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咱们村 || 大姐如母/闫德刚

 乡愁文学 2020-09-28

俗话说,长兄如父,长姐如母。

在我看来,姐姐就是替母亲照顾你的人。母亲不在了,在姐姐的身上,我依旧能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和温情。大姐快六十岁了,本该是被照顾的年龄,可是她总是为别人着想,甘愿付出,不图回报,一切做得都是那么完美。远方的大姐时常浮现我的脑海,闯进我的梦境,看来我真的想念大姐了,忙完了手里的活,我一定去看看我日思夜想的大姐……

往事历历在目:  我当民办教师那会儿,工资微薄,生活非常贫困。虽说那时咱长得也够英俊,人品也算良好,多少还有点儿小才气。可因为拿不出彩礼和结婚钱,好多女孩儿只是暗里喜欢而不肯相嫁,直到27岁才娶上了媳妇儿。因为这个姑娘只看我人品而不在乎贫富。大姐听说这个喜讯后,非常开心,马上承诺结婚用的被褥,她包揽了。其实大姐上有公婆,下有儿子,生活也并不富裕。和姐夫商量后,花了700多块钱买了结婚的喜被。当我来到吉林市大姐家时,大姐一件一件地拿出来给我看。这个是绸缎的,这个是大绒的,这个是鸳鸯戏水,那个是龙凤呈祥......我无法用语言表达我当时的心情,这深深的情,浓浓的爱又如何能报答呢?

二哥年轻时是做服装裁剪的,在我们村儿里根本就挣不到多少钱。大姐知道后,在吉林市天津街给租了摊位,并把小弟小妹一起请到吉林市,和二哥一起做服装裁剪生意,吃住都是在大姐家。后来二哥在吉林市娶了二嫂,小弟在吉林市娶了弟媳,小妹也嫁给了吉林市的妹夫。这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下子变成了城里人,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大姐的付出。不然,哪有这样的好命运啊!

大姐聪明又能干,她继承了母亲所有的优点。每年的入冬季节,大姐都会做黏饽饽在他们小区附近出售。姐夫开着面包车,黏饽饽夹带着些杂粮,虽说一天挣不到多少钱,可他们过得很开心,很满足。每当快递收到大姐邮寄来的黏饽饽的时候,我都会迫不及待的品尝。因为这个年饽饽不仅有大姐的味道,还有母亲那久违的味道。

父母得病以后,都是在吉林市中心医院做的检查和治疗。大姐又是出钱又是出力,让我这个做弟弟的感到无比愧疚。我经常和大姐说:“你对咱家付出了这么多,姐夫就不介意不生气吗?”大姐总是笑着说:“其实我也在努力做一个好妻子,好儿媳。”大姐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总是流露出幸福的笑意。后来我才知道,大姐伺候瘫痪在床上的公公三年,擦洗身体,给公公接大小便,从来不怕脏累。姐夫也感激大姐,当然愿意和大姐一起做个孝顺的人。

现在大姐和姐夫在自家一楼开了一个快递站。每天忙得不亦乐乎。还不忘经常给我邮寄东西,东北的李子,洋姑娘儿,只要是山东青州没有的,就给我邮寄过来。我常说,开快递挣不了多少钱,不用老惦记我。大姐总是告诉我,花不了多少钱,你人在外地,知道你喜欢吃老家的东西。每次听到这话,我都仿佛闻到了老家特产的味道。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大姐就查出来肿瘤,手术切除了一个乳房。由于大姐心态好,把疾病看得很轻,身体一直恢复得很好。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好人一生平安吧!

闲暇时我会仰望满天星斗,朝着大姐家的方向有一颗星星特别明亮,它就像是大姐凝望我的眼睛,时刻在关注着我,一想到这里,我的内心就会涌起一股暖流,思念的潮水就会奔涌起来!


闫德刚,1968年出生于吉林省磐石市。虽然没读几年书,却爱好文学写作,只是把自己的随想,随见,随感记录下来,与你我共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