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承至今的汝窑

 新用户99808155 2020-09-28

  考古学家一开始觉得,汝窑窑址应该很好找,因为古人早就知道,“汝窑”之名来自窑址所在地“北宋汝州”,而汝州首 府正是今天的河南省汝州市。于是,从上世纪30年代起,各路专家孜孜不倦在汝州市境内挖了50年,竟然一无所获!

  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汝窑产品的特征为:胎质大多呈香灰色,釉色呈淡青色。并注重釉色的典雅,以开纹片为美,不讲究刻划花的装饰,个别器物仅仅装饰一道或几道弦纹。造型大多模仿古代青铜器的样式烧造,古朴而端重。制作精细,盘、碗、洗等均采用裹足满釉支钉烧法,圈足卷曲外撇,器底留有细小如芝麻大小的支钉烧痕迹。

  故宫博物院收藏传世清宫旧藏「故字号」汝窑瓷器十五件(另有两件为一九三五年郭葆昌捐献。尚有一件原清宫旧藏借拨给了国家博物馆,实际流传有序的汝窑瓷器故宫博物院现藏有十七件),另外属资料性质的汝窑瓷器一件(孙瀛洲先生捐献,底刻「丙」字)。

  汝窑稀 少,与它烧造时间短不无关系。古瓷专家陈万里、冯先铭认为,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至宋徽宗建中靖国(1101)的15年间,汝州城文庙烧造青瓷,专 供宫廷。之后几年中,宋徽宗时而“废汝用钧”,时而“废钧用汝”,汝窑烧制便时断时续,至靖康之耻,专 供宫廷的汝窑与北宋同时灭亡。关于汝窑存在的时间,各路专家推测并不一致,但主流的说法是,仅有20年左右。南宋时,汝窑已经“近尤难得”,十分珍 稀了。

  汝窑,古今中外公认的特征是胎色呈香灰色,釉色以纯正的天青色为主,釉面较光亮,釉厚且釉中有少量气泡。器物表面一般都有细密的开片,犹如蟹爪;无纹片者极少见。汝窑一般都是小件器,器物种类有盘、碟、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葵瓣盏托、椭圆形水仙盘等。盘的圈足较大,圈足外卷呈八字状。大多数满釉支烧,器物通体满釉,仅器底留有支钉痕,支钉细小如芝麻状,多靠近圈足内墙,支钉断面呈白色。少数器物有铭款,所见有器底刻"奉华"和"蔡"两种。

  2017年10月3日,产自古代河南的一件瓷器——汝窑天青釉圆洗,创造了中国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以超过2.94亿港元的价格拍出,大幅超越此前逾1亿港元的估值。

  汝官窑的质感大体上可分成完全失透感、玉质感、玻璃质感等几种。不同的质感是不同的显微结构造成的,而有的显微结构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们的玻化状态。下面把这三种具有不同质感的釉的外观特征与它们相应的玻化状态和显微结构联系起来进行讨论。先说具有完全失透感的月白釉,这种釉的釉面光泽差,呈半木光状态。显微结构表明,这种釉的釉层中存在大量未熔釉料和大大小小的气泡,表明它们处于玻化初始阶段,烧成温度大约在1050~1100之间。大量未熔釉料和气泡的存在造成完全失透感和半木光状态。具有玉质感的粉青色釉,其烧成温度比月白釉稍高,大约1150~1200之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