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晨碎语 | 资治通鉴之司马错论伐蜀(20.08.21)

 昵称815848 2020-08-30

继续闲读资治通鉴。

司马错论伐蜀的故事,实际是司马错和张仪辩论伐蜀还是伐韩的故事,是秦惠王治国理政的故事。

周慎靓王五年,也就是公元前316年的事儿。

这个故事战国策、史记、古文观止都有记载,发生在公元前316年,当时秦国的国君秦惠王想利用巴蜀发生战乱之机,兴兵伐蜀,不料韩国的军队侵犯秦境。面对这种局势,秦惠王举棋不定,问计群臣,张仪和司马错围绕着“伐蜀”还是“伐韩”展开了一场辩论,最后秦惠王听取了司马错的建议,出兵伐蜀,拿下蜀国,为秦之强大奠定了基础。

故事人物简单,主要有三个,主角是司马错和张仪,还有一个说了算的配角,秦惠王。

司马错,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司马迁的八世祖,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为将,最有影响的就是和当时的相国张仪的这场争论,主张“得蜀即得楚”,争论之后率军灭亡蜀国,平定陈庄之乱。之后,秦昭襄王二十七年率军攻打楚国,迫使楚国割地求和。

司马迁,司马光都是他家后生,他家是专门编历史的,肯定会美言几句。

张仪,应该比司马错名气要大,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鬼谷子的学生,与苏秦一起在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

出山之后,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得到秦惠王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秦惠王死后,秦武王继位,张仪失宠,出逃魏国,担任相国。

历史上的张仪,是阴谋家的鼻祖,是个厉害角色。

配角秦惠王,也称秦惠文王,秦孝公的儿子,车裂改革家商鞅,灭其族的那位国君就是他,乍听是个残暴的国君。

但他却不是糊涂人。他族灭商鞅,却不废其法。公元前325年,自称秦王,成为秦国第一位君王,当政期间,文有张仪连横六国,武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北伐义渠,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这篇文章中,他是配角,话不多,但最后拍板。

故事开始,点明了形势背景。

巴蜀相攻击,俱告急于秦。秦惠王欲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又来侵,犹豫未能决。

巴蜀都是原先四川境内的俩小国,巴应该在今天的重庆一带,蜀大约在今天的成都附近。

经常说远亲不如近邻,现实生活中,靠得太近,就像夫妻,特别容易闹矛盾。

秦惠王征求诸大臣意见。

司马错的意见是伐蜀,张仪说不如伐韩。

秦惠王先请张仪陈述原因,张仪是相国,感觉地位似乎在司马错之上。

张仪就说了以下一番话。

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其中有几个经典的句子:

挟天子以令天下。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司马错据理力争,进行了反驳:

不然。臣闻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狄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弗能止也。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基本的意思如下: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听人说过:想要国家富强必须先开疆扩土,想要军队强大必须先让百姓富足,想要称王天下必须树立德望。做到这三点,称王天下指日可待。我们秦王的现状是国小民穷,应该先从容易的事做起。蜀国是西部偏远地区一个部落强国,君王像桀纣一样昏暗,我们攻击蜀国,可以像向狼入羊群一样容易。攻占蜀国的土地扩大我们的疆土,夺取蜀国的财富可以富足我们的百姓,我们的军队基本没有伤亡就可以占领蜀国。消灭蜀国,天下各国不会指责我们残暴,获得巨大利益,天下也不会认为我们贪婪,除了获得一些实际的利益,我们还可以获得禁暴止乱的好名声,可以说一举多得,名利双收。

如果按照张相国的意见,攻打韩国,挟持周天子,我们就会臭名远扬,也未必能得到实质上的利益。冒着‘不义’的恶名,攻击天下都不愿别人攻击的国家,我们会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原因很简单,周王现在还是天下天下名义上的宗主,齐国,与韩国关系亲密。如果周王面临着失去九鼎的危险,韩国面临着丧失黄河、伊洛一带领土的危险,势必会竭尽全力联合抵抗,向齐王国和赵国求援,向楚王国和魏王国求和;一旦急了眼,周王把九鼎送给楚国,韩国把三川之地割给魏国。大王您有什么办法阻止?

综上所述,我认为攻打韩国很危险,不如攻打蜀国。

经典的词句:

欲富国者务广其地,

欲强兵者务富其民,

欲王者务博其德。

最后的结果。

秦惠王从错计,起兵伐蜀,十月取之。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感觉两位说的都有道理,张仪的主意挟天子令诸侯,容易犯众怒,成为众矢之的,风险大;司马错的主意更实事求是,稳扎稳打。

如果由我拍板,还真有些难度。

一不是哪个时代的人,不了解当时的形势,二不是当国王的料,没那么高的站位。

凡事多听听不同意见,总是好的。

记于2020年8月21日

公众号IDkbwdwys00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