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老戏迷的见解与担忧(读巴金《“样板戏”》有感)

 明gbqvx13q17f5 2020-09-29

作者:李建章

 我是一个老戏迷,现在已经退休,七十年代在单位职工样板团,排演《智取威虎山》,我曾经很光荣地担任“参谋长”的角色,那个时候对于京剧一点都不懂,都说我嗓子好,扮相精神,我也初生牛犊不怕虎,很快地记熟了所有旋律,像“朔风吹”“深山问苦”这样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现在还会老夫聊发少年狂,在戏迷票友活动中来上一段,每当唱起来,都会想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仿佛回到了青年时代。

一个老戏迷的见解与担忧(读巴金《“样板戏”》有感)

△《智取威虎山》

 由于样板戏的熏陶,改革开放后,我对传统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改正了自己过去对于传统戏的偏见,像《四郎探母》,起初认为是投降主义的坏戏,杨四郎这样一个投降派,在台上还显得多可怜、多无奈,不能理解。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经历的丰富,对人生际遇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并现场看了很多名家演出的全部《四郎探母》,竟然觉得里面大段的唱腔很过戏瘾,也觉得杨四郎是古人,写这个戏的人也是古人,不能以现在的标准去要求与苛责,并且,杨家将探母的故事不还有个名字叫《南北合》?主旨是反对战争,呼吁和平,从大方向上说,都是好的。还有我喜欢听喜欢唱的《将相和》《打渔杀家》《借东风》等等,都是唱腔又好听,也能给人正面鼓舞的戏。

 我虽然热爱样板戏,也深深觉得当年把这些传统戏中的精华全面禁止,一个不留,是多么不应该的行为!现在传统文化正在逐渐复兴,在票房中,既有传统戏的古风古韵,也有唱样板戏的激情昂扬,形成了良好的氛围与生态。我有个老友,既能是阳澄湖上军民鱼水情的郭建光,也能是被困昭关一夜白头的伍子胥,在古今人物的不同心境中体会各种人生经历,并乐在其中,像这样的戏友,我见过太多,相信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在少数!

一个老戏迷的见解与担忧(读巴金《“样板戏”》有感)

△奚啸伯、张君秋之《四郎探母》

 现代戏和传统戏不是对立的,现代戏是传统戏延续与传承的主要方向之一,巴金先生爱看传统戏,也把看过杨小楼、郝寿臣二位先生的《连环套》当作得意之事,但是他没有想过,正是这些在传统戏曲中泡了大半辈子的大师们,付出了很多心血,创造出了令当时耳目一新的现代戏。现在每逢剧场上演红色经典的戏码,我都要去凑个热闹,只是总觉得差点什么,找不出电影当中饱满的精气神了,可能是时代真的不一样了,不说样板戏,就连传统戏,年轻人也演不出大师们当年的风采了。

 巴金先生所代表的那一代知识分子,在特殊的年代中,有格外深刻的创伤记忆,他本身也不能算是铁杆戏迷,站在他的角度,自然很难撇开自己沉痛的回忆去谈艺术,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认为,样板戏的艺术水准是不能被完全忽略的,记得几年前,我的小孙子拉我一起去看新拍的电影《智取威虎山》,开头有一段我很熟悉的“打虎上山”前奏交响乐,画面是东北林区一望无际的雪原,不光使我心潮澎湃,连我的孙子都说感觉特别“燃”(他的原话),在他心里,对于这段时光是不可能深刻理解的,但是音乐的感染力,确实还是能打动现在的年轻人。现在哪怕是新编历史剧的唱腔和旋律,也都能听出现代戏对于唱腔的创造。

一个老戏迷的见解与担忧(读巴金《“样板戏”》有感)

△《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

 当年现代戏的音乐,确实是创造了一个新的文艺样式,本来这种文艺样式,可以帮助传统戏更进一层,京剧说不定又能迎来大发展,可惜后来被过度利用,搞过了头,过犹不及,要不是这样,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对于京剧和传统艺术,还不至于这么隔膜和陌生。

 当然我也还有很多疑惑没有解决:那个年代创作的现代戏,是对革命生活的描写,化用了大量传统戏的身段,相信所有观众都有共识,即使是表演近现代生活,样板戏还是舞蹈的动作,离生活最真实的模样还有距离。如果说京剧的发展靠的是创新,那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杨子荣可以在山间趟马,那现在我们坐飞机、高铁、汽车,甚至宇航员坐火箭上了太空该怎么表现呢?传统的毯子功和跟斗可以表现行军打仗,放到现在呢?现代人穿着短袖牛仔裤上台翻跟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跳街舞呢!如今表现现代生活的戏,台步、身段、念白几乎都在学话剧,又带着一股不自然的味道,而唱腔也再创造不出传统戏和样板戏那样脍炙人口、百听不厌的经典,那还看什么呢?与其花钱、花时间看这样的戏(当然更多是送票),为什么不坐在家陪老伴看电视剧呢?

 以上这些是我一个老戏迷的见解与担忧,希望朋友们为我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