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到魏沟村

 简心素文 2020-09-27

春到魏沟村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宅家一月有余,憋屈、无聊、寂寞、空虚各种无奈无以言表。多想趁着这大好春光外出踏青,呼吸呼吸清新空气,释放一下困惑的自我。但往哪里去呢?远处去肯定是不可能的,忽然想起过去曾拜读过的彭忠彦老师的大作《神韵魏沟》。彭老师笔下的魏沟,古朴,典雅,恬静,充满神秘感,令人神往,应该是个不同凡响的好去处。

一个晴空万里、风和日丽的日子,与好友结伴而行。汽车喘着粗气,怒吼着穿过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爬上了巍峨的紫云山顶。啊!一览众山小呀!紫云湖像一块绿色的翡翠镶嵌在谷底,远处,一马平川,村庄、树木、田野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一条新修的柏油路顺着山势盘旋而下,公路尽头即是魏沟。

魏沟的奇特在山。

村落位于群山环绕之中,站在村中环顾四周,群峰相连,山顶需仰视才见。整个村庄如被封闭的世外桃源,幽静而神秘。

这些山峰,千姿百态。有的如一尊尊罗汉,紧紧相连;有的山半腰岩石裸露,蜿蜒起伏,远远望去若腾空飞舞的巨龙,威武壮观。不少山腰间,林木稀疏,但却有一棵棵鲜花盛开的桃树、梨树,这里一株,那里一片,点缀其间。石堰里,菜花儿黄澄澄,麦苗在返青,青黄交错。诸如此类,更如一幅幅奇妙的山水画倒挂眼前。我们来村之时,正遇到憨厚朴实的村支书带着树苗,组织一百多村民上山植树。由此可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理念,正在一步步深入人心。

魏沟的奇特在树。

在魏沟转悠,或道路旁边,或房前屋后,或沟壑山涧,随处可见那些被市林业部门挂上标签的参天古树。它们种类繁多,什么国槐、橿子栎、皂荚树等,不一而足。据了解,具有200年以上树龄的全村就有300余棵,1000余年树龄的也有50余棵。如此种类繁多而又集中于一村的古树群体,实属罕见。这些树木,有的树干需几个人合抱,才能围拢;有的挺拔伟岸,直插云天;还有的树心空腐,形成树洞,靠表皮支撑生命。

所有这些古树,都古老苍劲,树皮开裂,上下布满青苔,记录着岁月的沧桑。不少丫枝五股六杈的,或扭曲向上,或平铺延伸,呈虬枝盘曲之状,无不显示出苍劲的风骨。

更值得一提的,是村东边这颗标有500年树龄的橿子栎树了。几经岁月的洗礼,它似乎已经无法自立于古树之林了。为保护古物,细心的魏沟人用水泥石块从树根到树杈护砌成三级宝塔之状,将树干牢牢固定在“宝塔”中心。人们沿石阶拾级而上,可直达树杈部位,一览古树风采。丫枝上那稀疏的枝条,迎着和煦的春风和三月的暖阳,已经嫩芽萌发,微微呈现淡青色,彰显着它旺盛的生命力。

真是“古树春风入,阳和力太迟。莫言生意尽,更引万年枝”呀!

魏沟的奇特在房舍。

魏沟有8个村名组,多个自然村。村民房舍全是依山势而建,要么山脚下,要么沟壑旁,这里一所,那里一处。这里很难看到山外边的“洋灰匣”房子,大都是上世纪遗留下来的老式瓦房和石窑、土窑之类的建筑。

大概是靠山吃山的缘故吧,魏沟山多石头多,村民生活用品大都与石头有关。村中废弃的石磨、石碾、石头牛槽到处可见,建筑也多用石头,各家各户的房屋墙壁包括院落围墙全用石块砌成。他们用石料砌墙不像山外工匠用砖砌墙,讲究线条水平,错茬咬口,而是根据石块大小形状不同,依势而砌,窝对翹,翹对窝,砌出的石墙一墨一线,楞条分明。墙壁整齐得如刀切一般,大小石块整齐划一,绝不会有一块凸凹不平的,整面墙壁就像一个个不规则的平面图形组合而成,似乎就是一幅幅艺术珍品,结实耐用又艺术美观。有的房屋还会在山墙上方留一楼画门,用于通气透光,提高使用质量。

村西依山临河的三孔石窑,最具特色。每孔窑高度大概有10米有余,跨度也不下8米 整个窑洞从墙壁到拱顶全部是用清一色的青石方锭砌成,缝中不见任何泥、灰之类的粘合物,给人一种干净清新之感,这使我不能不想起河北赵县洨河上的赵州桥来。窑前的石柱上更有石梯盘旋而上可蹬窑顶,这些石梯则是工匠们建造时一块一块嵌进去的石板。石窑石柱,都使你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建筑工艺,真乃别具匠心,巧夺天工啊!

魏沟的奇特在山,在树,在房舍。它犹如汝州东北部一颗璀璨的明珠,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其神秘的面纱也逐渐被人们揭开。也难怪,不少画家、美院以此为写生基地,络绎不绝前来写生作画。

2020年3月20日。

作者:菊花红


◆菊花红:【简心诗苑】迎春——菊花红诗作五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