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攸之据荆谋叛(资治通鉴卷一三三之八)

 德昌馆 2020-09-27

  宋太宗明皇帝泰豫元年(壬子,公元四七二年)春正月甲寅朔(初一),刘彧觉得自己倒了运,一病之下很久也不能痊愈,于是就改年号泰豫,希望以此来改变自己的运势。
  然而事与愿违,正月己亥(十七日)刘彧的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转危。刘彧见自己的病好不了了,就着手准备后事。他任命江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为司空,尚书右仆射褚渊为护军将军,加授中领军刘勔为右仆射。又下诏向褚渊、刘勔和尚书令袁粲、荆州刺史蔡兴宗、郢州刺史沈攸之托孤。褚渊和萧道成的关系一向十分亲密,他把萧道成也推荐给了明帝,于是宋明帝又下诏任命萧道成为右卫将军、兼卫尉,和袁粲等人共同掌管朝廷大事。当晚,宋明帝刘彧驾崩。正月庚子(十八日)日,年仅十岁的太子、苍梧王刘昱即皇帝位。
  由于新皇帝年幼,朝政实际由袁粲、褚渊把持。在经历宋明帝的奢侈糜烂之后,袁粲、褚渊力求变奢为俭,想革除前朝的积弊。但先朝旧臣阮佃夫、王道隆等人依然掌权,朝廷贿赂公开施行,袁粲、褚渊孤掌难鸣,也无力完全禁止。
  右军将军王道隆因为蔡兴宗刚强正直而不愿意让他扼守长江上游。闰七月甲辰(二十四日),朝廷任命蔡兴宗为中书监,调任沈攸之为都督荆、襄等八州诸军事兼荆州刺史。蔡兴宗见朝廷大权由权贵把持,也不愿意就任中书监的职务。王道隆每次拜访蔡兴宗都缓步轻行,甚至不敢径自坐下来,蔡兴宗不喜欢这个人,即使他待了很久,蔡兴宗也从不请他入座。
  沈攸之自认为自己才略过人,他自从镇守夏口以来就暗中准备,有夺取政权的野心。等到他调任荆州之时,他把自己在郢州时的兵士战马以及精良武器尽数携带同往。到了荆州之后,又借口要讨伐蛮族,大肆动员境内人力招兵买马,并加强战斗训练,好像大敌当前一样。沈修之加大荆州人民的田赋捐税以制造武器铠甲,原来应向朝廷缴纳的物资一律扣下自用。荆州所养的战马最后多达二千多匹,制造的船舰近一千艘,粮仓、钱库也都十分充实。宋朝的读书人、旅客和商人,凡是经过荆州的大多被留下不放。各地的亡命之徒,只要投奔荆州的都受到庇护藏匿。而他自己的部属之中如果有人逃亡,无论逃到哪里都穷追不舍,一定要抓捕到手才行。荆州境内的各项措施全都由沈攸之自己独断,不再使用朝廷的名义。朝廷虽然怀疑沈攸之但又对他有所忌惮。沈攸之为政刻薄凶暴,有时甚至鞭打士大夫,对高级僚属以下的官吏往往当面就诟骂侮辱。然而,沈攸之做事精明,别人也不敢欺骗他。在沈攸之的治理下,荆州境内盗贼不敢轻举妄动,百姓夜不闭户。
  沈攸之不但对州内的百姓加收赋税,对各蛮族部落也加以勒索,又禁止五溪一带居民捕鱼、贩盐,各地蛮族十分怨愤以至于起兵叛乱。酉溪蛮族首领田头拟去世,他的弟弟田娄侯篡位,儿子田都逃到獠族地区。于是,众蛮族部落大乱,武装抢掠甚至到了武陵城。萧赜的弟弟、武陵内史萧嶷派队主张英儿击破蛮族各部落军,杀了田娄侯,恢复了田都王位,众蛮族部落才安定。
  沈攸之有自信的基础,事奉多位帝王,屡次立下大功。然而,人品算不上多好,他因为自己的堂叔沈庆之反对皇帝给自己封赏而怨恨,并受乱命处死了沈庆之。由此事看沈攸之,也算是一个德不配位的人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