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书业绘画史论集》(一百零四)元画笔胜于墨,麓台救之

 昵称40044036 2020-09-27

元画笔胜于墨,麓台救之

“水晕墨章”之墨法,至南宋已告完备,且已笔墨合一,湿笔画法可谓应有尽有。至元人,乃发展笔法,用干笔皴擦,即笔可以见墨,此为画技上一大进步(亦由宋人画绢,元人画纸之故。明人兼用纸、绢,故兼用干、湿笔,清人专用纸,且渐用生纸,故干笔画法大盛)。然元人多只注重笔法,对墨法发展不足,故往往有“少气韵”(墨韵)之病。如子久正常画格,只用干笔皴擦,少加渲染:山樵常勾、皴后,不加擦染,即行设色,设色后或再用赭笔勾皴,全幅如火烧山,笔则佳矣,几于无墨可言。云林仿荆、关笔,亦有但用干笔勾皴,略用淡墨擦染即成画者。此皆墨韵不足。虽仲圭多用湿笔,亦有干皴淡染之作。甚至元代学郭熙诸家,亦笔胜于墨,缺乏墨气。故戴醇士云:“宋人重墨,元人重笔,画得元人,益雅益秀,然而气象微矣,吾思宋人。”此一见解,可谓相当正确!元人中且不论他人,即后世竟言“山峦浑厚,草木华滋”之黄子久,明人已有“少气韵”之评。恽道生题画云:“或曰:子久之画少气韵,不知气韵即在笔,不在墨也。”“子久本如富春、天池石壁、浮峦暖翠、春山聚秀等图,其笔多而墨不设……”山水画重墨,“笔多而墨不设”必当伤韵,恽氏所引或说“子久之画少气韵”是也。气韵固亦在笔,然不可无墨,此子久不及明季诸子之处。及三王麓台虽主干笔皴擦,未废水墨渲晕,所谓“厚而有神”,此麓台学子久所以有出蓝之美。麓台不但用水墨渲晕,且其干笔皴擦,擦多于皴,皴擦中墨韵跃出,再加水墨淡晕,焦墨破醒,配以苔点,真能墨分五色。麓台真迹无有不见墨法者,近人每以重滞之伪麓台画诋麓台,未为知言也!

清代 王原祁《画中有诗图轴》 纸本设色

纵:284厘米,横:7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 王原祁《神完气足图》 纸本水墨 

纵:137.2厘米,横:71.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南北宗与南北派

明人“南北宗”之论所以诞妄者,其一,不合画史真相,如王维、李思训之画,皆“细入毫芒"”,二家之作不易辨别。王维实李思训、吴道子间之当中作家,即近吴,又近李,乃以王维为“南宗”始祖,李思训为“北宗”始祖(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论画有时以王维为山水画宗祖,而以李思训为得王维之一体者,如云:“大都右丞以前作者,无所不工,独山水神情传写,犹隔一尘。自右丞始用皴法,用渲染法……右丞以后,作者各出意造,如王洽、李思训辈,或泼墨澜翻,或设色娟丽,顾蹊径已俱,模拟不难。此犹书家欧、虞、褚、薛各得右军之一体耳。”此较“南北宗”说尤荒谬:王维晚于李思训,乃谓李得王法。盖董氏本无定见,其“文人画”之说,亦与“南北宗”说不尽相同)。王维画在唐朝地位并不甚高,远不及李思训,亦不及张璪,乃谓王、李二家已在唐时分宗,而张璪传王法。荆、关、李、范与“董”、“巨”、二米,明系不同之画派,李唐、马、夏源出关、范,乃以荆、关、“董”、米等合为一“宗”;荆、关等既入“南宗”,马、夏等又入“北宗”。李、郭并称,郭学李法,乃以李成为“南宗”;郭熙为“北宗”。董源“水墨类王维,着色如李思训”,北宋时画家止以着色山水誉董源,谓“宛然有李思训风格”,《宣和画谱》云:“今考源所画,信然!”乃谓董为“王派”。此外,各家南北宗说互相矛盾,足见其为凿空杜撰。其二,“南北宗”说以禅宗教义附会画派,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全是唯心观点。其三,“南北宗”说之提出,非阐明画史,乃挟宗派成见,伪造画史以压抑敌派(浙派)者。然南北之不同画派固有之,为自然环境反映于画家心目中之结果;由于北方经济、文化发展在前,故北派先兴;南方经济、文化发展在后,故南派后立。荆、关、李、范、郭熙、李唐等皆北人,所画为北方山水,用笔方硬劲峭,为北派。李唐以北法南传,马、夏等受之,故马、夏等虽南人而属北派。明代浙派则师马、夏者。“董”、“巨”画格虽本与后世“南画”不同,然而画为江南山水,可谓南派先驱。二米学“董”、“巨”(?),专写江南云山,始建“南画”之体。江贯道师“董”、“巨”法,“南画”稍成熟。至元赵孟頫兼宗董、郭等人,高克恭专学米法,“南画”开始发展。元四家皆法“董”、“巨”,用笔主要圆柔虚灵,摹写江南真山,“南画”乃确立。明、清间董其昌、陈继儒,“四王、吴、恽”继之,“南画”乃臻极盛。李思训父子亦北人,作着色山水,为西北风景,其法传于五代之江南董源与西蜀李昇,北宋时北人王诜等亦宗其法,南北宋间赵伯驹、伯骕(亦本北人)及南宋刘松年更趋精工,至明吴人仇英集其大成,为此派之极。李思训一派可谓“北画”别支,其用笔特点亦为劲硬,细秀近南,刻划近北。明代沈、文、唐六如等,兼宗南、北法,偏于南派,可谓“南画”别支(唐氏稍偏北法,亦可划入北派),学元人常可乱真,大体言之,此派(吴门派)之画,超脱近南,刚劲近北。南北二体之分派,大略如此。

唐代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绢本青绿

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请翻转图片查看)

五代董源《潇湘图》绢本设色

纵:50厘米,横:141.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编辑 | 李   敏

排版 | 贺嘉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