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的粮食“够吃”吗?

 zhb学习阅览室 2020-09-28

我国粮食库存构成主要分政府储备、政策性库存、企业商品库存三大类。政府储备包括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这是守底线、稳预期、保安全的“压舱石”。

最近,关于粮食安全的讨论甚至担忧之声渐起。总结人们担忧的起因主要有三:一是南方地区的洪涝灾害;二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月12日晚披露的截至8月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285.7万吨,同比减少938.3万吨,降幅约20%;三是近期发生的政策性玉米销售出库中出现纠纷事件。我们的粮食库存还充足吗?质量有保障吗?要不要提前备粮?

账实相符率100%,稻麦库存均能满足一年以上需求

今年7月,网络上流传一则视频称,黑龙江某直属库的存粮中,有水泡粮,还掺杂着大量的筛下物。一时间引起热议。

对视频中反映的问题,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粮集团”)派出调查组赶赴当地开展调查后,于7月14日在中储粮官方微博发布《关于肇东市青冈荣昌收储库点拍卖销售一次性储备玉米有关问题初步核查情况的说明》称,经初步核查,视频反映的这批玉米数量质量问题与事实基本不符,仓内个别点位的质量问题不代表整仓玉米质量状况。

国家储备粮是国家为备战备荒而委托粮食部门专门建立的粮食储备。国家储备粮要求做到专仓储存,专人管理,专账记载,数量、质量、品种、地点四落实,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动用。但要根据不同品种的保管期限适时轮换,做到常储常新。

“中储粮集团受国务院委托,具体负责中央储备粮棉油经营管理,执行国家下达的粮棉油购销调存等调控任务,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在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下依法开展业务活动。”中储粮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中储粮集团实行集团公司—分(子)公司—直属库“三级架构二级法人”垂直管理体制,现有23个分公司、7家子公司,总仓(罐)容近1亿吨。

据介绍,早在2017年,中储粮集团就已经实现所有中央直属粮库的智能化管理全覆盖,八万多个监控探头和四百万个粮情传感器,时刻监控库存中央储备粮的粮情变化,构成了全球粮食仓储行业最大的物联网。

正值秋收时节,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的全国最大粮库——中央储备粮大连直属库呈现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2019年,国家组织的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大清查进一步摸清了粮食‘家底。普查结果显示,中央储备粮油账实相符率100%,质量达标率、宜存率稳定在95%以上;中央储备棉账实相符率100%,质量总体良好。”中储粮集团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报道》采访时说。

我国粮食库存构成主要分政府储备、政策性库存、企业商品库存三大类。政府储备包括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这是守底线、稳预期、保安全的“压舱石”。此外,还有一部分农户存粮,通常不统计在库存范围内。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近年来,在中央储备规模稳步充实的同时,以销区为重点,地方储备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14年,按照国务院部署,有关部门以保障产区3个月、销区6个月、产销平衡区4.5个月市场供应量标准,核定下达地方储备规模计划。各地按时完成增储任务,有的省份还结合实际主动增加了部分规模。

“同时,国家通过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政策,还掌握了相当数量的政策性粮食库存,根据需要可随时投放市场;再加上各类粮食企业商品库存,我国粮食库存总量持续高位运行,库存消费比远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安全警戒线水平,稻谷、小麦库存都能够满足一年以上需求。”该负责人说。

随着储备规模不断充实,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政府粮食储备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应急救灾中保障军需民食,另一方面在市场波动中维护粮价稳定。我国已建立起符合国情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以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等引起的粮食市场异常波动风险。

目前国有粮食应急加工企业有5388家,成品粮日加工能力在百万吨以上;粮食应急供应网点44601家,应急配送中心3170个,应急储运企业3454个,依托健全的粮油配送供应网络,能够迅速将米面油投放终端消费市场;国家级粮食市场信息直报点1072个,地方粮食市场信息监测点9206个,基本覆盖重点地区、重点品种,能够密切跟踪粮食供求变化和价格动态;全国31个省区市制定了省级粮食应急预案,587个市地、2440个县建立了区域性粮食应急预案。

粮食生产“底盘稳”

除了粮食储备保障能力能够满足需要外,我国的粮食稳定也有比较好的基础。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洪涝灾害导致我国6032.6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绝收1140.8千公顷,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地区。

对此,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兼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我们国家有一个规律,往往是大水之年是丰收之年。因为我们国家水资源本来就短缺,丰水年水资源保障条件更好。通过各项救灾措施,加强种植管理,通过一些农业技术手段,今年的洪涝灾害对我国粮食安全不会有影响。

据了解,我国共有800多个圩子(低洼地区防水护田的堤岸)进水,有些圩子进水以前早稻已经收割完了,有些圩子进水以前早稻还没有收割完。江西大概1/3都收割完了;安徽抢收的更多一些,因为他们相对受灾晚一点。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仝志辉告诉《中国报道》记者,洪涝灾害后,各地采取了很多农业救灾措施,通过补种和田间管理,力争把灾害影响降低到最小。另外,粮食安全风险管理还会是跨年度管理,如果有影響也会通过跨年管理来消除。

针对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月12日晚公布的数据,需要厘清的是,收购量减少而非关乎粮食安全的产量。虽然收购数据比去年同期有所减少,但与近3年平均水平大体相当。

“这里的收购量指的是政策性收储量,并不等于市场上的全部收购量。而全部收购量也不等于产量。今年政策性收储进度慢与农民惜售有关,市场主体收购量大激发了农民惜售心理。今年我囯夏粮产量丰收,粮食安全形势没有变化。”仝志辉分析道。

而从粮食产量来看,正如8月13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所强调的那样,中国已经连续5年粮食生产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目前看我们的粮食库存比较充足。今年的夏粮也实现了丰收,创历史新高,夏粮产量比上年增长0.9%。总的看,这些年农业投入逐步增加,粮食稳定还是有比较好的基础。全年食品价格保持稳定是有基础、有条件的。

近段时间以来,多个产粮大省公布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在夏粮生产条件复杂多变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今年河南省夏粮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总产量750.75亿斤,比上年增产1.67亿斤。其中小麦总产量750.63亿斤,比上年增长0.3%,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28%以上,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山西省7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夏粮生产期间,主产麦区气候条件总体良好,旱地小麦长势好于常年,在面积略减的形势下,实现单产创历史新高、总产稳定增长,全省夏粮总产量236.8万吨,增长4.0%。

“目前,全省粮食完好仓容达到4170万吨,应用环流熏蒸、粮情测控、机械通风等储粮新技术的仓容比‘十二五末分别增加70.8%、62.2%和50%。”8月14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有关情况时如是公布。

无疑,粮食生产“底盘稳”成为我国上半年农业经济运行的一大特点。 张利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