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缘

 简心素文 2020-09-27

戏缘

我不是戏迷。

但我也算喜欢戏曲,小时侯喜欢现代戏里的英雄人物,经常看父亲他们的宣传队排演,人没多高唱段学会了好多,京剧梆子评剧丝弦都有。十来岁时还上过一次几个村大汇演的舞台,唱的是《红灯记》“在粥棚”一段。台上电石灯明亮亮照着,台下是本村乃至外村赶来的黑压压观众,那时不知道什么叫紧张,只知道选我是因我唱得好,而那台汇演我是唯一一个小孩子。

从那个狂热纯朴年代走过来,又有了传统戏,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扮装极美,唱腔也更加优美婉转。古老的传说和善恶观被一幕幕演绎,娱乐了我和同样爱戏人们的时间。

父母却是真正的戏迷,一生对戏痴爱不减,一说到戏就来精神,电视里看,三里五乡庙会也轮转着看。父亲用自行车载着母亲,中午在台下吃饸饹,日暮乃还,每次都收获极大的满足。母亲爱戏但没文化,有一次和邻家大娘看戏,是豫剧《秦雪梅吊孝》,同样没文化的大娘问爱戏的母亲,秦雪梅唱词里的“未婚妻”是什么?母亲便一本正经解释:“‘为婚’就是已婚,像我们这样结了婚的妻子就是‘为婚妻’。”大娘报以恍然大悟,我们家则笑了好几年。

父亲有些文化,更重要对乐音敏感,半求师半摸索学会了胡琴锣鼓。后来宣传队添了把笙,父亲着魔一样练,睡到半夜突然坐起来拥着被窝就吹,挨了吓醒的母亲一顿好骂。酷爱加勤奋,让父亲成了方圆一带有名的操琴手。据说,不是爷爷去闹,一个文工团就把父亲招走了。宣传队散了以后,父亲进了县里的工厂,差不多也是因为文艺才能。

进工厂就和在村里不一样了,有工资,有相对正规的文艺活动。还有,就是偶尔能得到县礼堂的戏票,晚上的,能搞到两张,父亲就带着我去。

记得第一次看的是《唐知县审诰命》,一个县剧团演的,没文化的母亲把“唐知县”说成“上之下”惹出一家笑声。那场戏,我看得很专注,膀大腰粗的衙内,凤冠霞帔的诰命,机智搞笑不畏强权的唐成,让我亲身感受了传统戏舞台的魅力。

后来又看过《花木兰》《扈家庄》,刀马生旦英姿勃勃,尤其场次间隙穿插的一些小武生功夫展示令人叫绝。龙套小演员精神饱满,比赛般地尽兴筋斗连翻,掀起掌声热浪,让人眼花让人惊叹。市京剧院的《望江亭》,不光演员扮相俊美唱念做舞俱佳,举手投足优雅含蓄仪态万方,更令我在“只说是杨衙内又来搅乱”的经典唱腔里如醉如痴。小配角也是生动到位一丝不苟,舞台布景极真极美,诗情画意,中秋江上水光柳色,亭台栏杆,天空疏星点点,宝石一样,却惊异出现一弯钩月,后来灯光师可能发现有谬,月牙便不见了。

最高档次的戏是中国京剧院的《沉海记》,主演是刘秀荣张春孝,这在电影上迷倒了亿万观众的名家真实站在舞台上,极具品位的行腔吐字水袖飘转,伴有高水平乐师联袂合璧。演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剧情发展,人性各见,爱恨情仇牵着全场观众的心。当善恶有报大幕落下,全场起立掌声经久不息,刘秀荣张春孝夫妻及刘长生携琴师用传统礼节谢幕,艺术家的优雅之范平易之风深深打动了我和观众们。

那些个演出,都是父亲自行车带我去看。每一次,满怀期待坐在座位上,被灯光照着的深红舞台幕布便用无穷的魔力抓着我;铃声响起,大幕在激动人心的锣鼓笙箫里缓缓打开,美好夜晚的序幕也随着缓缓打开。回来时没有赶时间的匆忙就悠闲多了,时间九点多,夜色星光野风土路,树影绰绰果香袅袅,回味着剧情,享受着父爱,贫穷中却也有千金不换。

时光荏苒,四十余年,父母已在地下长眠。尽管不信神灵,我也但愿他们有另一个世界,能相依相伴再有戏看。我保藏起父亲的手写曲谱和二胡,在一个个寂静的夜和清晨,去记忆深处寻访温暖点滴,来释一下永不磨灭的思念。戏之缘,也是亲情篇,亲情是生命中的永恒,我也将让慈爱让这棵树,足高足茂,荫满于现有的亲人之间。

作者:一蓑烟雨

◆一蓑烟雨岁深处,一本厚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