家里,甚至可以上街买菜。这些学校领导解释,反正家务事必须要干,做好家务教师自然有精力干好工作。后来,学校有事联系老师都很难,学生出了问题找老师解决都找不到。有的教师似乎更知道合理运用时间,让教导处的同志把课调到了一起,上完课后就溜之大吉,搞开了第二职业。

把以人为本定位在完全按照教师的想法去办,教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种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应该说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让老师有比较自由的时间去支配。但是,教育工作毕竟不是工厂做工,只要操作机器的那段时间在岗就可以。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不可能按部就班地完全按教师的设计去发展。教育不能出次品,这就要求教师专业化水平非常高,需要精心地工作和不断地学习。上好课是重要的,教师的主要阵地是课堂,但教师更应该花大量的时间为了课堂教学去准备,并及时处理学生的问题。因此,用考勤制度来约束一定的工作时间还是非常必要的。至于为了方便自己,把课调到一起上大课,这是违反教育规律的。教育实践证明,越是方便于教师的,越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如此,教育管理也是这样。

案例3:尴尬的处罚

我的一位好友,为人忠厚,温文尔雅。当上校长后,为了能把工作做好,他经常和老师座谈,干工作以身示范,学校的许多事情充分地尊重每一名教职工的意见。学校经过反复征求大家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评估方案,有一些评估还具有处罚性质。其中一条是:上班时间在办公室玩电脑游戏,一经发现,予以200元的罚款。开始,这条制度的确起到了威慑作用,谁也不愿因为玩游戏被罚款200元。一次检查人员发现了两名教师违反了规定,学校当时也宣布罚款处理,可这两名教师并没有交纳罚款。别人问及其事,校长说这两位教师也挺可怜的,一家老小不容易的。从此,教师办公更为松散,学校再制定什么制度出台什么措施,效果始终不好,学校管理一度陷入了混乱状态。

以人为本应该建立在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的基础上,以提高工作的效益、完成教育目标为前提。但作为学校管理来说,根据个人好恶或所谓的“同情心”来放松执行的力度,过分地强调以人为本,对于一些刚性的措施不去执行,就会使这种好的思想成为懒惰的“温床”,管理就会走向了一个极端。

透过以上案例,我们对以人为本有了一些更深刻的理解。立足于人的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拘泥于某些人一时的自由和感受是错误的,必然会影响到大多数师生的长远利益。作为一校之长,不仅要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还要明确我们办学是为了什么,校长应该怎么做才能履行好职责。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就是要讲究规范与原则。这是校长应该履行的职责,否则就是一种失职,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会给教育带来不可弥补的后果。

——此文已在杂志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