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国为身,善勖名节(资治通鉴卷一四九之七)

 德昌馆 2020-09-27

  北魏相州刺史中山文庄王元熙是元英的儿子,他和弟弟给事黄门侍郎元略、司徒祭酒元篡都和清河王元怿关系不错。在得到元怿的死讯后,元熙等人在邺城起兵,同时上书给孝明帝要求处死元义、刘腾等人。元篡也逃到邺城参与起兵。然而,元熙光有清君侧之心,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十天之后,他的长史柳元章等人就率城中平民鼓噪入城,杀了元熙、元篡的手下,把元熙、元篡和他们的儿子一同抓到高楼上示众。八月甲寅(十三日),元义派尚书左丞卢同前去,在邺城街市上处死了元熙和他的子弟。
  元熙爱好文学,有风度,有气量,当时的名士大多和他有交情,他在临死时给老朋友写信说道:“我和弟弟都受皇太后的知遇之恩,哥哥镇守大州,弟弟则在宫内服务,皇太后对我们和蔼可亲,恩情如同慈母一般。现在皇太后被废在北宫,太傅清河王又横遭杀害,圣上年幼,一个人在前殿任人摆布。圣上遭受如此待遇,我等心中不安,因此率军想伸张正义。只是我智力浅短,不但贼人未除,反而身陷囹圄,真是上对朝廷有愧,下对知己无颜。我起兵本是出于忠义之心,不得不这么做,肝脑涂地也毫不后悔!希望众多友人,遵循你们的道德标准,为国家为自己好好地保持名节。(吾与弟俱蒙皇太后知遇,兄据大州,弟则入侍,殷勤言色,恩同慈母。今皇太后见废北宫,太傅清河王横受屠酷,主上幼年,独在前殿。君亲如此,无以自安,故帅兵民欲建大义于天下。但智力浅短,旋见囚执,上惭朝廷,下愧相知。本以名义干心,不得不尔,流肠碎首,复何言哉!凡百君子,各敬尔仪,为国为身,善勖名节!)”听了此话的人没有不哀怜他的。
  元熙的首级被送到了洛阳,他的亲戚朋友都不敢去看,只有原骁骑将军刁整收了他的尸身加以安葬。卢同为了讨取元义欢心,严厉查办元熙的同党,济阳内史杨昱也被囚送到邺城,审问拷打了一百天后,才因查无实据得以回去复任。卢同也因功被元义推荐作了黄门侍郎。
  元略逃到老朋友河内人司马始宾那里,司马始宾同元略用苇杆扎成筏子乘夜渡过孟津,来到屯留人栗法光的家中,很快又去投靠西河太守刁双(刁雍的族孙),在那里藏了一年多。当时北魏全国通缉元略,风声很紧,元略心中十分害怕,希望能出境避难。刁双劝道:“人固有一死,最难得的是为知己而死,希望你不要替我担心。(会有一死,所难遇者为知己死耳,愿不以为虑。)”元略则坚决请求南逃,刁双没办法,便派侄子刁昌送元略渡过长江。于是元略过江投靠了梁朝,梁武帝封元略为中山王。元义诬告刁整放走了元略,便把他连同他的子弟一同抓了起来,御史王基等人全力为他申辩才得以幸免。
  北魏元氏这一代的子弟,早就被荣华富贵消磨了意志,没有了祖上的雄才大略。元略作为宗室子弟,本想起兵清君侧,结果不到十天就被自己的手下给坏了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