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亭集序》只是王羲之酒后涂改多次的草稿,为何之后无法超越?

 华民 2020-09-28

汉字因为是标准的方块字,所以书法能够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兰亭集序》作为天下第一行书,这样的称号绝不是历朝历代虚加,历经时间的长河,我们可以发现《兰亭集序》的艺术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他所在的时代,成为了我国文化界的瑰宝。

《兰亭集序》书写者王羲之在酒醒之后感觉他写的这篇字实在是过于潦草,所以想认认真真再写一遍。可是无论他再怎么发挥再怎么练习,都没有超过最开始的那篇。懂一点书法的朋友可能会知道,写书法对于普通的练习者来说,最难的一点就是手比较生疏。也可能是因为长期没有练习或者是准备的太过仓促,所以第一遍写字的时候,总是不能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书法中的圣者王羲之来说,是绝对不存在的。有很多王羲之的小故事,都可以证明他对书法的热爱已经融入到血液和骨髓当中。

如果说普通人练习书法是为了提高自己写字的水平,那么王羲之练习书法更多的是通过作品来表达内心最真切的感受。王羲之认为自己最开始写《兰亭集序》的时候,因为当时已经酒醉,所以非常的狂放,态度也不是很端正。但是之后,王羲之显然已经不再是那个醉酒的状态,酒喝得正酣时输血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酒醒之后书写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在本质目的上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再加上心境、地点、氛围都有所差异,所以很难再达到原来那一篇的神采。

蔡邕在《笔论》中说,欲书先散怀抱。其中包括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欲书”,第二个条件是“先散怀抱”。前者表达的就是一种单纯的兴趣。在书写之前并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只是为了书写而创作。没有任何外在条件的强加,也没有他人的逼迫。所以《兰亭集序》最开始的那一篇是非常有灵性的。而第二个条件就是说,书写的时候心无杂念。王羲之在书写的时候,已经抛开了所有书法内的条条框框和所知道的技巧。只是凭借自己内心最大的声音去发挥。手中的笔墨纸砚都成为了自己表达内心情感的一个载体。甚至有几分飘飘欲仙的意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经典的创造绝不是人为刻意就能达到的,它所体现的高度往往需要一定的契机。这也就是为什么酒醒之后的王羲之在保持清醒与冷静的状态下无法达到最开始的状态,自然而然的也就无法复制经典。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练习书法更多的是在熟能生巧方面下功夫。千百年来有几个王羲之呢?就连他自己也很难做到将巅峰水平一次又一次的发挥,还需要特定的条件与环境。普通人更应该看到高度瞄准高度,但是需要脚踏实地一点一点的练习,积累才能有所提升,有所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