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将数岁,不如竖儒之功(资治通鉴卷十之九)

 德昌馆 2020-09-27

  郦食其刚刚劝刘邦再战项羽,又给他出了另外一个主意,他说:“目前燕国和赵国都已平定,只有齐国尚未攻克。而今齐的田氏宗族势力强大,他们以东海、泰山为依靠,黄河、济水为屏障,南面临近楚,百姓狡诈而善变,您即使派遣几万人的军队去征伐,也无法在一年或数月的短时间内攻下。为此我请求准许我奉您的诏令前去游说齐王田广,使他归顺汉,作为汉国东面的藩属。(方今燕、赵已定,唯齐未下,诸田宗强,负海、岱,阻河、济,南近于楚,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臣请得奉明诏说齐王,使为汉而称东籓。)”刘邦答应了郦食其的请求,派他出使齐国。

  郦食其到达齐国后拜见齐王,并问齐王道:“大王您可知道天下的人心所向吗?(王知天下之所归乎?)”齐王说:“不知道啊。天下人都归向哪里呀?(不知也。天下何所归?)”郦食其答道:“归向汉王!(归汉。)”齐王道:“您为什么这样说呢?(先生何以言之?)”郦食其说:“是汉王率先攻入咸阳的,但项羽却背弃先前的盟约,让汉王到汉中去作王。项羽随后又迁徙并杀害了义帝。汉王闻讯,立即调动蜀、汉的军队攻打三秦,出函谷关,责问义帝的下落。同时收集天下的兵员,扶立诸侯的后裔,降服了城邑就把它们封给有功的将领作侯王,获得了财物就把它们封赐给手下的士兵,与天下人同享利益,因此豪杰英雄和贤能才士都乐意为他驱使。而项羽有违约背信的恶名及杀害义帝忘恩负义的罪责;且对人家的功劳毫不记在心中,对人家的过失却总是耿耿于怀;将士打了胜仗得不到奖赏,攻陷了城镇得不到赐封,不是项姓的人就没有谁能够当权主事;致使天下人都反叛他,贤能才士都怨恨他,无一人愿意为他效力。所以天下大业将归属汉王,这是可以坐家家里就能盘算出来的啦!汉王从蜀、汉出兵,平定三秦,渡过西河,打垮北魏,出井陉,杀成安君陈馀,这些并不是靠人的力量,而是仰赖上天降下的洪福啊!现在汉军已经占有了敖仓的粮食,扼守住了成皋的险要,控制了白马津,断绝了太行的山路,在蜚狐隘口设防。依此形势,天下诸侯后来归服的一定会先遭覆灭的命运了。大王您若抢先投降汉王,齐国便可以得到保全,否则的话,危亡的结局片刻就会到来!(汉王先入咸阳,项王负约,王之汉中。项王迁杀义帝,汉王闻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实;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事归于汉王,可坐而策也!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破北魏;出井陉,诛成安君;此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太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汉王,齐国可得而保也;不然,危亡可立而待也!)”在此之前,齐王听说韩信将要领兵东进,即派华无伤、田解率重兵驻扎在历下,以抵御汉军。待到齐王采纳了郦食其的建议,他派使者前去和汉王媾和,同时解除了历下城的战备防守,与郦食其天天纵情地饮酒作乐。

  这时,韩信领兵东来,尚未从平原渡口渡过黄河就听说郦食其已经劝得齐国归降,便想停止前进。辩士蒯彻劝韩信道:“您受汉王诏命攻打齐国,而汉王只不过是另派密使去劝降齐国,难道又发出了诏令命将军您停止进攻了吗?您怎么能不继续前进了呢?况且郦食其这个人不过是个说客罢了,他俯身在车前的横木上,驶入齐国去鼓弄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凭此便降服了齐国七十多个城池;而您统率着几万人马,历时一年多才攻下赵国的五十余座城池。这样看来,您作大将军几年,反倒不如一个书呆子的功劳大了!(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馀城,将军以数万众,岁馀乃下赵五十馀城。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韩信觉得蒯彻说得很对,就继续率军渡过黄河东进。

  太祖四年冬十月,韩信乘齐国守军松懈,打败了齐国在历下的驻军,随后一直打到齐国的都城临淄。齐王田广认为郦食其出卖了自己,就烹杀了他,然后领兵向东逃往高密,并派使者到楚国去请求救援。

  郦食其水平很高,很有能力,可惜他只看到了齐国可以说服,但却没有看到自己只身前去面临的风险,没有和韩信做好沟通,结果白白送了自己的性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