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朝之前还有一个朝代:“虞代”?它跟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有关?

 传统文化管窥 2020-09-27

在我们今天的历史教科书中,通常以夏朝的建立,作为中国阶级社会的开端;夏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

然而,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公认的中国第一个朝代,却不是夏代,而是虞代。

在先秦典籍中,往往是虞、夏、商、周四代连称,这样的文句可谓不胜枚举,比如:

《国语·郑语》:“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夏、商、周是也。”

《左传·成公十三年》:“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

《墨子·非命下》:“子胡不尚考乎商、周、虞、夏之记?”

《商君书·开塞》:“不法不法。”

《韩非子·显学》:“殷、周七百余岁,虞、夏二千余岁。”

《吕氏春秋·审应览》:“今虞、夏、殷、周无存者。”

……

在《礼记》中,更常以虞、夏、商、周四代并举,来排比四代的礼制,如:

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二百,三百。”(《明堂位》)

“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内则》)

……

可见,先秦有虞、夏、商、周四代,夏代之前有虞代,而不仅仅是夏、商、周三代,这在先秦应该是一个共识。

然而,秦汉以后,夏代之前有虞代的说法,逐渐提得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夏、商、周三代论。

史家们也不再认为虞代是一个独立的朝代,而将夏朝定为中国历史的开端。

到20世纪初,疑古风潮兴起,疑古派学者将夏朝以前的历史,基本从信史中一笔勾销,归入“神话传说时代”;甚至连夏朝是否存在,都是值得怀疑的。

后来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或持“虞非朝代说”,或持“虞属原始社会说”,等等,总之是不再将虞视为一个独立的朝代。

目前通行的大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也是以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很多人几乎从未听说过“虞代”这样一种说法。

不过,一直以来,都有学者试图为“虞代”正名和翻案。

例如,著名历史学家杨向奎先生就专门撰文提出,“应当给有虞氏一个应有的历史地位”

他还论及《礼记》有关虞、夏、商、周四代文明的记载——

“这不是后人的伪托或编造,乃出于巫史相传,根据史实可以判定虞、夏、商、周为中国文明之滥觞及发展阶段。所谓‘虞夏之质,殷周之文’,由质而文,也就是由滥觞到发展,正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山东大学历史学教授徐鸿修先生研究认为,“虞、夏、商的三代概念早在西周初年即已形成”,并列举了两个最能说明问题的证据:

其一,《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记载史墨的话:“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春秋时姬姓仍为嫡姓,所谓沦为庶姓的“三后(王)”,显然是指虞、夏、商三个独立的朝代。

其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 陈、杞、宋合称“三恪”,陈为虞之后,杞为夏之后,宋为商之后,共同受到周人的礼遇。始于周初的“三恪”说,正是虞、夏、商三王历史地位相当的确证。

徐先生还认为,虞代可分前后两期:前期从颛顼到虞幕,后期从幕到舜。

颛顼为“帝”的传说,反映了有虞部落在东夷族中曾一度居于领先地位,并进而成为黄、炎、夷三大部落集团的盟主;

但有虞部落的真正强盛却是从幕开始的,至舜时达于全盛。舜被举为“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史载其建立的国家机关已具有与商、周相似的框架和职能。

所以徐先生推测,中国阶级社会的开端在虞代的后半期,其相对年代可能要早于夏禹数百年以至上千年。

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为什么先秦人言之凿凿的“虞代”,到后世却湮没无闻了呢?

有学者指出,从客观上看,这是由于年代太过久远,有关虞代的史料文献大量散失;而战国以后文献中所述的虞史传说,又大半经过了诸子的加工改造,可信性大大下降,因而不被后世史家采信。

从主观上看,虞朝是由东夷部族建立的。在后来形成的“华夷之辨”观念的影响下,许多文献在叙述中国上古历史文化时,失去了客观公正性,一味地美化突出中原华夏部族的历史文化,而贬低、排斥甚至删除周边各部族的历史文化。虞朝的历史就是这样被抹杀的。

近年来,一些学者将考古发现与虞代相联系,有的提出黄河中下游的龙山文化就是虞代文化;有的提出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就是虞代文化,良渚古城就是虞朝的都城;等等。

当然,这些判断推测的成分较多,还没有过硬的证据。如果虞代真的存在的话,还需要更多的考古证据,才能真正解开它的神秘面纱!

对于上述观点,你怎么看?你认为夏朝之前有一个虞朝吗?欢迎留言发表高见!

    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