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举事一不幸,随而遭媒蘖其短(资治通鉴卷零二一之九)

 德昌馆 2020-09-27

  李陵兵败之处距边塞只有一百余里,边塞将领将此事报告了朝廷。汉武帝本以为李陵最后会战死,后来听说李陵竟然投降了匈奴,十分愤怒。他责问陈步乐,陈步乐只得自杀而死。汉武帝一发怒,满朝大臣都说李陵有罪。汉武帝又问太史令司马迁对此事的看法,司马迁则竭力为李陵分辩,他说:“李陵对父母孝顺,对士人讲信义,常常奋不顾身,赴国家急难,这正是他平时的志愿所在,颇有国士的风范。如今出征不幸失败,那些保全自身性命和妻子儿女的臣子就跟着捏造他的短处,实在令人痛心!况且李陵率领不到五千步兵,深入满是战马的匈奴腹地,抵挡数万敌军;匈奴被打得连救死扶伤都顾不过来,将全国所有能拉弓射箭的人全部调来围攻李陵。李陵率部转战千里,箭矢用尽,无路可走,将士们手拿着没有箭的空弩机,冒着敌人锋利的枪尖刀刃,仍然面向北方拚死力战,能够得到部下这样的拚死效力,既使是古代的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虽然兵败,但他对匈奴的打击也足以使他名扬天下了。李陵之所以没有死节,应当是想找机会报效国家。(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汉武帝认为司马迁的这一番话是想诋毁自己的大舅子李广利,并为李陵游说开脱,于是一怒之下对司马迁施以宫刑。
  过了很久以后,汉武帝才对原先使李陵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表示后悔,他说:“应当在李陵率军出塞时,再让强弩将军路博德前去接应;而我预先就颁下诏书,结果使老将路博德生出奸诈之心,不肯接应李陵。(陵当发出塞,乃诏强弩都尉令迎军;坐预诏之,得令老将生奸诈。)”于是又派使者对逃脱回来的李陵余部进行慰劳赏赐。
  李陵投降,说到底也是个污点。但作为帝王,用人要用其长处。李陵作为将领,能够以五千之众抗衡数万对手,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