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往天堂的路上(六)

 简心素文 2020-09-27

编者按:

有个词叫伉俪情深!这组文章,是胸中沟壑代妻言志的文字。字字深情,行行含泪!对爱人、对儿女、对家人、对朋友、对生命、对生活的那种挚爱至情,深入骨髓,并延展成无限的大爱,温暖人间。面对时日不多的相守时光,他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珍惜,珍藏。此文只可读一遍,已是百转千回伤……

去往天堂的路上(六)

《道德观察》《今日说法》《传奇故事》《真情》是我喜欢的电视栏目,其中的许多故事,常使我动容。人间百态,真善恶丑,让人感慨,让人抚掌顿足。

早在2005年乳腺癌未转移前,我就萌生了捐献眼角膜的想法,也曾经和他提起过,他不置可否,或许他认为那是遥远的事。2007年的某天晚上,我和他在电视上看到了深圳眼科医院的姚晓明博士,在他七十多岁的老母亲故去后,他按着母亲生前愿望,亲自主刀摘除眼球,捐献于社会,这种义举,我和他被深深地打动了。第二天,我就上网查询捐献的事宜,甚至想给姚晓明博士打电话问询,像我这样的癌症病人眼角移植是否允许,换言之,癌症病人的角膜是否对健康人有用。

在今年的2月26日,我联系到了河北红十字会邢台市眼科医院、河北省眼病治疗中心的鲁女士,她给了我详尽的答复,并应我的要求寄来了眼角膜捐献志愿书。对此,他和儿子表示支持,儿子说:妈!以后我也要捐献的。鲁女士还捧着鲜花,专程从邢台来家看望了我。

随着病情的加重,我又有了捐献遗体的想法。

2003年秋,一向身体健康的父亲,突然感到身体不适,我领他到医院一检查,竟是肺癌晚期。我不敢告诉他实情,在此后的日子里,一个患乳腺癌的女儿,陪着身患肺癌的父亲,走上求医问药的路。父亲也是在省四院做了肺肿瘤切除手术,术后四百三十一天,即2004年12月30日,63岁的父亲在极度痛苦中走了……

我在四院化疗的日日夜夜里,亲眼目睹了许多患者,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嗷嗷待哺的婴儿,被癌魔折磨得生不如死,以至夺去了生命。而医学界至今也没有根治这种顽疾的良方,我想,何不将自己的遗体捐献出去作医学研究用,何况人死如灯灭,空留一个躯壳、一丘黄土,有什么意义!

2008年3月4日,我电话联系了河北省红十字会石家庄遗体志愿捐献工作站的冉先生,并在儿子的女朋友的陪同下,专程拜访了这个和蔼可亲的长者。他的办公室的墙上写着:“最后的离去和最初的诞生都是人生的必然,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都是光照人间。”看到这句话,我知道,我来这里是来对了!

我拿到遗体捐献书并悄悄填写完后,和他做了一次长谈。因为捐献书没有配偶和子女的签字,即便我自己决定了,在我走后,能否满足我愿望,我哪能知道呢!

他不同意,儿子不同意,他的家族不同意。

母亲不答应,弟弟不答应,叔婶姑妈不答应。

我告诉他和儿子,如果你们不同意我的决定,我就去跳海,让你们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我知道,父子俩是能否捐献成功的关键。

最先同意我的决定的,是我的二弟和他的三哥。我安排他们分别做两个家族的工作,一个月后,尽管早在3月6日就逼他父子俩在书上签了字,最终同意捐献遗体是在4月6日的晚上。在我的床前,当着二弟和四叔的面,父子俩分别按下了他们的手印。4月8日,儿子亲自把我的遗体捐献志愿书送到石家庄遗体捐献者工作站……

我深知,让亲人们做出这样的决定实在太残忍了,我也曾流着泪发短信给他:“残忍归残忍,你就满足我的愿望吧……请原谅!”至今,他还保留着那条短信。我十份愧疚,请亲人们原谅我吧!我爱你们!!

我去天堂后,在石家庄新华医学院的院里,亲人可在那里认领一棵松树。想我的时候,就去看看那棵树,那棵树就是我,就是我在看这个世界,接受捐献我角膜的他(她)也在替我看这个世界……

2008-04-24 

作者:胸中沟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