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胜少于劣汰,一哄而上的特色小镇,是否也会一哄而散?

 旅游地产观察 2020-09-28

回复「2019」

送你《2019中国旅游地产趋势预判》

提到中国的特色小镇,最早可追溯到2014年10月。浙江省省长李强在参观“云栖小镇”时提出,省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建设,让杭州多一个美丽的特色小镇。从那以后,特色小镇在浙江省内遍地开花,并随之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

本文作者:夏樱樱

全文共 2569 字 ,阅读需要6 分钟

政策支持

遍地开花

特色小镇可定义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与文化内涵,生产、生活、旅游、居住等功能融合的特色载体平台。2015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建设特色小镇成为了内陆房企转型的一大方向,各大企业都企图以此来寻找新的利益增长点。

在国家经济转型及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出现很好的契合了国家经济和社会企业的发展需求。自2016年起,住建部协同发改委和财政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特色小镇的建设指导意见,并联手各大银行推进对特色小镇的支持力度,特色小镇的发展获得国家的肯定,一时成为了“现象级”的时代产物。

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

2016年8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

2016年10月,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紧接着,住建部携手中农行、国开行先后发布《关于推进政策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通知》和《关于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通知》;

2017年2月,住建部、国开行发布《关于开发性金融支持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的意见》;

2017年3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

这一系列的政策,先是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而后又公布了第一批127个特色小镇名单。2017年8月22日,住建部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的通知》,公布了第二批276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名单。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自此,各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特色小镇遍地开花。

如火如荼

各具特色

在几乎前所未有的大好势头下,特色小镇成为大量房地产企业的主攻战场,一时间风头无两。功能定位及类型也较为多样,大体可分为历史文化型、城郊休闲型、新兴产业型、特色产业型、生态旅游型、时尚创意型及金融创意型7类。

历史文化型,顾名思义是具有清晰可循的历史脉络,小镇文化内涵重点突出、特色鲜明。规划建设也延续历史文脉,尊重历史与传统,将文化完美融入结合。古北水镇就是典型的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之一。城郊休闲型特色小镇则与城市距离较近,基本都位于都市旅游圈之内,根据城市人群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开发,以休闲度假为主,基础设施建设也与城市差距较小。

新兴产业型小镇一般位于产业园区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以科技、智能等新兴产业为主打特色,科技和和互联网产业尤其突出。以西湖云栖小镇、余杭梦想小镇等为典型。特色产业型小镇以新奇特等产业为主,多半是诸暨袜艺小镇、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之类小而精、小而美的小镇。

生态旅游型小镇的产业特点则是以绿色低碳为主,可持续性较强,小镇以生态观光、康养休闲为主,各类生态园、温泉小镇等,都可归为此类。时尚创意型小镇以时尚产业为主导,多半与国际接轨,结合文化与时尚,实现产业融合发展。金融创新型小镇则要拥有一定的财富积累,市场广阔,投融资空间巨大。例如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义乌丝路金融小镇等。

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小镇不断开发与建设,众多房企,甚至毫无经验的企业都投身其中。几年过去了,经营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倒闭,烂尾

一哄而散?

2018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中表示:对已公布的两批403个全国特色小城镇、96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开展严格测评及优胜劣汰。2019年3月发改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建立规范纠偏机制,逐年开展监测评估,淘汰错用概念的行政建制镇、滥用概念的虚假小镇、缺失投资主体的虚拟小镇。

浙江省特色小镇的2016年度成绩单中,37个被考核的小镇中,共有3个小镇被警告,1个被降格。2018年9月13日,浙江省又公布了2017年度的考核结果,竟有14个小镇被警告,7个小镇考核降格。截至到2018年末,全国各省份共淘汰整改了385个“问题小镇”。

如今,已有不少特色小镇沦为“空城”,截止2019年6月底,光是文旅小镇,就至少有50家处于倒闭、烂尾以及降格、淘汰的状态。同质化严重、盲目跟风、过度地产化......特色小镇已出现优胜少于劣汰之势。

不知从何时起,一份“中国特色小镇死亡名单”在网络上悄然传开。一张张图片上,清冷的街巷、关闭的店铺、废弃的建筑,让人不禁唏嘘并疑惑,当年站在“风口”之上的中国特色小镇,是否已经“凉凉”?

成都龙潭水乡

和仙坊民俗文化村

余姚模客小镇

 德德国小镇

挽回颓势

如何盘活?

目前,特色小镇最大的问题之一,在于同质化严重。特色小镇的核心本该是“特色”,却变成了盲目跟风的产物,跟随热度一哄而上,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却疏于内涵。一个成功的特色小镇,必定要做到去同质化,以优质的创新产品与有灵魂的产业导入,打造独特的吸引点。

还有不少特色小镇开发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建设上,甚至包括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最终沦为房产交易,这也说明了去地产化的重要性,外在建筑终究只是形式,要做到具有独特的风格、风貌和风情,弱化房地产开发思维,才是特色小镇的出路。

同时,IP的注入也是一大趋势,一个成功的IP,必然具有独特的核心吸引力及主题,与其他同类IP能形成鲜明的区别及差异,能够形成一定的激活作用,产生良性错位竞争,并有利于提升客户黏性。

特色小镇的大批量淘汰,不仅是对行业发展方向的纠正及引导,对于地方及企业来讲,更是一种及时止损。中国特色小镇淘汰虽多,却依旧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无论是保持优胜还是想要在危机中盘活,每一个失败案例都是值得借鉴与思考的。

要知道,中国特色小镇缺的并不是房子,而是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