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福利】--伦勃朗中老年时期自画像

 艺术大师 2020-09-28

1634年,伦勃朗与萨斯琪亚的结婚,为其事业开创了新局面。他以作品《蒂尔普教授的解剖课》在阿姆斯特丹一夜之间

闻名于艺坛,这也是他的艺术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1634年的《自画像》画的是28岁的伦勃朗,他离开故乡莱顿到阿姆斯特丹。面容年轻可爱,目光妩媚,发式讲究,胡须很细,口唇的线条分明。他身着一套合体的衣服,丝绒的小帽,肩上挂着一条金链,画面布满了爱与温情。这英姿勃发的形象告诉我们,此时的伦勃朗生活富裕,心情愉快,事业辉煌,家庭幸福,正享受着人生的愉悦。这时期,光线的明暗应用还较为谨慎,还不是以后那种把光线作为强有力的工具式的应用。

1639年伦勃朗的《包黑头巾的自画像》上,他早期的生机勃勃的形象与激动人心的场面已经看不到了,他更注意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在油画技法上也较以前深化、老练。1640年伦勃朗的《自画像》上,人物形象显示了成熟的特征,我们可以从画面中看出他吸收了拉斐尔严谨的结构和样式。画像从阴暗的背景中浮现出来,光线同样是从右侧射来。画家外表稳重,服饰华美,目光凝重中透露着自信。1642年,萨斯琪亚的去世给了伦勃朗沉重的打击,生活的磨难让伦勃朗的绘画进入了成熟阶段。由于伦勃朗的艺术追求与荷兰权贵阶层的要求之间产生了矛盾,他们中间不少人在《夜巡》中被画在不够显眼的位置。他们要求画家修改此画,而画家拒绝了他们的要求,伦勃朗因而成为阿姆斯特丹上层社会中不受欢迎的画家。伦勃朗的巨幅杰作《夜巡》遭到了订画人的反对,此后由于种种原因,伦勃朗不再像在30年代中那样受许多顾主欢迎,以致生活越来越困难了。《夜巡》采用接近于舞台效果的表现手法,使两个主要人物处于中心位置,显得很突出,并好像正在向观众走来,加强了整个画面宏伟的气势。坚强晚年的自画像(1648~1669年)17世纪50年代是伦勃朗人生走向低谷的时期。1656年,伦勃朗被迫宣布处于变相的破产状态。以后两年,房子和动产均被拍卖。这是伦勃朗经济上最拮据之时,也是他艺术走向巅峰之时。在伦勃朗46岁这一年的自画像中,我们看到了他对人生质疑的眼神,但他又仿佛在告诉世人他对坎坷人生和他所挚爱的艺术的态度:坚定,不屈,执着,探索。他衣着朴素,两手叉在腰间,眉头紧缩。他那似乎能够穿越画面的凝视让人更多地感觉到他冷静背后的思索。在精神与物质的双重磨砺下,伦勃朗艺术上的造诣更加纯熟。生活的挫折并没有磨灭他思想上的激情。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反而能够以越发纯净的心境面对世俗,以越发成熟的情感面对艺术。他在1656年创作的自画像中给我们展示出了他晚年的面貌。此时的伦勃朗显得很苍老,岁月已经在他的脸上留下了痕迹。可是画家毫不掩饰地描绘出了自己的真实面貌,没有笑容的脸,紧缩的眉头,目光在坚定的意志背后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折射出他内心深处与命运的抗争。对比伦勃朗早期和晚期自画像的服饰可以看出,早年的伦勃朗对服饰还是很讲究的,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与其年轻时浮华和富裕的生活状况是分不开的。而到了老年,这一切都不见了,在揭去了浮华的表面之后,伦勃朗更加注重对自我的内心世界的表达。他在五十岁以后的自画像中表现出更加鲜明的个性,开始注重脸部体现出来的内在气质。《扮成圣保罗的伦勃朗》的自画像是伦勃朗1661年所作,也是伦勃朗晚年具有讽刺意味的一幅自画像杰作。画家对镜自写,把一切都置于阴影里,只让脸部接受一束暖光照射,侧身而坐,包着白色头巾,似乎深深地沉浸在一种纷繁驳杂的思绪中。他左手握着的不知是书,还是画板,精神显得萎靡不振,大有垂垂老矣之感。面容憔悴,眼神缺乏应有的光泽,睁着很大的眼睛,似乎能告诉我们,他没有在艺术的世界里消失,而且永远也不会消失。嘴唇边露出的一丝无可奈何的笑意,似乎是一种自嘲。在画面的处理上,他加强了形象的情绪,笔触也较之以前更放达,这与他前期的自画像有所不同。1669年伦勃朗的《自画像》,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张自画像。三、自画像中的光影运用从伦勃朗的自画像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独特的元素,那就是“光”。法国19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Fromentin)称他为“夜光虫”,又有人说他以黑暗来绘成光明。他对光线的处理方式源自卡拉瓦乔,同时加以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画风。后人称之为“伦勃朗式”的明暗画法,即主要利用光线来塑造形体、表现空间和突出重点,画面气韵生动,层次丰富,而且富有戏剧性。伦勃朗的自画像通常有强烈的光感和聚光的视觉,仿佛是来自舞台的灯光效果。人物是“舞台”的主体,“舞台”即是伦勃朗任意表现的画布。在他的画面上所有颜色都从属于一个主要色调,艺术形式围绕着一个主题。他自由地、戏剧性地处理着画中复杂的明暗光线,将最暗和最亮的色调拉得很开,为那些中间色调提供较宽的余地。同时,概括的地方浑厚丰富,亮部更加响亮,暗部浓重深沉。画中的主要部分被光线强化,而暗部又起到弱化和消融次要因素的作用,使亮部的人物主体更加突出。在《扮成圣保罗的伦勃朗》的画面中,我们看到画中的他侧着身子,面部转向观者,画中的一切几乎都处在阴影中,只有从右上角打下的一束暖光照射在他的右额。这种独特的光影处理构成了他绘画作品中强烈的戏剧性效果,也形成了伦勃朗绘画的重要特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