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文旅世界里逆天改命的博物馆奇妙夜

 旅游地产观察 2020-09-28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强调:“博物馆首先是文化遗产机构,尤其是遗址类博物馆和古建筑为主体的博物馆,文物安全、文物保护是第一位的,在这一点上不能有任何的弱化和松懈。但同时,博物馆又是公共文化教育和服务的机构,它不是庙会、集市,也不是娱乐场所,它应该是高尚社会风气展示和引导的场所。博物馆应是高雅而不深奥,亲和但不媚俗,这是博物馆的一个基本属性所决定的,要坚持底线。”

就在昨天(3月4日),备受关注的故宫角楼餐厅就宣布,将在近期进行内容调整,缩短观众等待时间,并提供性价比更高的餐饮,为餐厅增加更多的文化内涵。其中,早前备受网友喜欢的火锅不再供应。

春节——就是要整整齐齐

今年春节,“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新年俗。在文物部门组织下,全国数千家博物馆推出上万场精彩活动。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游客在春节期间参观博物馆的比例高达40.5%。

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到综艺《国家宝藏》,近两年,文博类节目迎来大爆发,不仅将“博物馆热”从线上带到了线下,还带来了观众观念的转变,博物馆经营以及对媒体传播态度的转变。

从文创产品热销到《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受追捧,近600岁的故宫在“萌”和“厚重”之间转换,成为互联网时代最特别的“网红”之一。

从元宵节的“夜游故宫”到“一桌难求”备受舆论压力的“皇家火锅”,博物馆在这个正月里刷屏了我们的手机。

博物馆曾经的高冷形象荡然无存,我们似乎从方方面膜都能够感受到它的年轻与朝气。现下最流行的论调认为:对文物解读方式的改变,从博物馆人的学术权利,变成了走向大众趣味的呈现。

当博物馆成为「生活方式」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中国博物馆的参观量已经从2014年的7亿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9亿人次,2018年近10亿人次走进博物馆,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达5136家,去年全国博物馆举办了超过2万个展览。

参观博物馆日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甚至带动了旅游热潮;而在文化业界,“博物馆+文创、+互联网、+技术”的浪潮也不断涌现。传统博物馆也正在迎来春天。

政策方面也给予了重点关注。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作为“五大幸福产业”的重要领域,随着国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呈现出更旺盛的市场需求,而博物馆参观游览作为文化和旅游产业相融合的产物,兼具艺术观赏、历史溯源、科学研究、教育推广等方面的价值与功能,逐渐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发展的前沿阵地与有效载体,同时也成为提升民众文化精神消费和生活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博物馆与教育、旅游、设计、动漫、影视的融合发展渐次开花,《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节目全面热播,“文物带你看中国”“故宫社区”“数字敦煌”等精品展示使文物插上互联网翅膀,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博物馆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探索通过IP授权等模式延伸博物馆产业链,让公众把国宝带回家。文物活起来已成为新时期博物馆事业的鲜明特征。

博物馆的传奇夜

现在的博物馆学会了用文物讲故事。这种陈列方式越来越有人性,打造有温度、有情怀,并且创意感十足、穿越感极强,将科技融入其中,增加了一种互动行为,从而调动观众口味、激发观众兴趣、延长观众游览时间、增强观众体验黏性。

博物馆中有了更多的场景展示,将文物还原到古代的日常生活当中。比如,玉器、青铜器不应该是不知所云的“礼器”,玉器是用于物质交换的媒介,青铜器是贵金属的来源,它们的实用价值或许与日后的铜质、纸质货币并无差别,是交换货物的凭证。书法和绘画,不仅是龙飞凤舞的艺术精品,而是人们向往超越世界的载体。

发展的太快,暴露的及时

① 定位尚显稚嫩

博物馆首先是文化遗产机构,尤其是遗址类博物馆和古建筑为主体的博物馆,文物安全、文物保护是第一位的,在这一点上不能有任何的弱化和松懈。但同时,博物馆又是公共文化教育和服务的机构,它不是庙会、集市,也不是娱乐场所,它应该是高尚社会风气展示和引导的场所。博物馆应是高雅而不深奥,亲和但不媚俗,这是博物馆的一个基本属性所决定的,要坚持底线。

但博物馆也不能曲高和寡,在当下文旅大潮中,博物馆对于的年轻人的吸引力展现出了它本身的“魅力”。

能够把这些“老干部”文物解读给大众,让大家去理解它,让其内涵的历史意义被真正理解才是博物馆存在的意义。

② 体系布局待优化

博物馆建设存在低水平、同质化、“千馆一面”的现象。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文物大省博物馆发展迅速,但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博物馆数量较少、发展相对迟缓;综合类、历史类的传统博物馆数量较多,而反映行业特点、地域特色、时代记忆的专题性博物馆发展不足。

后记

博物馆就这样“热”了,占领文旅融合的前沿阵地,文博成为了2019年开年的大赢家!博物馆传播的媒介,以陈列展览为主,还包括其他多元的方式。馆藏资源依靠这些丰富的渠道从“馆舍天地”走向了“大千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