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错论伐蜀(资治通鉴卷三之三)

 德昌馆 2020-09-27

  位于四川的巴、蜀两国互相攻击,都来向秦国求救。秦惠王想出兵讨伐蜀国,但又顾虑蜀道险峻难行,同时韩国也可能乘机进犯,故而犹豫不决,于是就召集大臣商议。

  司马错支持出兵伐蜀,张仪不同意,他说:“伐蜀不如伐韩。(不如伐韩。)”秦惠王说:“说说为什么不如伐韩。(请闻其说。)”

  张仪便说道:“亲近并和魏、楚保持友好关系,然后出兵黄河、伊水、洛水一带,攻取新城、宜阳,兵临二周王都,控制象征王权的九鼎和天下版图,挟持周天子并以天子的名义号令天下,各国就不敢不从,这是称王天下的大业。我听人说,要博取名声应该去朝堂,要赚取金钱应该去市集。现在的黄河、伊洛一带和周朝王室,正好比天下的朝廷和市集,而大王您不去那里争雄,反倒纠缠于远方的戎狄小族,这离帝王大业可是很遥远啊!(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翟,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听了张仪的论述后,反驳道: “你说的不对。我听说有这样的话:想要使国家富强必须先开拓疆土,想要使军队强大必须先让老百姓富庶,想要成就帝王大业必须先树立德望。这三个条件具备,帝王大业也就水到渠成了。(不然。臣闻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

  现在大王的国家地小民贫,所以我建议先从容易的事开始做起。蜀国是西南偏远之国,又是戎狄之族的首领,他们国内政治昏乱,如同夏桀、商纣一样;以秦国大军攻打蜀国,就好比狼入羊群一样容易。攻占它的土地可以扩大秦国疆域,夺取它的财富可以使百姓富庶,而军队不须有大的伤亡就可以使蜀国屈服。这样,吞并一个国家而天下各国却不会认为秦国强暴,获取广泛的利益而天下也不认为秦国贪婪,咱们可以一举两得、名利双收,更享有除暴安良的美誉。(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先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四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

  咱们若是攻打韩国、劫持周天子,这样就会臭名远扬,而且也不见得会有什么实际利益。蒙受不义之名,攻打天下人所不希望你占有的地方,那可是很危险的事情!(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

  请让我细说其中的缘故:周朝,是天下共同尊崇的王朝;齐国,是韩国的亲睦邻邦。周朝自知要失去九鼎,韩国自知要失去伊洛一带领土,两国必然会齐心合力,共同谋划,求得齐国、赵国的援助,并和有旧怨的楚国、魏国和解,甚至不惜把鼎送给楚国,把土地割让给魏国,对此,大王您只能束手无策。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所在。所以,攻打蜀国才是十拿九稳的上策。(臣请论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弗能止也。此臣之所谓危也。不如伐蜀完。)”

  秦惠王听从了司马错的建议,起兵伐蜀,仅用了十个月就攻克全境,把蜀王降为侯,又任命陈庄为蜀国国相。蜀国为秦国吞并以后,秦国更加富庶和强盛而轻视周围各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