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所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以上引用自《战国策·秦策·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文王前》司马错力主伐蜀、否定攻韩打周的说词 战国策 到底要打谁,两人争论 战国时代,就是一个打打打的时代。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他,反正就是打来打去。然而,他们并不是乱打。打谁?什么时候打?那都是有技术含量的。一大群谋士,给国家领导做着对战分析,所以,当时有一个工作岗位人才发展地非常繁荣,那就是谋士。市场需求决定行业发展嘛! 秦国作为当时的强国,当然免不了隔三差五出去收拾别人,然后弄点战利品等实惠回来。那要出去打谁呢?谋士们该登场了。 司马错与张仪,对秦国到底该打谁这个问题,争论了起来,而且两人还是当着秦惠文王的面争论。 两人为什么争得面红耳赤呢?当然是因为两人意思不和,各执一词了。司马错主张攻伐西戎的大国蜀国;而张仪的目标则明显档次要更高一些,主张攻打离周王室更近的中原韩国。 张仪当时是相国,所以,秦惠文王也卖给了张仪一个面子,让张仪先说说攻伐韩国的理由。 张仪 张仪陈述攻韩打周理由 张仪得意的看了一眼司马错,言下之意:小样,看领导还是重视我吧!你就歇菜吧! 张仪声音洪亮、自信满满地陈述自己攻韩的理由:“我们可以先和韩国的两个近邻魏国、楚国结盟,以此来牵制韩国,当然,我们打韩国只是一个借口,是掩盖我们真实行动的一块布,而我们真正的目标是收拾周王室,然后再慢慢地吃掉魏国和楚国。现在周天子自身难保,为了活命,大王你猜他会干什么?” 调皮的张仪主动和秦惠文王互动起来了。秦惠文王说:“是金钱?还是美女?”张仪摇头,全部否定。秦惠文王可没那么多耐心兜圈子,有点生气,命令张仪快说。 张仪 张仪也觉得自己矫情的有些过了点,赶紧不好意思的继续陈述理由,说:“大王啊,那就是象征天下权力之颠的九鼎啊,周天子被逼到绝路后,就只能乖乖交出这玩意,于是,我们手里有这个王牌,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了,到时候,号令一出,天下诸侯谁敢不听啊?这才是我们秦国征服天下的气魄。我们是怀有远大目标的。哪像有的人,提出的打戎狄的弹丸小国,要名没名,要利利少的可怜,还劳苦我们的士兵,以咱们的身份地位,怎么能干那事呢?就算是占领了蜀国,那还要周王室朝廷为咱们扬名,多麻烦。现在,现在中原诸侯大家都盯着周王室,也是争霸天下的制高点,这符合我们大秦国的长远规划啊!”张仪说得是头头是道、句句是理,心想:这下你司马错你就好好地错吧! 司马错 司马错陈述伐蜀理由 司马错看着秦惠文王,有些急了,因为司马错也有一大堆理由,生怕让张仪这小子给截了胡,领导不给自己表达的机会,焦急万分地看着秦惠文王。秦惠文王让司马错发表看法。 司马错看了一眼张仪,微微一笑,心想,看你还显能,看看谁能笑到最后。 司马错说:“大王,要想成就霸业,那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扩展疆土,使国家富强;第二个条件就是要让人民富足,从而使军队强大;第三个条件是要多播撒恩惠的种子,以收获民心。只要这三个条件都成熟了,那霸业自然而然就成了。现在,咱们秦国还是国土有些小,试想,一个一百里的小国,如何能强过一个一千里的大国?而且咱们国家的百姓生活贫困,人民还没有富裕起来,因此,我们需要从基础入手。如今我们看看蜀国,虽然它是西戎里的大国,但它现在国内政治混乱、内战不断。趁这个时候,我们去征服他,就如同八十岁的猛士经不住一个年轻小姑娘暴揍一样,我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以最小的付出,获取最大的收益!” 司马错谈了成就霸业和攻伐蜀国的条件后,又接着谈了伐蜀的好处。司马错继续说道:“我们秦国占领了蜀国的领地之后,秦国的疆土就会扩大;蜀国的财富可以使秦国人民富裕;我们不用费太大劲就可以征服他,这是低投入高产出。如此美事我们怎么能错过。其次,我们征伐他,是为天下苍生考虑,可以获得禁止暴虐、平定政乱的好名声。”司马错分析地头头是道,于名于利,对秦国来说都是一桩大美事。 秦国伐蜀路线图 司马错陈述攻韩打周的弊端 当然,司马错分析完攻伐蜀国的好处之后,也不忘了分析攻韩的缺点。于是,就有了《战国策》里司马错分析攻打周国的弊端的说词。 司马错说:“如果我们去攻伐韩国,并以此掩护去收拾周王室,我们不一定能得到好处,但一定会背上坏名声。各诸侯国都在眼巴巴的盯着那块肥肉,如今我们要去吃,其它诸侯国岂能善罢甘休?周天子是共主,齐国是韩国与周国的盟友。到时候他们都急眼了,齐国、赵国手拉手,与魏国、楚国讲和,到时候把周朝九鼎给楚国,把周国土地给魏国,要是这样了那我们怎么办啊?弄不好咱们没捞到好处,还为了他人做嫁衣裳。总体来说,攻伐蜀国对于秦国来说,那是万无一失。” 司马错深深地懂得中国文化的精髓,那就是枪打出头鸟。大家都盯着的东西,在你自己还没有万事具备的情况,你不应该伸手去拿。否则,你所面临的就不是手被打断那么简单了。当一件事情,他的预期的利益无限大的时候,人就会疯狂,就会失去理智。李善长为朱元璋制定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助朱元璋最后夺得天下,那不是没有道理的。 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同意伐蜀,伐蜀成功 听完司马错的一番说词之后,秦惠文王拍手称好,连连夸赞司马错爱卿,并当即同意了司马错的攻伐蜀国的主意。张仪当然很生气,当然生气也没有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家多读书,强大自己,就像苏秦一样。 于是,秦国点兵点将,聚集大军,前去征伐蜀国。果然,依司马错所言,并没有费多大劲,用个十个月,就拿下了蜀国,秦国的版图又扩大了很大。天府之国蜀国的财富,让秦国富足了起来,秦国的实力增强了很多。其它六国对于秦国只得仰视。 这一次,司马错真的是笑到了最后。我们今天来看,征伐蜀国,对于秦国的未来,是很重要的一步棋。由此,我们看出,在打打杀杀的战国时期,选择对战的目标,是多么的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