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十里芳菲的理想王国丨深度访谈篇:探索张蓓心目中的精神共鸣世界

 旅游地产观察 2020-09-28


回复「2019」

送你《2019中国旅游地产趋势预判》

十里芳菲,那是我眼中春的样子。

江南有花、有雨,不经意转身的是春色盈眸,从此芳菲入梦中。它是青丘仙境之所在,敞开怀抱欢迎洒脱肆意、欢迎永远热爱生活的美好主义。 

本文作者:胡晓莺
全文共 6820 字 ,阅读需要 14 分钟

Chat Show


采访嘉宾 / 希拉里小姐

克而瑞乐苇创始人、总经理,中国旅游地产行业资深专家。旅游规划专业本硕连读、在国内旅游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数篇,承接过国家级、省级旅游规划、开发、旅游目的地营销、旅游地产开发策划项目百余项;《新旅行》、《地产》杂志特邀专栏作家、《中国旅游地产发展年报》出品人、主编。

对话嘉宾 / 张蓓

湖畔大学一期学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香港大学整合营销传播专业研究生。「十里芳菲」「花间堂」 创始人,浙商总会文化创意产业委员会主席,中国民宿产业发展的引领者与推动者、新生活美学的倡导者。


迭代经济,重新定位

我依稀记得十年前第一次进入花间堂“植梦”的场景,那是九月的丽江,黄昏后的大研古城,老房子的屋顶被照耀成了一片金灿灿的样子……管家小玲一边泡着茶一边陪我聊天,那一坐一个多小时,一场没有目的、没有束缚的漫天闲聊让我收获了久违的轻松惬意……十年后,小玲从丽江来到了杭州,她是“十里芳菲”的村长,她依然忙忙碌碌,依然用心照顾着每一个客人,十年如一日……她说要谢谢“花神”一般的张蓓姐姐,她创造的大大小小的度假院子,不仅是让每一个人成长起来的空间,也是让心灵得到慰藉和获取养分的地方。



十里芳菲是您继花间堂之后创造的第二个度假品牌,规模更大也更加精致。国内度假村的发展,这两年可谓非常火爆,但十里芳菲面世的时候就与传统意义上的度假村不太一样。您能聊一下当时做这个产品的时候是如何思考的,初衷是什么?或是说它异于市场上其他度假村的地方在哪里?



如果定义花间堂是文化加旅游的第一代产品,那么十里芳菲就是在原来基础上的一个迭代。
“迭代”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体量迭代。原来的项目体量比较小,空间受限的缘故,产品层次就会比较单一,于是相对的体验感也比较单一。而十里芳菲,基本上是一个景区的范畴,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产品在体验层次上也变得更加丰富。比如说我们有足够的空间呈现各种各样的活动、各种各样的课程,强化了消费者在这里的体验感受;

二是品质迭代。很多来过十里芳菲的朋友都会感叹这里的软硬件甚至是消耗品的配备很下工本,我们用了日本POLA的洗护系列、德国戴森的吹风机、房间的泡池里每天都会放上新鲜采集的薄荷叶等等,因为我们希望为住在这里的客人提供更好的享受和体验,让高品质的度假体现在每一处细节里;

三是文化的迭代,做花间堂的时候强调的是“在地文化”,是一种美的静态表达。而十里芳菲更注重的是“能量的传递”和对美好生活“价值观的输出”。这种价值观会生成内容,落位在新的空间里,于是也就催生出对于这些空间的全新定位和适用于这些空间和内容的服务模式,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新空间、新内容、新服务”;

四是收入模式的迭代。基于以上的这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盈利模式,它跳脱出了原来酒店以客房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传统方式,变为现今多层次、多节点、多环节的收入结构。这也是在移动互联网这样新的连接关系上,所迭代出的更为多元化的商业服务模式。



换言之,这四个迭代也会作为十里芳菲的一个核心竞争力,是吧?



嗯,对。简单来讲就是重新定义空间,重新定义服务和重新定义内容。



您一直提到十里芳菲在贯彻新生活美学和新旅游文化这两个点,可不可以再稍微跟我们解释一下。



原来谈起文化,我们只会评判“有文化”和“没文化”,而现在我们讲的“新文化”更多的是一种价值主张,它捕捉的是对某一种价值主张有情感偏好的特定人群。比如在十里芳菲,我们吸引的是一群人,是在有自己的学识、自己的认知的情况之下,更具个人生活主张和态度的KOL(意见领袖)。

十里芳菲的价值主张是“即兴的智慧”,倡导的是YES AND这样的核心理念。意思是让我们怎么样去全然的接纳自己,全然的接纳生活给予我们的任何反馈,从而获得勇气跟能量。

比方我们的“十里学堂”里安排了即兴演讲的课程、会为企业的团建安排即兴剧的排练、每年还设有即兴艺术节,所有由“即兴智慧”所衍伸出来的内容,让整个度假村变得更加有趣和丰富。我们的“即兴艺术小镇”希望让人们“因为看见所以相信”,主张“让生命更丰盈,让生活更美好”。“十里学堂”会通过课程和内容的设置,教会人们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并通过在活动中练习,来获得这个“即兴的智慧”。



理解。这是培育人们的一种内生力量,也就是说原来我们传递美学,让别人看见“美”即可。而现在我们传递美学是让别人从心里面感受到力量。


最初在构建十里芳菲的时候,您希望抓住的哪部分客群,这部分客群相比之前花间堂的客群,定位和属性上有没有不同?您会通过怎样的方法去增加与这些客群的高粘性度?因为大家现在都在谈所谓的“社群营销”,十里芳菲的社群营销又有一些怎样的特色?

社群营销与美好的生活理念

十年光阴,似乎弹指一挥间,我和张蓓变成了很有默契也会惺惺相惜的朋友。这一路,见证她将一个个美好的梦想落地的过程,心里充满了感动和由衷的敬佩。对美好品质的执着追求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传播美好并引领更多人认同和遵循美好的价值观,更是一种难得的“坚持”。感谢她读懂了这么多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并创造了一把把钥匙,为人们开了锁,让有趣的灵魂在这里相遇,并共同创造了一个更好的世界。



最初在构建十里芳菲的时候,您希望抓住的哪部分客群,这部分客群相比之前花间堂的客群,定位和属性上有没有不同?您会通过怎样的方法去增加与这些客群的高粘性度?因为大家现在都在谈所谓的“社群营销”,十里芳菲的社群营销又有一些怎样的特色?




原来花间堂的这个目标客群有非常强的偶然性。那时我在读中欧,所以我们的客群就是以中欧EMBA的人群为核心原点去扩散开来的,我们称其为“活跃的商务人士”。然而,十里芳菲的客群就更加精准,因为我们在客群定位上有个目标,就是要做 “全国高端社群的好朋友”。简单而言就是我们要做社群服务的专业提供商



了解,就是通过各种标准和定制化的服务来提高与这些客群的粘性。那讲到产品和业态,目前十里芳菲自持经营了一些文创业态也为大众所眼前一亮。其实业内都知道做旅游商业,压力很大、不好存活,因为它和城市商业在基础消费客群方面有着天壤之别。既然是这样,您当时做这种自持型业态的初衷是什么,您会用怎样的方法让这些比较脆弱的业态健康长久地运营下去?



十里芳菲有着景区的属性,除了来这里度假居住的客人以外,每年固定有上百万的西溪湿地的游客会经过这里。此外,有人来举办婚礼,也有人来参加各种活动和课程。所以它是一个沉淀了很多不同客群流量的特殊的地方,于是我们就希望将十里芳菲这个品牌的产品层次做丰厚,所以我选择自主经营业态,因为这样更容易将我们对于客户需求的理解精准的投射到度假村的每一处经营的细节。

我们这个项目分了几个村子来做,每个村子会有一个村公所,而这个村公所就是一个功能的载体,也是那个小村子的人的聚集地。好比说,我们的柿子屋是一曲烟葭的村公所,是以美学图书馆为载体的轻餐吧。完成功能定位和内容导入之后,它也可以独立成一条产品线,单独输出。它是十里芳菲中一些美好生活的切片、输出“柿子屋”,是为了教会人们用什么样的器具、用怎样的方式去吃。同时,我们也会匹配一些课程,丰富产品的层次、提高适应性。

再比如,“行走的饭团”是度假村中一个小小的门店,不足四个平方,但是它就在景区里卖很漂亮的饭团。我们打上“行走”的概念,意思是我们会在这里配备户外的野餐篮,于是除了饭团,它还卖一切跟户外野餐相关的东西,包括野餐垫、野餐篮子、餐盒或者是很漂亮的吸管等等。这个东西可以被带回家,那么如此一般的度假概念就变成了“随时随地”,我们就是靠这些可爱的小店来传递我们的生活理念。

这个好妙,我第一次听您讲这些,觉得真的很妙。

那我就再讲一个可以吗?

好啊好啊,您说。

我们的花神咖啡馆,里面除了卖咖啡、卖冰棒之外,我们还藏了四个买手。大家可以在咖啡馆的不同主题区,看到他们每个人的介绍和照片。每个季度,买手们都会选一副名画,然后根据这幅画来布置各自的主题空间,包括器皿和装饰品的选购,它会通过静态的方式教会客人如何跟闺蜜喝一个好好的下午茶等等。所以,我们在卖的是生活场景的切片,虽然目前我们还没有在市面上找到一拍即合的合作方,但我做出来的时候,应该可以吸引一批有趣的人。


换句话来讲,今天的村公所也好、行走的饭团、花神咖啡馆也好、它是一个外在的模块,模块里面装的理念是在不断的迭代和更新的。所以当要输出这些细分产品的时候,它的独特性就在于功能模块加上理念的输出,而这个东西本身还是比较难复制的。

是的,所以我也会挖掘各种各样的机会让我的团队学习。比如最近几次我们的团队都去了日本合掌村参访。合掌村是一个上千年的村落,村民将他们日积月累的生活智慧透过一个一个的小店去表现和传递,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拓宽酒店思维,聚合同类社群

你要相信“所见非所见,所得便会超出你的想象……
在我看来,张蓓在构建“十里芳菲”的时候,从来没有将其简单定义为一个度假村,而更像是构建一个有趣的人和事的聚合体,或是自主成长的循环系统。它会源源不断地迸发出新的内容、新的事物、新的理念、新的价值,从而成为更大、更有活力、更熠熠生辉的“聚合体”。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十里芳菲商业模式的话题。据我了解,十里芳菲之前就做了一次众筹,总价五千多万,最后拿了三千万。但无论如何,都再次刷新了互联网单个众筹产品的记录。在资本寒冬,这个产品的众筹结果还是相当亮眼的,也让整个行业对于度假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那么我想请问一下,从创始人的角度上出发,您认为十里芳菲在众筹市场上一炮而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当然不可避免的有之前的口碑积累。另外,可能就是这个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优势,让人们可以看到这个产品的成长预期。第三就是其定位的重塑,大家对于这个全新的度假村模式的认可。它最大的意义是颠覆了传统有多少间客房,简单的通过平均入住率乘以平均房价的酒店收入计算模式,而实现了更多种可能。

所以您有没有觉得是现在的消费者真的可以被称作是一群smart consumer(智慧消费者)。即便是资本寒冬,但智慧的消费者还是一样能够在众多的产品中去发现值得投资的项目。

对的,是这样的。

之前我听闻十里芳菲的营收结构40%是客房,30%是餐饮,30%是活动和延伸品。也就是说它的非客房收入比例已远远高出了市场的平均水平,我们知道这里面您花了非常多的功夫,那么想请问一下您认为您希望达成最理想的收入结构是怎样的?

这样问可能还局限在原来的酒店思维中,只不过是降低了客房收入比例而已。但对我来说,它应该是一个完全放开的模式。因为在我心里,酒店的围墙已经不存在了,它都是各自独立的业态,我的新内容就收内容的钱;新服务就收服务的费用;新空间就收空间的钱。这个空间呢有几个维度,一种空间是在基于这块土地,就是这个项目的实际空间;除此以外,还有更多的延伸空间,好比每个季度我们都会设计一个生活切片的提案,以一个度假盒子的方式寄给会员。他收到的是一个丰厚的提案,比如怎么优雅地吃下午茶,那么度假盒子其实包含了各种能构建这样美好场景的物品,这也是一种消费的可能性。

所以您根本没有对收入结构做过比例设定,而是将不同功能作为大项目中的不同盈利中心,然后去突破每一个盈利中心中的创收点是吧?

对的,而我们的这个组织也从原来的传统部门演变成一个一个的项目小组。比方说婚庆小组、派对小组、课程小组等等,他们又从项目小组演变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利润中心。比如婚礼利润中心、课程利润中心之类的。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早期在做花间堂的时候,更多的是改造物业加运营,然后再作品牌输出。那今天的十里芳菲,有着更大的建设体量,涉及到的内容也更广。上次听您说您是把以前布局在不同地方的花间堂,每个有特色的小院子组合在一起,变成了今天的十里芳菲。但是从一个运营商转变为一个开发运营商,这本身是一个挺大的挑战和升级,那么您能否跟我们聊聊您为什么坚持要做这样的改变,而不是单纯的做运营。尤其是在当下普遍缩减投资的市场状况下,大量人还是希望从硬件的投资开始转变为软件投资,所以您逆向而行的理由是什么?

嗯。十里芳菲有一个slogan叫做“为了寻找同类,我们创造了一个叫做芳菲的世界”。你听了这句话,你会发现它其实是在构造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王国甚至是一个精神世界。所以它不可避免地会增大体量,除了盈利模式变了以外,它与地产之间的结合也变得不可避免。在这个项目里,当然会有很多来来走走的游人,但它也会吸引一些人来这里长居。我相信这里会汇聚一群有趣的灵魂,十里芳菲会构建一个能够生活下去的根基和一个如此一般实实在在的社群。


在可预见的未来:相互滋养而生

和张蓓聊天是一件特别享受的事,她是一个充满灵性的女子,无论过去种种挫折,岁月似乎从来没有在她身上留下过什么痕迹,即便只是些轻描淡写的比划。这应该是一个女生最好的样子罢,好像一副路过世界的样子,丝毫不减当初的单纯和对周遭满满的好奇心……

接下去的问题兼具“回顾历史和展望未来”。在打造花间堂的阶段,大家都还抱着IPO或资本化的目标,几个合伙人抱团成长。最后是否达成我们不多加评论,但至少花间堂在市场上建立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已经创造了中国非标住宿领域的奇迹。如今在十里芳菲,基本上是您一人扛大梁,您不再有更多其它的合伙人,所有的产品设计、项目落地,困难艰苦都要一个人扛,您在这个阶段走了一条跟别人不一样的路。我总觉得这当中是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契机促发转变的,那么这个“神奇的点”究竟是什么呢? 

花间堂是在传递一种生活方式,而十里芳菲是在打造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会慢慢集聚来一批又一批有趣的灵魂,他们会逐渐成为这里的原住民,会成为这个基地的共建者,他们能够带来更多让生活美好起来的内容,也会有更多愿意真正来这里学习跟体验的人,由这些人构筑起来一个理想世界是我打造十里芳菲的初心。

想想我们快认识十年啦,从花间堂到十里芳菲有三年的时间差,您去了西藏,帮助当地的基金会做一些纯公益的事。我在想,您今天打造十里芳菲的初衷和您赋予这个项目的生机,是不是与那段经历有关呢?

的确,十里芳菲这个项目的落成和那段经历的关系是非常深的。那三年,我扎根在西藏,也是在打造一个基地。而今年西藏的这个基地也会动工,我过两天就会到拉萨去,大师给那个基地取名字叫做“香巴拉”。

那是一个理想国,里头沉淀着藏族最传统的手工艺,有传统文化图书馆,以及由这些东西演化出来的生活方式,及提供教学的学校等等。

在那里,人们可以静心的学习画唐卡、体验怎样去做藏毯、研究什么是藏香。想象我们生活在那样的一个理想国里头,潜心研究文化,打造产品。而我们每卖出的一个商品,每发出来一个消息都像是我们在香巴拉给外面的人写信一样,这也变成了我们与外界沟通的方式。于是后来我希望十里芳菲也能构筑一个这样的理想国,在那里生活和停留的人心里都很有能量,很有勇气,生活都很快乐和富足,它呈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生活模板。

是不是有了这样的精神诉求之后,您就没有那么在意这个项目能不能短期给您带来经济回报,而是在中国的度假市场上去塑造一个得以经久流传的佳作?

可以这么说。我想用一种比较厚重的心态去做这个项目,应该也是会被市场认可的。在从上个月开始,我们试运营的第三个月,现金流已经开始为正,出现盈利。此外,地方政府对这个项目的参与度和评价也很高。所以说,当我们能够沉下心来,做实实在在的事情的时候,它是会有这样的回报的。做十里芳菲的过程中,我有个特别深的感悟:是我个人的收获,我忽然发现去做一个企业,思考一个企业的使命的时候,我会先认真问我自己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情,如果我可以很圆满地回答这个问题,也就等同于寻觅到了这个企业的使命和责任。我想,人在一个阶段对于生命意义的认知会引导你去选择做一些事,也会推动你找到正确的方法去做这件事

明白。最后,在这个项目上还有没有遗憾?

回顾以前做花间堂的时候,我会有一种创造的激情和欲望,就好像说我创造了它。但在做十里芳菲的时候,我的感觉是我变小了,我跟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滋养的。我们每天在那里侍花弄草,是希望用我们的真心让植物生存地更滋润。其实,它们已经在那里了,而我们只是在帮它表达,帮它做外化,而这个过程也滋养到了我们自己。如果是说遗憾的话,可能就是这种感觉是渐渐生出来的,如果是从我接触这个项目的一开始就能够看到这个的话,可能一些做法就会更缓更沉稳……

了解。您有想过您事业的终极梦想是什么?

想找到我的天赋使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