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为什么没人敢假传圣旨? 看看圣旨上的第一个字难度, 几乎不可能

 人众众人 2020-09-27

皇家的东西在古代的时候都是禁忌,除了皇家的人之外,其他的人都不允许使用。作为上天的化身的皇帝自然有着极其大的权力,在百官的眼中,皇帝的随意一句话都是金科玉言,凭借皇帝的一句话飞黄腾达的人不在少数,而身边其他人的生死也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虽然随口一说,就代表着事实,但是皇帝在传达自己的正式旨意的时候也是要记录在案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圣旨。



圣旨在古代相当于皇帝的化身,在现在我们拍的很多影视剧中,如果有人试图谋反,那么肯定要先捏造皇帝的圣旨,来调动手下的将士,这样只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合理性。但是实际上,作为皇帝的旨意,真的是能够简简单单的模仿捏造的吗?


体现皇帝的想法,作为皇帝亲自下达旨意的物件,自然不是简单的黄布,也绝非是电视中太监们拿着的一个简单的卷轴,历史上的圣旨,有的长度居然能够达到数米,根本不是单人能够轻松打开的。圣旨的传递也是要严格的按照程序运行的,从皇帝的手中传出来之后,圣旨经手的每一个都要记录在册,中间的经过的任何一道手续都要被由专人记录,怕的就是在某一环节,圣旨丢失或者被人篡改,这种东西一旦出了差错那就是杀头的罪过。



圣旨的颜色难道就是千篇一律的黄色吗?虽然黄色为皇家的专用颜色,但是对于下达的目标不同,圣旨往往有着不同的颜色,而圣旨的长度和颜色的种类也决定着接收官员的品级,而且这种不同的颜色也绝非简单的染料,而是用特殊颜色的丝绸一针一线的绣上去的。


在圣旨上最难伪造的一个部位就是第一个字,其实在很多的朝代,圣旨并不是皇帝亲手书写的,而是由官员代笔,但是在这第一奉字却是出于皇帝的亲笔,试想整个朝廷中怎么会有人不认识皇帝的笔迹,这也是绝对不可能模仿的,而这个奉字也有着不同的位置,奉字的具体位置也是可以当做皇帝和大臣之间的暗号,如果说想要假造圣旨的话,其中的难度系数可见一斑。


圣旨的背面也是有着特殊的工艺,经由宫中的特殊工匠执掌,龙的图案都是含有特殊的记号,用于,记号所在的位置和圣旨的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大臣们也都清楚在拿到圣旨之后要确定圣旨的真伪,之后才会执行皇帝的命令。即便你能够模仿圣旨的内容,而圣旨的纹理、丝质的细节也是决不可能一模一样的,假造圣旨所需要的物质费用绝非一般人能够承担。


皇帝对于自己的旨意传达是抱有十分严谨的态度的,一方面是为了维护皇家的权威,而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皇帝的命令关乎着整个国家的命运,在这上面是不能马虎丝毫的,否则整个国家将会面对着动荡与不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