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国栋:孔子还是庄子?马远《孔丘像》的误读

 手写版 2020-09-29

马远《孔丘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美术史学界“普遍公认”的南宋画家马远的真迹和宋代孔子画像代表作品。然而有多种证据显示,此画并非马远真迹,画面中的人物形象也不是孔子,而是庄子。李烈初认为此画是余绍宋所藏马远《庄子像》的模本,但根据笔者考察,此画的摹本来自1920年刊登在《时报图画周刊》上的一幅冠名为马远的《孔子像》,两者都是民国收藏家狄平子的旧藏。而《时报图画周刊》中的这幅《孔子像》又临摹自余绍宋所藏《庄子像》。所以,现存马远《孔丘像》应该是马远《庄子像》模本的模本,其制作时间应该在1920年之后。









马远《孔丘像》 册 绢本设色
27.7cm×23.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一、马远《庄子像》与马远《孔丘像》的关系

在周积寅主编的《历代画目大典》一书中,收录有一条马远《庄子像》的简介(无配图):“庄子像,轴。收藏:原龙游余氏寒柯堂。影印:《金石书画》第28期。按语:非庄子像,系马远《孔子像》(即《孔丘像》)页之临本。”

也就是说,周积寅认为刊登于《金石书画》上的《庄子像》属于一幅伪作,系马远《孔丘像》的临本。学者李烈初认为马远《孔丘像》应该是马远《庄子像》的模本。

周积寅和李烈初所提到的马远《庄子像》其实最初发表在1934年第6期的《金石书画》上。

宋 马钦父《庄子像》 影印于《金石书画》报
1934年11月5日第3版(第一次影印)

《金石书画》是《东南日报》的特种副刊,创刊于1934年9月15日,“逢五出版,月初三期”,创办人就是余绍宋本人。他不仅是当时著名的办报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所藏图书、金石书画多为精品。通过《金石书画》一至二十五期的目录就不难看出其藏品之丰富。由于余氏所藏马远《庄子像》在第六期《金石书画》中的影印比例非常小,部分细节无法分辨,于是《金石书画》后来又重新放大刊印了马远《庄子像》。通过第二次放大影印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出,此画签题为“宋马遥父绘庄子像”,画面右侧的标题为:“北宋马遥父绘庄子像,明项子京书小像”。由此可见,第六期刊印此画时确实弄错了马远的名号,在第二次重印时编辑改正了这一笔误,而且将其标题写得更为具体严谨。不过这次又犯了一个新的错误,将马远的活动年代写错了。因为马远为南宋画家,而标题中却为“北宋马遥父”。



宋 马遙父绘《庄子像》 影印于《金石书画》报
1935年6月25日第2版(第二次影印)

根据图中的编号将画面印章辨识如下:

1.神品;2.子京;3.墨林秘玩;4.项元汴印;5.墨林堂;6.项墨林鉴赏章;7.神品上;8.子孙永保;9.子京父印;10.项墨林鉴赏章;11-18.模糊不可识。

通过印文可见,编号1至10中的所有印章都为项元汴用印,说明此幅《庄子像》至少在明代就已存在(当然也不排除伪作的可能)。如果将此画和故宫藏马远《孔丘像》比较,发现两者有着非常高的相似度。

那么,现存《孔丘像》是不是真如李烈初所言,是马远《庄子像》的模本呢?如果是,造假者为什么不连同印章一起仿模呢,会不会如李烈初所猜测的可能是“造假者嫌麻烦,就将手头的假印章随便盖了几个”呢?我们先不必急于下结论,再考察一幅民国年间刊登在《时报图画周刊》上的马远《孔子像》。

二、《时报图画周刊》中的《孔子像》


如上文所述,马远的《庄子像》先后两次刊登于1934年和1935年的《金石书画》报上,然而早在1920年,《时报图画周刊》在19期就曾刊登过一幅同样冠名为马远的《孔子像》(以下简称时报《孔子像》)。

马远画《孔子像》 影印于《时报图画周刊》

1920年10月8日 第4版

从影印资料来看,这幅马远《孔子像》为纸本画像,画面上没有题款、钤印、题签等信息。画幅尺寸较为紧凑,不知是编辑出于版面调整的缘故将其裁剪成这样,还是画幅本来如此,目前尚无法考证。如果将时报《孔子像》和现存《孔丘像》对比,发现它俩的相似度要远远高于马远《庄子像》。如下图所示,现存《孔丘像》和时报《孔子像》中人物头部的轮廓、发际线的高度、以及向前凝视的神情等都非常相似,甚至连眉弓边缘线处的细微转折也如出一格。



头部对比图 从左至右依次为 
故宫藏马远《孔丘像》 时报《孔子像》 马远《庄子像》

再如下图所示,现存《孔丘像》和时报《孔子像》人物右臂和胸部中间的两根线条有一定空隙,但这两根线条在马远《庄子像》中却交叉在一起。从肘部转折处的线条可以看到,前两幅画中的三根线条虽然靠得很近,但没有相交,而《庄子像》中的三根线条却相交在一起。



衣纹对比图 从左至右依次为
故宫藏马远《孔丘像》 时报《孔子像》 马远《庄子像》

再如下图所示,越是在结构复杂、线条密集的地方,就越能显示出时报《孔子像》和马远《孔丘像》的相似性,两幅画中人物的结构轮廓根据笔者在制图软件中的“叠加”对比,发现两图轮廓线几乎可以达到重合的程度,只是线条的笔法、粗细、力度等方面略有差异而已。但它们虽然和马远《庄子像》在外形轮廓上也比较相近,但还远远达不到重合的程度。



衣纹对比图 从左至右依次为
故宫藏马远《孔丘像》 时报《孔子像》 马远《庄子像》

基于此,笔者认为现存《孔丘像》与时报《孔子像》存在临摹复制的关系。那么,两者谁是母本,谁又是摹本呢?从两幅画的线条质量上来看,时报《孔子像》中的行笔遒劲有力,线条起止明确,果断流畅,而马远《孔丘像》的行笔缓慢犹豫,不够连贯,有亦步亦趋之感,线条起止不明,描摹的痕迹非常明显,用笔虽有“颤笔”,但无“金错刀”的笔力,显得软拙无力,线条虽有“屋漏痕”的形式,但无“屋漏痕”的笔意。

综合以上理由,笔者认为现存《孔丘像》应该是根据时报《孔子像》临摹而成。所以,李烈初认为马远《孔丘像》可能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临摹余绍宋藏马远《庄子像》的这一论断可能不太准确。不过,余绍宋所藏马远《庄子像》虽然在外形轮廓及一些细节上与上述两幅《孔子像》有一定的差异,但人物形象整体的外形轮廓,线条的疏密程度,以及服饰的样式,面部神情,身体的动态等特征还是非常相似,应该与《孔丘像》和《孔子像》有着密切的关系。既然三幅画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和相似度,为什么有两幅画被认为是孔子的形象,而另一幅却被认为是庄子的形象呢?


三、是庄子还是孔子

要想得知上述三幅画中的人物形象到底是孔子还是庄子,我们首先得梳理一下现存较早的庄子像或孔子像,考察它们之间有何相似的特征,进而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套《圣君贤臣全身像》册页,原属清宫南薰殿藏品,美术史学者一般认为它是某位佚名的明代宫廷职业画家所作。此套册页有46页,共描绘有历代46位圣君贤臣,其中有两页就是孔子和庄子的画像。



佚名《圣君贤臣全身像》之《孔子像》册 绢本水墨
28.6cm×21.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佚名《圣君贤臣全身像》之《庄子像》册 绢本水墨
28.6cm×21.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两幅册页中的孔子和庄子似乎有点相似,不过,两者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异,其中最重要的差异就在于人物服饰边缘的装饰图案上。

李烈初的提示可能最有说服力,他认为画家在庄子的大袍边缘饰以豹纹,是想传达一种“豹隐”的思想。后世多以“豹隐”来比喻哪些隐居不仕,洁身自好的隐士,以区别“不择食以肥其身”的官员。延伸后的意思也指一些在野之士隐文修身,伺机而动,东山再起之意。庄子一生逍遥快活,虽做过“蒙县漆圆史”,但史书传记都认同他“终身不仕”,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豹隐”,而非延伸意义上的“豹藏”、“豹变”等。所以,画家用饰有豹纹衣边的服饰来表现庄子“豹隐”的人生特点,十分贴切。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道家李泌、道君皇帝宋徽宗、《老君变化十世图》中的子午冠和马远《孔丘像》中戴法一致

通过考察现存元、明时期庄子图像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发现除了“豹纹”这一相似特征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庄子的额头并没有像现存马远《孔丘像》和时报《孔子像》那样夸张地凸出。

另外,学术界对于历代孔子像的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骆承烈和孔祥民两位学者曾对现存海内外的历代孔子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收集,在《画像中的孔子》一书中共收录了150幅历代孔子像。这些孔子像虽然相貌各异,但却找不出一幅额头隆起的孔子像,而且两位作者也没有收录马远的《孔丘像》,可见他们也对此画像也持有怀疑态度。所以,现存马远《孔丘像》和时报《孔子像》并没有历代孔子造像传统的普遍特征。

元代画家华祖立《玄门十子图卷》中的庄子像,以赵孟頫《十子图》石刻本和木刻本摹写而成

小结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马远《孔丘像》并非马远真迹,画面中的人物形象也不是孔子,而应该是庄子,其模本在1920年的《时报图画周刊》上发表过,两者其实都是狄平子的旧藏。不过《时报图画周刊》上刊印孔子像时,现存马远《孔丘像》似乎还没有被“复制”出来,所以它的制作时间应该在1920年之后。而在《时报图画周刊》中影印过的《孔子像》很可能又“临”于余绍宋曾经收藏过的马远《庄子像》,但临摹者由于受明清“寿星像”造型特点的影响,将庄子的额头部分刻意凸出,从而使人物形象显示出某种“神异”之相。

它们虽然有着同样重要的历史价值,但这不能成为马远《孔丘像》可以继续称作马远真迹的理由,至少我们应该称它为“(摹)马远《庄子像》”或“(传)马远《庄子像》”。(节选)


来源:《美术》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